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论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

作者:相浩天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5-03-08人气:18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愈发严峻,环境侵权事件层出不穷,给民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以及财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传统的补偿性赔偿制度在处理环境侵权案件时,其局限性日益凸显。因此,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加大对环境侵权行为的法律惩戒力度,成为了破解环境侵权难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要途径。

一、环境侵权与惩罚性赔偿的概念

(一)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是指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直接受害者可能面临健康受损、财产损失等直接后果;而间接受害者,如周边居民、依赖该环境资源的社区或企业,也可能因环境质量的恶化而遭受连带损害。

(二)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是指在被告行为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法院除判决被告承担实际损失之外的赔偿责任。通过加大对恶意侵权者的惩罚力度,威慑潜在的侵权者,降低环境侵权事件概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传统补偿性赔偿制度的不足。

二、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立法上的正式确立。最高人民法院适时发布了《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此解释全面而详尽地阐述了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核心构成要件以及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旨在为各级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提供明确、具体的操作指南。

(二) 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现状

自《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正式施行后,我国司法机构在审理涉及环境侵权的案件时,已开始逐步尝试运用惩罚性赔偿制度。鉴于该制度尚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加之在司法实践中涌现出众多复杂争议与待解难题,其适用范围并未广泛普及。当前,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主要聚焦于那些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构成重大破坏的典型案件。

三、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适用范围过窄

当前,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应用主要聚焦于那些严重污染环境、对生态造成重大破坏的案件。然而,在实践中环境侵权行为可能以更为隐蔽、持续的方式影响环境和公众健康。因此,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定于产生严重后果的案件,显然过于局限,难以全面有效地保障受害者的权益和生态环境的整体福祉。

(二)构成要件不合理
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涵盖了主观故意、明确的违法行为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三大核心要素。在主观故意的认定上,标准设定过于严苛,这使得不少明显带有恶意、意图逃避责任的环境侵权者能够轻易规避法律制裁。对于违法行为的界定,范围划定过于宽泛且缺乏具体细化。在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上,缺乏明确、具体的量化指标。
(三)赔偿数额确定标准不明确
尽管相关司法解释已为赔偿数额的裁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指导,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诸多争议。具体而言,如何合理界定赔偿数额与实际损失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在裁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侵权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现行规定均未给出清晰明确的指引。
(四)配套机制不健全

当前缺乏一个专门的环保基金体系,来为环境侵权案件的诉讼和赔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也尚待健全,难以精确衡量环境损害的具体程度与波及范围。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无法确保赔偿款项能够及时、足额地支付给受害者。

四、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路径

(一)扩大适用范围
应当考虑适度拓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覆盖范畴,具体来说,建议将原本仅针对严重后果案件的适用范围,扩展至涵盖一般性的环境侵权案件。只要侵权行为人在实施环境侵害时存在恶意、故意或重大过失,并且该行为确实对受害者或生态环境造成了实际损害,就应当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从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合理确定构成要件
我国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构成要件进行改进,笔者建议适度放宽主观故意的认定标准。行为人明知或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却仍然选择实施,即可被视为具有故意行为。应清晰界定违法行为的范围,将一切违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明确认定为违法行为,以确保法律执行的准确性。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形,综合考量损害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地域范围、持续的时间长度以及对受害者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具体影响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三)明确赔偿数额确定标准

根据环境侵权案件的具体状况,应制定详尽的赔偿比例关系,清晰界定赔偿数额与实际损失之间的对应比例,以确保赔偿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在裁定赔偿数额的过程中,应合理考量侵权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及环境侵权案件的新情况,应建立一套灵活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定期评估与适时调整,确保赔偿数额的确定标准能够与社会实际状况相契合。

(四)健全配套机制

  可设立专门的环保基金来支持环境侵权案件的诉讼和赔偿工作。基金资金来源可以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渠道。应完善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环境损害程度和范围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为环境侵权案件的审理和赔偿提供科学依据。应加强监管机制建设,确保赔偿款项的及时支付和使用。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赔偿款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用于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和赔偿受害者损失等方面。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