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β-酪蛋白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近年来,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高速发展,乳酸菌饮料被定位为中高端饮品,具备营养健康的概念属性,符合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最早生产乳酸菌饮料的企业是日本的养乐多,在2001年前后进入中国;后期,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大品牌乳酸菌饮料产品纷纷进入市场,凭借渠道优势,占有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现阶段乳酸菌饮料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为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增加市场竞争力,本研项目以A2β-酪蛋白牛奶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得发酵基料,后再经过调配制得乳酸菌饮料产品。使用A2β-酪蛋白牛奶的优势在于该蛋白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可以缓解因A1β-酪蛋白引起的牛奶过敏、乳糖不耐等状况。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这是因为由A2β-酪蛋白制得的酸奶基料粘度不如由A1β-酪蛋白制得的酸奶黏性高,酸奶结构更易被破坏,网状结构更稀疏,持水力不如A1β-酪蛋白酸奶基料。发酵基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乳酸菌饮料产品的稳定性。本文以A2β-酪蛋白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均质压力、pH值、复配稳定体系为研究对象,以离心沉淀率和感官分析为评价指标。所涉及的结论希望能对乳酸菌饮料的新产品开发、原料选择以及工艺参数的设定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A2β-酪蛋白生牛乳:哈尔滨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白砂糖:北方银霞;食用葡萄糖:益海嘉里;实验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杜邦;柑橘纤维:兄弟;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重庆力宏;果胶:杜邦;柠檬酸钠: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乳酸:金丹等。
2.仪器与设备。FA2004电子天平:上海浦春计量仪器有限公司;FA25高剪切分散乳化机:上海弗鲁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H250-70高压均质机:上海申鹿均质机有限公司;恒温培养箱: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V3T粘度仪:美国Brookfield 公司;FE28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离心机TDL80-2B: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烧杯、称量勺、温度计等。
3.试验方法。(1)发酵基料的制备。A2β-酪蛋白生牛乳加热进行均质(温度55℃-60 ℃,压力180bar-200 bar )、杀菌(温度90℃-95℃,时间300s),杀菌后降温至41℃-43 ℃,添加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0.2DCU/kg进行发酵,发酵至pH为4.4,破乳降温至10℃停止发酵。
(2)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将纯净水加热至70℃-75℃,启动高剪切分散乳化机,缓慢加入白砂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持续20min待完全溶解,降温至20℃以下与发酵基料混合均匀;乳酸用20倍纯净水稀释后慢加入至料液中,最后进行定容、均质、杀菌、灌装。
(3)乳酸菌饮料的沉淀率测定。将制备的乳酸菌饮料样品倒入离心管中,定量为10mL,以4 000 r/min的速度对产品离心20 min,待离心机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并缓慢倒出上清液,然后将离心管倒置10min后测量离心管底部沉淀量,离心沉淀率公式为:
离心沉淀量(%)=(处理后管的质量-处理前空管的质量)/样品质量×100%
(4)稳定体系的构建研究。杀菌型乳酸菌饮料是一种不稳定的多相体系,包含发酵、酸化、杀菌等过程,稳定性较差,易出现沉淀、分层、浑浊、析水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外观。根据前期的试验积累,选择柑橘纤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果胶、柠檬酸钠复配做为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体系,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稳定体系配比,试验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通过保质期内感官评定进行评判。
表1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
水平 | 柑橘纤维(‰) | CMC(‰) | 果胶(‰) | 柠檬酸钠(‰) | |||
1 | 0.5 | 1.0 | 1.0 | 0.3 | |||
2 | 1.0 | 2.0 | 1.5 | 0.5 | |||
3 | 1.5 | 3.0 | 2.0 | 0.7 |
(5)感官分析。通过观察产品的组织状态并品尝其口感,由15人组成感官分析品评小组,测评析水量、沉淀量、清爽度、风味释放性等。感官分析满分为10分,感官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正交实验感官分析评定标准
析水量 | 沉淀量 | 清爽度 | 风味释放性 | 评分值(满分10分) |
无析水 | 无沉淀 | 清爽 | 风味释放好 | 8-10 |
轻微析水 | 轻微沉淀 | 不够清爽 | 风味释放一般 | 6-8 |
少量析水 | 少量沉淀 | 稍微粘稠 | 风味释放性差 | 4-6 |
大量析水 | 大量沉淀 | 粘稠 | 风味释放性极差 | 0-4 |
二、结果与分析
1.蛋白质含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蛋白质是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的核心营养元素,也影响着产品稳定性。配方设计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为0.6%,产品pH 值调整为 3.8 ,均质压力为200bar,制备蛋白质含量为0.7%、0.8%、0.9%、1.0%、1.1 %、1.2%的杀菌型乳酸菌饮料样品,对其进行沉淀率测定。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饮料体系的离心沉淀率逐渐上升,说明产品稳定性变差。蛋白质含量对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在基料发酵过程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复合体会随着乳酸的产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当体系内的pH值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时,酪蛋白胶粒开始聚集,分子团变大,蛋白质逐渐失去稳定性。在后续步骤的酸化和杀菌过程,蛋白质会更加不稳定,形成变性和沉淀。根据国标最低蛋白质含量要求≥0.7%,确定蛋白质含量为0.7g/100g。
2.pH 值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pH值决定产品的酸甜口味,也决定产品的稳定性。配方设计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为0.6%,产品蛋白质含量设定为0.7%,均质压力为200bar,通过添加有机酸乳酸来调节产品的pH,调整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pH值为3.4、3.5、3.6、3.7、3.8、3.9、4.0、4.1、4.2、4.3,进行实验,冷藏3 d后测其离心率,对其进行沉淀率测定。随着pH的变化,饮料体系的离心沉淀率也发生变化。随着pH值降低,产品的沉淀率逐渐降低,在pH达到3.8时沉底量最低,确定最佳pH为3.8。这是因为产品在酸化过程中,酪蛋白胶体离子被破坏,而稳定体系在合适的pH条件下能与酪蛋白所带正电荷发生静电作用,形成亲水性复合物,避免颗粒间的聚合作用,使酪蛋白胶束颗粒得以稳定分散。
3.均质压力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均质工艺是一个细化过程,对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配方设计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为0.6%,产品蛋白质含量设定为0.7%,产品pH值调整为3.8 ,调整杀菌型乳酸菌饮料均质压力设定为100bar、120bar、140bar、160bar、180bar、200bar、220bar、240bar、260bar、280bar、300bar,冷藏3d后测其离心率,对其进行沉淀率测定。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产品离心沉淀率逐渐降低,当压力高于240bar时,饮料体系的离心沉淀率逐渐上升,确定最佳均质压力为240bar。根据斯托克斯定律,蛋白质分子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子半径成正比,在均质过程中,均质压力过小,形成的蛋白质颗粒就越大,越容易形成沉淀;均质压力越大,蛋白质分子半径越小,其沉降速度越慢,溶液体系越稳定。而均质压力过大时形成的蛋白质粒径太小,一方面会导致分子布朗运动加快,碰撞频率增加;另一方面会造成表面电荷减少,电荷排斥作用降低,蛋白质容易聚集,产品稳定性下降。
4.稳定体系正交实验结果。稳定体系是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维持质量稳定的关键要素。配方设计为:蛋白质含量设定为0.7%,产品pH值调整为3.8,均质压力设定为240bar,稳定体系根据正交试验进行复配组合。杀菌型乳酸菌饮料常温存放6个月,通过感官评定对其进行综合评分,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方案7的评分最高,稳定体系组合为:1.5‰柑橘纤维、1.0‰羧甲基纤维素钠、2.0‰果胶、0.5‰柠檬酸钠,正交实验得到的组合为:1.5‰柑橘纤维、3.0‰羧甲基纤维素钠、2.0‰果胶、0.5‰柠檬酸钠。对以上两组方案进行比对验证,两组方案的产品在保质期内的析水量和沉淀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试验方案7的产品明显比正交实验得到的组合方案的产品口感清爽,风味释放性好,所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选择口感风味更优的方案。
表3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号 | 因素 |
综合评分 | |||
柑橘纤维(‰) | CMC(‰) | 果胶(‰) | 柠檬酸钠(‰) | ||
1 | 1(0.5) | 1(1.0) | 1(1.0) | 1(0.3) | 4.5 |
2 | 1 | 2(2.0) | 2(1.5) | 2(0.5) | 6.5 |
3 | 1 | 3(3.0) | 3(2.0) | 3(0.7) | 7.0 |
4 | 2(1.0) | 1 | 2 | 3 | 8.0 |
5 | 2 | 2 | 3 | 1 | 8.5 |
6 | 2 | 3 | 1 | 2 | 8.0 |
7 | 3(1.5) | 1 | 3 | 2 | 9.5 |
8 | 3 | 2 | 1 | 3 | 9.0 |
9 | 3 | 3 | 2 | 1 | 8.0 |
K1 | 18.0 | 22.0 | 21.5 | 21.0 | |
K2 | 24.5 | 24.0 | 22.5 | 24.0 | |
K3 | 26.5 | 25.0 | 25.0 | 24.0 | |
k1 | 6.0 | 7.3 | 7.2 | 7.0 | |
k2 | 8.2 | 8.0 | 7.5 | 8.0 | |
k3 | 8.8 | 8.3 | 8.3 | 8.0 | |
R | 2.8 | 1.0 | 1.1 | 1.0 |
三、结论
杀菌型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多相不稳定体系,保质期内容易出现沉淀、析水等现象。要想维持产品质量稳定,就需要将配方与工艺紧密结合。本实验以A2β-酪蛋白牛奶为原料,包含发酵、调配、酸化、均质、杀菌等制作过程。为解决产品在保质期内易出现的沉淀、分层、析水等质量问题,对关键因素蛋白质含量、均质压力、pH值和稳定性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品蛋白质含量为0.7%,pH为3.8,加工过程均质压力为240bar,将稳定体系为1.5‰柑橘纤维、1.0‰羧甲基纤维素钠、2.0‰果胶、0.5‰柠檬酸钠进行复配,可使产品质量稳定。
文章来源: 《中国食品》 https://www.zzqklm.com/w/qt/2940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