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A2β-酪蛋白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作者:王新,王占东,梁超来源:《中国食品》日期:2024-10-23人气:400

近年来,中国乳酸菌饮市场速发展乳酸菌饮料被定位为中高端饮品,具备营养健康的概念属性,符合人们消费升级的求。最早生产乳酸菌饮料的企业是日本的养乐多,在2001年前后进入中国后期,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大品牌乳酸菌饮料产品纷纷进入市场,凭借渠道优势,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现阶段乳酸菌饮料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为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增加市场竞争力,本研项目A2β-酪蛋白牛奶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得发酵基料,后再经调配制得乳酸菌饮料产品。使用A2β-酪蛋白牛奶优势在于蛋白易被消化吸收可以缓解因A1β-酪蛋白起的牛奶过敏、乳糖不耐等状况。但也存在一定劣势,这是因为A2β-酪蛋白制得的酸奶基料粘度不如A1β-酪蛋白制得的酸奶黏性高酸奶结构更易被破坏,网状结构更稀疏持水力不如A1β-酪蛋白酸奶基料发酵基料的质量直接关系乳酸菌饮料产品的稳定性。本文以A2β-酪蛋白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含量、均质压力、pH值、复配稳定体系为研究对象离心沉淀率和感官分析为评价指标。所涉及的结论希望能对乳酸菌饮料的新产品开发、原料选择以及工艺参数的设定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A2β-酪蛋白生牛乳:哈尔滨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白砂糖北方银霞食用葡萄糖益海嘉里实验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杜邦柑橘纤维:兄弟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重庆力宏果胶杜邦柠檬酸钠: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乳酸:金丹等

2.仪器与设备FA2004电子天平:上海浦春计量仪器有限公司FA25高剪切分散乳化机:上海弗鲁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H250-70高压均质机上海申鹿均质机有限公司恒温培养箱: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V3T粘度仪美国Brookfield 公司FE28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离心机TDL80-2B: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烧杯、称量勺、温度计等。

3.试验方法1发酵基料的制备A2β-酪蛋白生牛乳加热进行均质(温度55℃-60 ℃,压力180bar-200 bar )、杀菌(温度90℃-95℃,时间300s),杀菌后降温至41℃-43 添加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0.2DCU/kg进行发酵,发酵至pH4.4,破乳降温至10停止发酵。

2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将纯净水加热至70℃-75℃,启动高剪切分散乳化机,缓慢加入白砂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持续20min待完全溶解,降温至20以下与发酵基料混合均匀;乳酸用20倍纯净水稀释后慢加入至料液中,最后进行定容、均质、杀菌、灌装。

3乳酸菌饮料的沉淀率测定将制备的乳酸菌饮料样品倒入离心管中,定量为10mL,以4 000 r/min的速度对产品离心20 min,待离心机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并缓慢倒出上清液,然后将离心管倒置10min后测量离心管底部沉淀量,离心沉淀率公式为:

离心沉淀量(%)=(处理后管的质量-处理前空管的质量)/样品质量×100%  

4稳定体系的构建研究杀菌型乳酸菌饮料是一种不稳定的多相体系,包含发酵酸化杀菌等过程,稳定性较差,易出现沉淀、分层、浑浊、析水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外观。根据前期的试验积累,选择柑橘纤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果胶柠檬酸钠复配做为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体系,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稳定体系配比,试验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通过保质期内感官评定进行评判。

1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

水平

 柑橘纤维‰)

 CMC‰)

     果胶‰)

柠檬酸钠‰)

1

0.5

1.0

1.0

0.3

2

1.0

2.0

 1.5

 0.5

3

1.5

3.0

2.0

0.7

 

5感官分析通过观察产品的组织状态并品尝其口感,15人组成感官分析品评小组,测评析量、沉淀量、清爽度、风味释放性等感官分析满分为10分感官评价标准见表2。

2 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正交实验感官分析评定标准

析水量

沉淀量

清爽度

风味释放性

评分值(满分10分)

无析水

沉淀

清爽

风味释放好

8-10

轻微析水

轻微沉淀

不够清爽

风味释放一般

6-8

少量析水

少量沉淀

稍微粘稠

风味释放性差

4-6

大量析水

大量沉淀

粘稠

风味释放性极差

0-4

二、结果与分析

1.蛋白质含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蛋白质是灭菌型乳酸菌饮料的核心营养元素,也影响产品稳定性。配方设计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为0.6%,产品pH 值调整为 3.8 ,均质压力为200bar,制备蛋白质含量为0.7%、0.8%、0.9%、1.0%、1.1 %、1.2%杀菌型乳酸菌饮料样品,对其进行沉淀率测定。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饮料体系的离心沉淀率逐渐上升,说明产品稳定性差。蛋白质含量对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在基料发酵过程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复合体随着乳酸的产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当体系内的pH值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时,酪蛋白胶粒开始聚集,分子团变大,蛋白质逐渐失去稳定性。在后续步骤酸化和杀菌过程,蛋白质更加不稳定,形成变性和沉淀。根据国标最低蛋白质含量要求≥0.7%,确定蛋白质含量为0.7g/100g。

2.pH 值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pH值决定产品的酸甜口味,也决定产品的稳定性。配方设计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为0.6%,产品蛋白质含量设定为0.7%,均质压力为200bar,通过添加有机酸乳酸来调节产品的pH,调整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pH值为3.43.53.63.73.83.94.04.14.24.3进行实验,冷藏3 d后测其离心率,对其进行沉淀率测定。随着pH的变化,饮料体系的离心沉淀率也发生变化。随pH值降低,产品沉淀率逐渐降低,在pH达到3.8时沉底量最低,确定最佳pH为3.8。这是因为产品在酸化过程中,酪蛋白胶体离子被破坏,而稳定体系在合适的pH条件下能与酪蛋白所带正电荷发生静电作用,形成亲水性复合物,避免颗粒间的聚合作用,使酪蛋白胶束颗粒得以稳定分散。

3.均质压力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均质工艺是一个细化过程,对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配方设计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为0.6%,产品蛋白质含量设定为0.7%,产品pH值调整为3.8 ,调整杀菌型乳酸菌饮料均质压力设定100bar120bar140bar160bar180bar200bar220bar240bar260bar280bar300bar,冷藏3d后测其离心率,对其进行沉淀率测定。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产品离心沉淀率逐渐降低,当压力高于240bar时,饮料体系的离心沉淀率逐渐上升,确定最佳均质压力为240bar。根据斯托克斯定律,蛋白质分子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子半径成正比,在均质过程中,均质压力过小,形成的蛋白质颗粒就越容易形成沉淀均质压力越大,蛋白质分子半径越小,其沉降速度越慢,溶液体系越稳定。而均质压力过大时形成的蛋白质粒径太小,一方面导致分子布朗运动加快,碰撞频率增加另一方面会造成表面电荷减少,电荷排斥作用降低,蛋白质容易聚集,产品稳定性下降。

4.稳定体系正交实验结果稳定体系是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维持质量稳定的关键要素。配方设计为蛋白质含量设定为0.7%,产品pH值调整为3.8,均质压力设定为240bar稳定体系根据正交试验进行复配组合杀菌型乳酸菌饮料常温存放6个月通过感官评定对其进行综合评分,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方案7评分最高,稳定体系组合为:1.5柑橘纤维1.0羧甲基纤维素钠2.0果胶0.5柠檬酸钠正交实验得到的组合为:1.5柑橘纤维3.0羧甲基纤维素钠2.0果胶0.5柠檬酸钠。对以上两方案进行比对验证,两方案产品在保质期内析水量和沉淀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试验方案7的产品明显比正交实验得到的组合方案的产品口感清爽,风味释放性好,所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选择口感风味更优的方案

3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号

因素

 

综合评分

柑橘纤维‰)

CMC‰)

果胶‰)

柠檬酸钠‰)

1

1(0.5)

1(1.0)

1(1.0)

1(0.3)

4.5

2

1

2(2.0)

2(1.5)

2(0.5)

6.5

3

1

3(3.0)

3(2.0)

3(0.7)

7.0

4

2(1.0)

1

2

3

8.0

5

2

2

3

1

8.5

6

2

3

1

2

8.0

7

3(1.5)

1

3

2

9.5

8

3

2

1

3

9.0

9

3

3

2

1

8.0

K1

18.0

22.0

21.5

21.0


K2

24.5

24.0

22.5

24.0


K3

26.5

25.0

25.0

24.0


k1

6.0

7.3

7.2

7.0


k2

8.2

8.0

7.5

8.0


k3

8.8

8.3

8.3

8.0


R

2.8

1.0

1.1

1.0


 

三、结论

  杀菌型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多相不稳定体系,保质期内容易出现沉淀、析水等现象。要想维持产品质量稳定,就需要配方与工艺紧密结合。本实验A2β-酪蛋白牛奶为原料,包含发酵、调配、酸化、均质、杀菌等制作过程。为解决产品保质期内易出现的沉淀、分层、析水等质量问题对关键因素蛋白质含量、均质压力、pH值和稳定性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蛋白质含量为0.7%,pH为3.8加工过程均质压力为240bar,将稳定体系为1.5‰柑橘纤维1.0‰羧甲基纤维素钠2.0‰果胶0.5柠檬酸钠进行复配可使产品质量稳定


文章来源:  《中国食品》   https://www.zzqklm.com/w/qt/2940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