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全方位促进乡村进步,涵盖生活提升、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治理现代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新兴力量,与乡村振兴目标高度契合。
一是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借助在线学习资源、数字图书馆等形式,为乡村居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与文化体验,拓展其知识领域,助力获取新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认同,使居民更好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二是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提供市场与科技信息,引导乡村居民进行产业升级与创新;推广农业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为乡村旅游业提供虚拟旅游、在线预订等数字化支持,促进旅游业繁荣。
三是改善乡村环境。为乡村建设提供数字化城乡规划和环境监测系统,助力科学规划与环境监测,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通过数字化宣传乡村文化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机遇和资源。
四是推动社会治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政务在线办理、信息发布等服务,提高政务公开度和透明度,增强乡村社会公信力和凝聚力,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和品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有助于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社会监测,提高管理精细度和响应速度。
2 西充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
2.1 打造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县镇村”三级文化场馆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西充县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县镇村”三级文化场馆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建齐各类数字化文化场馆。目前西充“县镇村”三级数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覆盖率已达80%以上,初步构建形成以数字化“三馆一站一室”和数字农家书屋等数字基础文化设施相结合的文化辐射圈。
二是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数字化建设工程。西充县按照国、省、市对基层数字文化服务相关标准要求,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建设行政村数字化文化场所,建立起以行政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整合建设集数字化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等于一体的乡村基层数字文化服务场所。
三是“三馆一站一室”数字化设备配套工程。针对全县文化场馆数字化设备不足的现状,西充县专门启动“三馆一站一室”数字化设备配套工程,对所有场馆的数字化设备器材都进行了重新登记,对不足的部分进行了补齐,对需要维修维护的全部进行维修维护,对陈旧、损坏不能维修的全部进行更新。
四是数字文化场馆标准化建设工程。西充县在数字文化场馆布置、活动功能分配设计上,充分依据本地文化传统和特色,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潜力和亲和度,规范活动公示和管理制度,统一设计、制作各种标识标牌,广泛推行“西充县数字文化服务”可辨认标徽标志。
2.2 培育数字文化人才队伍,推行四项制度
一是基层数字文化工作人员财政补贴制度。针对基层数字文化工作人员薄弱的现状,西充县从2021年开始实行基层数字文化工作人员财政补贴制度,即从县财政费用里拨出专款用于对专兼职从事基层数字文化的人进行财政补贴。
二是数字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制度。为了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西充县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意见》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实施办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数字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是数字文化志愿者制度。数字文化志愿者队伍是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西充县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数字文化志愿者工作,广泛征集数字文化志愿者300余人,统一标识,统一行动,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这些文化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
四是高端人才引进、奖励制度。针对数字文化服务高级人才比较匮乏的现象,西充县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专门聘请国省市级数字文化人才担任数字文化建设高级顾问;针对引进的高水平数字文化人才,实行激励政策,制定了《西充县文艺创作与组织奖励办法》,大力加强对数字文化创作人才的奖励力度,形成良性的数字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机制。
2.3 实体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共筑线下线上同步
西充县在数字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上,创新地将线下实体与线上虚拟馆紧密结合,同步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民众接触文化艺术和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渠道。无论是亲临馆内,还是在线访问,民众都能全面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真正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无死角覆盖,打破地域限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活力。
实体数字文化馆图书馆根据当地群众的艺术需求和文献查阅习惯,设置多个艺术体验区,面积约为50平方米,覆盖舞蹈、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人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还能进行文献数字资源的查询与下载。馆内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艺术资源展示和大数据采集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访客提供了新颖、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文化艺术的兴趣。
2.4 融入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实体数字文化馆
西充为了最大限度地释放实体数字文化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将实体数字文化馆图书馆与覆盖整个区域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无缝对接,与镇文化站及村级文化中心无缝对接。实体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可实时、同步传送至乡镇文化站及村级文化服务点,网络课堂同步教学,视频内容随时点播、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随时查询,服务便利、受众广泛、省时省力。
同时,西充县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管理、运行与保障,为数字文化馆图书馆长效化和与时俱进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在完成日常基本服务项目的同时,建立了与共青团、相关学校等的跨部门协同运行关系,而且不断开发、推出适合不同部门要求、不同群体需求、不同时段特点的新型服务项目,使得数字文化馆图书馆渐趋满负荷运行状态,逐步实现潜在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2.5 文化旅游大融合大提升,增强赋能实力
借助文化旅游带来的“客流”,通过西充县智慧旅游和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形成“信息流”,带动全县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促进西充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智慧旅游和大数据中心平台包含“一中心、四平台、一服务、一配套”七大体系,即:建设一个文旅大数据中心,搭建文旅综合管理平台、文旅公众服务平台、城市文化公共服务平台、文旅IP打造平台,深化政务运维运营服务、建成一套基础配套设施,涵盖西充县文化和旅游行业各方面,惠及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同时为公众、文化场馆、文化事业单位、娱乐场所、景区、酒店和餐饮等文化和旅游全产业链提供服务。
2.6 构建手机服务平台,催化农产品在线销售新篇章
在西充县乡村振兴战略中,手机服务平台"数字乡村APP"成为推动农业经济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利器。这款综合性平台不仅促进文化活动的宣传与教育资源的共享,更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文化资讯和农业技术指导,如蔬菜种植技巧,以及市场动态分析,帮助农户制定销售策略。平台为西充特色农产品如西凤脐橙、黄心苕、充国香桃、八品莲花茶等搭建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在线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高效对接,显著提升了销售效率,为乡村经济带来新增长点。
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挑战和问题
3.1 数字鸿沟问题
乡村地区因经济和地理因素面临数字化设施不足,导致通信网络覆盖不足、互联网接入速度慢和数字设备普及率低,限制了居民获取信息的机会,阻碍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有效利用,进而制约乡村振兴。
3.2 技术普及问题
乡村居民普遍缺乏数字技能和文化素养,包括使用数字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能力,以及对数字信息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还涉及信息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
3.3 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涉及大量个人信息和数据,保障其安全和隐私至关重要,在乡村地区尤为突出。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限制,乡村地区信息安全风险更高,数字化设施和网络基础薄弱,易受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威胁。此外,乡村居民数据隐私意识较低,易受社交工程和网络诈骗侵害。
3.4 资金和资源问题
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要资金和资源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然而,乡村地区通常面临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限制,这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实施带来了挑战。
3.5 社会文化问题
乡村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城市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乡村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交模式。因此在推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和尊重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4 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议
4.1 完善以高效化为导向的数字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一是制度保障。地方政府文化部门引领数字文化发展,确保政策、经费和人员到位,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积极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形成稳固的保障体系。实施《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关注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关键问题,设立数字文化工作委员会,定期考核服务实效,纳入年终评估。二是人员保障。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运行,不断加强基层数字文化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当配备3名以上的人员编制,村(社区)则应至少有1名由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每年至少对管理员进行2-3次集中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提供信息服务。三是经费保障。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激励社会资金投入的政策体系,建立经费整合机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探索多元化资金来源,明确数字化工作内容和经费使用范围,每年拨付运行经费维护设备,保障工作正常运行。
4.2 完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标准优化升级机制
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紧紧围绕国、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根本遵循,制定《数字文化服务标准》及其实施方案,重点从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群众文化活动数字化、文化服务资源数字化等方面明确具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责任,明确文化体育广电等服务设施数字化建设补短板、提品质的项目计划,明确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数字化建设标准和培育举措,明确人员、经费、用地等实施保障,为完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可操作、可落地,体现较高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的具体操作依据,形成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升级的长效机制。
4.3 完善数字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机制
在数字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方面,一是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再现和传承。二是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本土创意人才,提供资金、技术、政策支持,吸引人才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是建立数字文化作品库,收集、整理和展示优秀作品,为公众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提供特色文化资源。四是加强与高校合作,引入先进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创作水平和生产效率。五是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数字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举办数字文化节、展览、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创作、欣赏和传播。
在完善数字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机制方面,一是建立数字文化作品创作生产平台,为创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产工具。二是加强对创作者的培训和指导,邀请专业人员授课或指导、组织交流活动,提高创作者水平和技能。三是建立与其他机构、企业等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作品并推广。四是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创作者积极参与数字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给予优秀创作者以奖励、提供资金支持等。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4.4 完善以社会化为导向的数字文化共建共享机制
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需要在文化领域推动事业和产业的扩展与增强,同时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以促使"协同建设"与"共同分享"之间相互激发、相互促进,以协同提高。一是优化完善数字文化服务政府购买机制。制定优化政府购买数字文化服务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把科技馆、档案馆等具备公共文化属性的服务内容,以及旅游、体育、广播电视等领域的数字文化服务内容纳入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目录,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加快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二是探索数字文化设施社会化统一运营机制。制定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运营办法,探索建立由文化广电旅游局统筹实施、各镇(街道)日常管理、相关部门协同管理的“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建立“大数据智慧监管+线下日常监测”社会化运营绩效评价机制,从人群覆盖、制度建设、服务创新、宣传推广等多维度全面考评运营服务,综合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与奖励扶持挂钩,培育本土数字文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三是完善数字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健全数字文化志愿者工作机制,加大志愿者招募、培训等工作力度,定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培训,采取政府购买、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等形式,建立健全数字文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常态化组织数字文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扩大数字文化服务覆盖范围,促使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深入农村,努力减小城乡数字文化差距,鼓励培养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方式,确保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成果造福全体居民。
4.5 建立健全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机制
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还关乎到服务的信誉和可持续性。一是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颁布和执行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明确个人信息的保护原则和限制。二是数据加密和安全存储:数字文化服务提供者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数据加密措施,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安全存储设备和系统的使用也至关重要,以防止数据的不当访问和泄露。三是用户知情权和控制权:用户应该被告知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具体目的,以及如何行使他们的控制权。四是定期审查和监管: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定期的审查和监管,以确保数字文化服务提供者遵守数据保护法规。五是文化类软件系统的自主研发:鼓励国内开发者进行文化类软件系统的自主研发,以降低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风险。这些自主开发的系统可以根据国内文化和法规的特点进行定制,确保其适应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