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的审判》: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女性叙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女性在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凸显。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女性电影作为电影界的一股新兴力量,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女性电影不仅为女性观众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视角和体验,也为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对女性电影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获得第29届奥斯卡五项提名的戛纳金棕榈影片《坠落的审判》在我国首映后获得了不小的反响。在探讨女性电影《坠落的审判》的深刻内涵时,社会性别理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体命运和道德抉择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社会性别角色、性别偏见以及性别平等的深刻反思。基于此,本文将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分析电影《坠落的审判》中的女性叙事。
概念梳理
女性叙事。所谓叙事是使故事内容符合受众与媒体运用要求的排序组合尝试过程。学者王春荣和吴玉杰在《女性叙事与“底层叙事”主体身份的同构性》一文中认为“女性叙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女性的叙事,二是关于女性的叙事”。《坠落的审判》作为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女性导演执导的,关注女性生命困境和情感心理,反应女性生存状态的电影——无疑是二者兼具的。
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理论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它强调性别并非仅由生理特征决定,而是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社会性别理论指出,社会性别角色和行为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这些角色和行为又进一步影响了社会性别关系的建构。因此,理解和分析电影中的性别议题,需要借助社会性别理论的框架。这一理论并非单纯倾向于女性主义的狭长视角,而是一个更为宽广、深入的学术框架。它摒弃了传统意义上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而是从男性和女性的双重角度出发,去审视和探讨两性的社会身份、角色定位以及大众认知和文化建构。
在《坠落的审判》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社会性别理论的运用。导演巧妙地避开了尖锐的女性主义和批判主义倾向,选择以一种更为平和、深入的方式去探讨性别问题。电影叙事结构清晰,角色塑造丰满立体,不仅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与情感世界,更对男性的性别身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
导演茹斯汀的电影创作,不仅体现了她对社会性别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更展现了她作为一位导演对性别问题的敏锐洞察和人文关怀。她的作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创作姿态,引领观众去思考、去探讨性别问题,从而推动社会对于性别问题的认知和进步。
社会性别结构的倒置表象
电影《坠落的审判》不仅以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性别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社会性别倒置成为了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在传统观念中,男性通常被赋予主导、强大、理性的社会性别角色,而女性则往往被期待扮演温柔、顺从、感性的角色。然而,在《坠落的审判》中,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划分被颠覆,形成了一种社会性别倒置的表象。
家庭分工的倒置。影片中的女主角桑德拉确实以她强势、独立和果断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作家,她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和坚定的意志,更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了决策者的角色,体现了她的智慧和领导力。相比之下,桑德拉的丈夫在影片中的形象则显得较为懦弱和无能。他不仅在事业上缺乏进取心和成就,更在家庭中失去了主导地位,显得被动而依赖。这种角色设定不仅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男性应该强大、果断的刻板印象,也展现了社会性别倒置的深刻内涵。
影片通过桑德拉和她丈夫的角色设定,成功地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它让观众看到,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成为家庭和事业中的主导者。性别不应该成为决定个人能力和地位的唯一因素,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展现自己的价值。桑德拉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深度和内涵,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性别角色的视角。她让我们看到,性别倒置并不是一种异端或特殊现象,而是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它,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平等和多元的方向发展。
社会分工的倒置。此外,影片还通过庭审戏码进一步凸显了这种社会性别倒置。它以一种直观且震撼的方式,打破了长久以来由男性主导法庭审判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女性在法律领域的卓越能力和智慧。女性检察官、血液分析专家和心理专家等角色的出现,不仅是对女性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女性在社会中多重角色的认可。她们逻辑缜密、推理能力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种冷静、理智、公正的态度,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这种性别角色的反转,无疑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挑战。它让观众看到,性别并不应该成为限制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桎梏。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在平等的机会下,追求自己的梦想,展现自己的才华。
同时,这种性别角色的反转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性别角色的重新思考。它让人们开始反思,为何在某些领域,女性总是被边缘化或忽视?为何我们不能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她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影片通过庭审戏码所展现的性别角色反转,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变传统性别观念的机会。
被挤压的女性话语空间
不可否认影片中的性别倒置是存在的,但之所以称这种倒置为表象,是因为影片中随着剧情发展,展现给我们的更多是主角桑德拉作为女性的话语空间受到来自各方的挤压,而她在其中则不得不进行被动地让渡与妥协。
被约定的母语使用。女主桑德拉是德国人,而她的丈夫是法国人,他们居住在法国,于是他们约定了一个“中间地带”——以英语为交流语言。在这部电影中,桑德拉和丈夫塞缪尔之间的语言约定成为了他们关系破裂后的一种复杂纠葛。原本作为两人为了保持自我空间和沟通桥梁的英语,在关系恶化后却成为了攻击和分裂的工具。这充分展现了当双方关系破裂时,任何原本和谐的因素都可能变得尖锐和具有伤害性。
塞缪尔利用这一语言约定来塑造自己的“牺牲者”角色,暗示他为了迎合桑德拉而放弃了使用自己的母语法语。这种解读将原本的双向约定扭曲为单方的妥协,使得桑德拉在这一语言问题上也陷入了被动。她不仅失去了使用母语德语的权利,还在这一争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桑德拉并没有在困境中完全迷失自我。她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通过文字重构了自己的身份,对抗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审判。写作成为了她找回自我、表达情感和观点的重要途径。这也证明了对于女性来说,写作和表达确实对于找到女性主体性至关重要。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在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它既可以成为沟通的桥梁,也可能成为分裂的利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写作和表达对于女性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和理解女性的写作和表达方式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们在追求平等和自由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虽然电影中桑德拉女性作家的身份一直在被抑制,但是写作的才能让母语缺失的女主拾起了她的语言,重构了自己的身份,去对抗对女性社会性的审判。这也正告诉了我们,对女性来说,写作和表达对于找到女性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
被拒绝的家庭沟通。影片中展现的女主角桑德拉与丈夫塞缪尔之间的争吵,以及她与儿子丹尼尔之间的沟通障碍,确实凸显了桑德拉在家庭沟通中容易处于被动和被拒绝的地位。这种情境不仅体现了社会性别倒置背景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也揭示了传统性别观念对家庭成员间沟通模式的深刻影响。
在桑德拉与塞缪尔的争吵中,塞缪尔总是以控诉和指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愿意倾听桑德拉的解释和解决方案。这种沟通方式明显缺乏相互理解和尊重,使得桑德拉在家庭中的话语权被削弱。塞缪尔对桑德拉的控诉,如“你欠我的”、“你剽窃了我”、“你强加给我们的”,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情感宣泄和权力争夺,而非解决问题的态度,更多的是想将桑德拉带入到自己的受害者叙事中来。同时,丹尼尔在法庭上听到父母争吵录音后的反应,也进一步印证了桑德拉在家庭沟通中的被动地位。丹尼尔在没有与桑德拉商量的情况下,就做出了要求她离开并在下次出庭前不再见面的决定。这种行为表明,在家庭决策中,桑德拉的声音和意见往往被忽视或压制。即使她提出沟通的意愿,也遭到了丹尼尔的抵抗。
影片通过这些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性别倒置背景下,女性在家庭沟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桑德拉这样强势、独立的女性身上,也难以摆脱传统性别观念对家庭沟通模式的束缚。这也提醒我们,要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不仅需要改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更需要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决策机制。因此,影片中的这些情节不仅是对社会性别倒置现象的深刻反映,也是对家庭沟通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
被抑制的自我辩护。这部电影对桑德拉的审判过程确实呈现了一场看似预设的有罪推定,这不仅是法律程序上的不公,更是对个体尊严和权利的严重侵犯。公诉人利用偏见和诱导性的提问方式,对桑德拉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攻击。公诉人通过贴上“双性恋”、“出轨”以及“作品中的杀夫情节”等标签,试图在性别、私人关系和道德层面对桑德拉进行抹黑。这些标签不仅是对她个人生活的无端揣测和侵犯,更是对她人格和尊严的严重践踏。在这样的攻势下,桑德拉显得孤立无援,她的解释和辩解在公诉人的强大攻势下显得苍白无力。
更为严重的是,语言问题成为了加剧桑德拉困境的关键因素。作为德国人,她在法庭上必须使用自己并不擅长的法语来为自己辩护。这种语言上的障碍不仅影响了她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更使得她的辩护力度大打折扣。当她试图通过更为熟悉的英语来更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却遭遇了法官和听众的疑惑和不解,这无疑让她感到无助和沮丧。
这种语言障碍实际上反映了人和人之间沟通的失效,它不仅仅是不同语种之间的隔阂,更是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和冲突。它揭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尽管语言交流的工具日益丰富,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影片通过展现桑德拉在审判过程中的困境,深刻揭示了社会偏见、语言障碍以及文化和观念差异对个体权利和尊严的侵害。它让我们反思,在追求公正和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审慎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个体,尊重他们的差异和权利,努力消除偏见和隔阂,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话语的缺失并不意味着女性角色在电影中缺乏影响力或重要性。相反,正是通过展现女性角色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成长,电影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性别议题和反思。同时,电影也通过一些细节和隐喻,暗示了女性话语的重要性和价值。
真相与审判:银幕内外的女性困境
这部电影有一个特别之处,关于案件背后的真相究竟是如何,直到电影结束导演都没有向我们进行揭露式的展现,正是因为特里耶导演想告诉我们的并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因为在现实空间中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并呈现交错关系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作为观影者,与庭审席上的听众、视力残缺的丹尼尔甚至桑德拉的律师一样,其实也是在以自己的视角审判桑德拉。在没有客观证据的前提下,有人认为她有罪自然也有人认为她无罪,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脑补与预演的情节。导演通过关系叙事的策略,使桑德拉的形象更加立体,也隐晦地展现了她所面临的困境。
在影片的角色安排中,男律师的出现,其实仍然是将女主置于第二性,他对于女主的帮助是出于私情、出于浪漫和爱,抑或是同情心,但不是理性判断。女主知道,在律师心里自己并没有完全被排除凶手的可能性,所以她不止一次地向他辩解自己不是凶手,但是得到的回复却是“这并不重要”。这里可悲地揭露了现实的女性处境,即便是高知、即使拥有很强的主体性,在男性眼中仍然是被审视、需要心疼的他者,而非主体秩序中的一员。
结语
社会性别倒置在《坠落的审判》中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重新审视和定义。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同时,男性也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性别束缚,尝试扮演更加多元和柔性的角色。这种社会性别倒置的现象,正是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重要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倒置并不意味着完全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在《坠落的审判》中,虽然女主角展现出了强势的一面,但她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压力和困境。同样,男性角色也并非完全无能,他们在某些方面也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社会性别倒置并非要彻底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而是要打破性别的刻板印象和限制,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和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