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身体·情感·意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丁戎融来源:《尚舞》日期:2024-12-21人气:1319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20世纪戏剧界的巨匠,其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是演艺领域的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以自身创立的“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为根源,深刻地探讨了演员在戏剧表演训练中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技巧,并提出了许多颇具洞见的理论观点。而舞蹈作为另一种舞台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样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养、情感表达和意识觉察能力。因此,将《演员的自我修养》的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思想,也能为舞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身体:舞蹈表演中的肢体控制与自我觉察

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的第三章——动作、第六章——筋肉松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了身体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演员需要通过对身体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和掌控,使其成为表达情感和意念的工具。

在舞蹈表演中,动作性是舞蹈的本质属性,身体更是舞者的主要工具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度的动作性与身体的直接参与性。舞者通过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关节的灵活转动、身体的整体流动与静止等体现“身体不仅是物理上的存在,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是舞者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的作用。因此,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言的“身体记忆”和“自我觉察”的观念运用于舞蹈表演也更利于舞者来塑造形象、构建场景、传达情感。

 

1.1身体记忆:动作成为身体的本能,以达到自然与真实的表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身体记忆”是他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指的是演员通过不断的身体训练和反复的表演实践,使得各种动作、姿势以及表情等成为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和记忆。这种“身体记忆”不同于传统的记忆形式,它更加深入地嵌入在演员的肌肉、神经和意识之中,使得演员能够在表演中获得更加自然和真实的表现。对比舞蹈表演需要舞者具备优秀的肢体控制能力。这不仅包括对舞蹈动作的技巧性掌握,更需要舞者能够灵活运用身体各个部位,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和情感。在舞蹈表演中,“身体记忆”的作用和启示尤为重要。

首先,“身体记忆”使得舞者能够在表演中展现出更加流畅和精准的动作。舞蹈表演涉及到复杂的肢体动作和舞步编排,舞者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使得这些动作成为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舞者能够在舞台上自如地展现出各种动作时,观众会感受到舞者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从而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其次,“身体记忆”帮助舞者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内心世界。舞蹈表演不仅仅是动作的堆砌,更需要舞者能够通过身体的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意境。通过“身体记忆”,舞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加准确地将其呈现给观众。当舞者能够在表演中真切地体验到情感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时,观众也会更加容易地与舞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联系。

此外,“身体记忆”还有助于舞者建立自信和自我意识。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舞者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表演水平,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当舞者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和魅力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地与观众交流和沟通,从而增强了表演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2自我觉察:不断审视自身,深化角色的塑造与情感表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倡演员通过对自身情感和感觉的觉察,来深化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感体验,以便更好地将内心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

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戏剧美学中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关系的论述,舞蹈表演同样需要“第一自我”“第二自我”的相互配合。在控制身体、完成技术技巧的层面上,舞者更多需要用“第一自我”的意识去唤发身体记忆,寻找课堂中被规训的身体,但在投入表演、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往往是“第二自我”的感性思维在做功,舞者需要全身心成为角色,体验虚拟角色的情感生活,从而更生动形象地演绎。因此,舞者需要不断进行自身身体的觉察,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动作的力度、节奏和表情的变化,达到更加真实和感染力的表演效果。

首先,舞者可以通过对自身情感的觉察,来塑造角色的情感世界。舞蹈作品往往需要舞者在表演中呈现出各种复杂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通过对自身情感的觉察和体验,舞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加准确地将其呈现在舞台上。舞者可以回忆过去的情感经历,或者通过情感引导的练习来深化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使得舞蹈表演更加真实和感人。

其次,舞者可以通过对自身感觉的觉察,来增强舞蹈动作的表达力。舞蹈表演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堆砌,更需要舞者能够通过感觉和意识的觉察,来赋予舞蹈动作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舞者可以通过细致的感觉觉察,来感知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和张力,从而使得舞蹈动作更加流畅和生动。例如,在舞蹈中表现愤怒的情感时,舞者可以通过意识觉察到自己的肌肉紧绷、呼吸急促等身体感觉,来增强动作的张力和表现力,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状态。

此外,通过对自身情感和感觉的觉察,舞者还可以提升自我意识和表演技巧。当舞者能够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的情感和感觉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自觉地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从而提升了表演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青年舞者唐诗逸在舞剧《记忆深处》中塑造张纯如的角色形象时,以深入研究张纯如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为前提,了解了张纯如撰写的大量南京大屠杀的纪实文章及史实资料,深受震撼。这种深入的自我意识及心灵体悟使得唐诗逸能够准确把握张纯如的内心世界,为塑造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情感: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共鸣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全书中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是情感在表演中的作用尤其是第二章——演技的艺术观、第八章——信念与真实感、第九章——情绪记忆、第十二章——内在的动力以及第十四章——内心的创造状态。他认为,演员需要通过对自身情感的挖掘和表达,来打动观众的心灵。同样作为表演艺术,抒情性是舞蹈的内在本质之一,情感的表达更是舞者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关键。

 

2.1情绪记忆:体验、回忆、引入情感,赋予表演深层次内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情绪记忆”理论,是指演员通过回忆和体验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情感,来深化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记忆并不仅仅局限于演员自身的情感体验,还包括对于他人、环境或事件的情感体验。通过将这些情感体验引入到角色的表演中,演员能够更加真实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世界,从而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和感人。舞蹈表演需要舞者具备深厚的情感积淀和表达能力舞者也需要通过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来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情感张力。只有当舞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表演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够真实地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共鸣。在舞蹈表演中,“情绪记忆“理论能够产生重要的启示和作用。

首先,“情绪记忆”能够帮助舞者深化角色的情感表达。舞蹈作品往往需要舞者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达各种情感,如欢乐、悲伤、愤怒等。通过情绪记忆,舞者可以回忆和体验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情感,从而更加真实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状态。例如,如果舞蹈作品需要表达出悲伤的情感,舞者可以回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悲伤事件如亲人离世、伴侣分别等,以此来深化对角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状态。

其次,“情绪记忆”理论可以增强舞蹈表演的情感共鸣。当舞者能够真实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世界时,观众往往会感受到舞者情感的真挚和深刻,从而与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连接。例如舞蹈家杨丽萍在《雀之灵》中,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将孔雀的灵动与美丽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出对生命、自然和自由的深刻感悟,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舞者内心的真挚与深刻。最后,“情绪记忆”可以丰富表演的情感层次。通过回想和体验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各种情感,舞者可以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角色的表演中,使得角色的情感更加立体和丰富。这种丰富的情感层次不仅能够使得舞蹈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表现力,还能够提升观众对作品的审美享受和情感体验。

 

2.2联系观众:建立与观众的情感联系,使表演深入人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了演员需要与观众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他认为,演员的表演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技艺和才华,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表演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联系。只有当演员能够打动观众的内心,唤起他们的共鸣和共情时,表演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对情感的真挚表达和动作的生动演绎,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其与舞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沟通。因此,在舞蹈表演中,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与观众的联系可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联系,舞者可以使自己的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当舞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观众分享,观众往往会感受到舞者情感的真挚和深刻,从而与舞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连接。这种情感上的联系能够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舞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其次,建立与观众的联系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当观众能够与舞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连接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表演中来,与舞者共同体验和分享表演带来的情感体验。这种观众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不仅能够增强表演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能够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舞蹈作品。

最后,建立与观众的联系还可以深入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当观众能够与舞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连接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感受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增强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这种深入的理解和欣赏不仅能够提升观众对舞蹈作品的审美水平,还能够促进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3.意识:舞蹈表演中的意识觉察与自我超越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了意识表演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演员需要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觉察和超越,来实现角色的真实和生动。“意识”分为主动的意识和下意识,他曾言“要通过意识到技术去激发下意识的创造性”,在本书的第十六章——下意识的起点也重点阐释了演员如何进入“下意识”的最高境界。在舞蹈表演中,意识的觉察和超越同样是舞者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3.1意识的觉察:深入自我意识,把握角色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言的“意识觉察能力”是指演员通过对自我意识的深入探索和觉察,来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在舞蹈表演中,这一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舞者需要不断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表演状态和情感体验,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从而使得表演更加准确和生动。

首先,意识觉察能力帮助舞者更好地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舞蹈表演不仅仅是动作的演绎,更需要舞者能够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通过意识觉察,舞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情绪状态,从而更加准确地将其呈现在舞台上。这种深入到角色内心的意识觉察能力使得舞者的表演更加生动和真实。

其次,意识觉察能力有助于舞者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表演状态和情感体验。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往往会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和挑战技术失误或遗忘动作舞台设备故障观众反应不佳身体不适或伤病、舞伴或队员失误,需要灵活应对。通过意识觉察,舞者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表演状态和情感体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从而保持表演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这种及时调整和修正的能力使得舞者能够应对各种表演场合和情境,保持表演的高水平和质量。

最后,意识觉察能力提升了舞者的自我认知和表演技巧。通过对自我意识的深入探索和觉察,舞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表演特点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这种自我认知和表演技巧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舞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还能够使得舞者的表演更加出色和引人注目。

 

3.2自我的超越:克服自我束缚与一切障碍,以达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需要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超越,来与角色产生共鸣和融合。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需要摆脱自我的束缚,真正投入到角色之中,与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联系。只有当舞者能够真切地体验到角色的情感和境遇时,才能够表演得更加真实和感人。这种角色与舞者情感的共鸣和联系不仅能够提升舞蹈表演的艺术境界,还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内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舞者需要摆脱自我的束缚。舞蹈表演往往需要舞者展现出高度的自我表达和情感投入,而自我意识过强往往会成为舞者表演的一种障碍。舞者必须深入研读剧本,理解角色的背景故事、性格特征、情感变化以及在整个剧情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这一过程,舞者能够在心中构建起一个立体、鲜活的角色形象,并与之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是舞者表演的真实源泉,使他们在舞台上能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角色的情感与思绪。当舞者对角色有了深刻的理解后,下一步便是忘却自我,将个人的思想、情感、习惯等完全置于一旁,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之中。舞者需要在表演时暂时放下自己的身份、经历和感受,让角色的灵魂附身于自己。在这种状态下,舞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不再是简单的技巧展示,而是角色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此时,舞者便能够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之中,使表演更加真实生动。

其次,舞者需要真正投入到角色之中。只有当舞者完全投入到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中时,才能够与角色产生真正的共鸣和融合。舞者需要通过深入的情感体验和体验,理解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情感需求,从而更加准确地将其呈现在舞台上。

最后,舞者需要与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联系。舞蹈表演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演绎,更需要舞者能够通过情感上的共鸣和联系,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与角色之间情感的交流和碰撞。只有当舞者能够真切地体验到角色的情感和境遇时,观众才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从而使得舞蹈表演更加感人和引人入胜。

 

4.

综上所述,《演员的自我修养》中的理论观点对于舞蹈表演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身体、情感、意识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舞者需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来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和艺术境界。因此,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更能够为舞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指导,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