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收入差距及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国外研究综述
作者:陈涛来源:原创日期:2014-01-15人气:1124
收入差距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超出合理范围时,就会形成突出的社会矛盾,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一直以来收入差距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学界关注。收入是分配产生的结果,人们在讨论收入差距合理性时,必然会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所以收入差距与收入分配制度效率问题常常同时出现在研究者的视野之中。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政治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同,国内外研究收入差距与收入分配制度效率问题的视角、方法以及结论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也认识到,研究中国收入差距问题时需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研究方法,需要了解国外收入差距与分配制度效率研究的现状与特点,并与我国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这些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和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因此,有必要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本文从行业收入差距现状、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因素、行业收入差距测度方法、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四个方面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得到了一些研究结论。
1 行业收入差距状况研究
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世界范围内的行业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行业间工资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并且持续性存在的现象。行业收入差距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工种之间(Krueger & Summers,1986)[1]。研究者以不同国家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的事实。Rosser等人(2003)[2]研究了18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发现这些国家都存在着多重均衡。从行业收入差距来看,由于在要素禀赋、技术特点和创新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带来垄断等高收入行业达到高水平的均衡点,而一般竞争性低收入行业收敛于低位置的均衡点,也就是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会达到一种具有持久性的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一旦形成,就表明两极分化已经发生。Tien Dung Nguyen、Misuo Ezaki(2005)[3]以越南为例研究了地区经济整合及其在增长、贫穷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影响。Srikanta Chatterjee、Nripesh podder(2007)[4]对新西兰改革前后少数民族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Carlos Gradin(2006)[5]研究了乌拉圭80年代后期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来源情况,发现总体收入分配是稳定的,但是这种稳定是掩藏在收入的代际转移中的。80年代末期,在所有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两极趋势,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在于退休金福利和工资上,而20世纪90年代期间,他们的研究发现收入更加朝着两极化趋势发展,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Chamarbagwala(2006)[6]用非参数方法考察了印度的工资差距,发现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扩大,而且形成了多重均衡和双峰分布的格局,技术工人的收入向高水平均衡收敛,非技术工人收入向低水平均衡收敛。Birchenall(2001)[7]对哥伦比亚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收入差距进行研究,也发现了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收入的两极分化现象。Baiocchi(2006)[8]研究了意大利的区域收入分布情况,发现20世纪50年代初,意大利21个省级行政区的收入分布呈现出单峰分布的格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向双峰分布转化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部省份的收入分布明显呈现出双峰的形态,说明意大利的区域收入分配已经发生了两极分化。Dutta等人(2001)[9]对英国居民收入的变动性进行了研究。此外,Xiaojuan Jiang, Hui Li(2006)[10]还研究了实际收入差距与名义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价格调整后的研究发现实际收入差距比名义收入差距要小。
中国收入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国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正日益扩大。Maskus(1997)[11]在对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中国的总体不平等程度的增加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Gibson, J等(2001)[12]分析了中国收入分配的差距状况,认为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按照国际标准来看是较大的。Quah Danny(2002)[13]研究发现中国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呈现出差距过大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又突出地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三个方面。
2 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
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下,亚当·斯密[14]从市场、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对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综合考察,他认为人们的偏好不同影响了劳动供给,政府以及政府的一些政策都会对行业工资差别产生影响。影响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垄断因素、制度因素、对外开放因素、产业与企业因素以及其它因素如家庭因素、性别因素等。
①垄断因素。研究发现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垄断的标志性指针是市场集中率。Pugel(1980)[15]研究认为,行业工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行业的市场集中率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个人特征有紧密的关系,因为当个体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后,市场集中率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但这样的结论被Dickenz和Katz(1987)[16]的研究否定了,他们研究发现即使人力资本因素被控制,市场集中率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仍然是显著的。Neven(1996)[17]等研究认为垄断是造成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②制度因素。制度是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Dennis Raphaela等(2005)[18]研究认为,制度因素是造成行政垄断的原因,而行政垄断又导致了政府权力的经济化,进而导致了行业收入的差异。③对外开放因素。Carsten Ochsen和Heinz Welsch(2005)[19]研究了1976-1994年间西德的科技、贸易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Kanbur和Zhang(2005)[20]研究认为开放程度对地区间收入差距具有正向的影响。Zhang(2005)[21]通过采用以FDI为表征的开放程度衡量指标研究对外开放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证实了Kanbur和Zhang(2005)的结论。但是并不是所有学者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Wei和Wu(2001)[22]通过研究贸易依存度的大小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时发现,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却是越小的。Sun(1996)[23]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和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④产业与企业因素。产业利润率与企业自身的劳动效率是带来行业收入差距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利润率是影响行业收入大小的重要因素。利润率高的行业要比利润率低的行业工资收入偏高。Knight和李实(2004)[24]的研究也表明,企业的盈亏能力会对职工工资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⑤其它因素。Claudio Quintano等(2006)[25]认为单身家庭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社会中的主要现象,作者对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四大经济体的单身家庭收入分配差距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Benabou(2000)[26]从信贷市场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认为在信贷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穷人和富人在借贷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而带来了收入分配的非均衡态势。DiNardo和Tobias(2001)[27]对美国女性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有效性分析,研究表明,女性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呈多峰分布格局,最低工资标准实际效果较差。
3 行业收入差距测度研究
在收入差距测度研究的方法上,Richard E. Lucas和Ulrich Schimmack(2009)[28]指出,目前比较常用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有8种,主要包括基尼系数、行业工资变异系数、熵指数、行业工资极值差和极值比、行业工资增长率、阿特金森指数等指标。费景汉-拉尼斯(Fei and Rainis)分解方法[29]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Dorothée Boccanfuso等(2008)[30]通过CGE仿真模型研究了贫穷、收入分配的函数关系,他们发现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β分布等经验分析方法与FGT贫困指数的估计在收入分配模型中的使用和在FGT贫穷指数中使用是一样的。作者进行了调查,并且提供了更好的用于贫穷分布分析的函数方法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作者应用参数估计了7个功能函数形式,并且比较了这种纯粹经验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没有一种函数形式能够适合所有的模式,建模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最佳拟合与近似估计检验的基础上来进行;分配函数选择不当,将带来贫穷分析结果的有偏性。DiNardo和Tobias(2001)[31]对美国女性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有效性分析是借助了非参数的密度估计方法。Oaxaca(1976)[32]在研究收入差距的时候,将其分解为可解释部分和歧视部分,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两组人群进行分别回归,结果发现行业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是不能被解释的。
4 收入分配制度效率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宗教等社会制度[33]。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从成本与收益的对比来认识制度效率,他们把制度的成本或制度的运行成本称为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并用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去评价制度的效率[34]。他们认为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费用是制度的成本,而制度的收益则指制度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的程度。[35]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36]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提出了制度效率的概念,他认为制度效率是指在一种约束机制下,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产出的增加;而制度的非效率则是指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不能导致产出的增加。
5 结论
综观国外关于行业收入差距问题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效率的已有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世界范围内,收入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并且持续性存在的现象。行业收入差距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工种之间。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收入较高。②垄断因素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制度因素、对外开放因素、产业与行业、性别因素也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行业垄断主要是由政府干预带来的行政性垄断,而国外的垄断是指市场竞争性垄断。国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指政府的行政垄断,而国内除了政府的行政垄断外,还有反垄断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不力等原因。行业因素包括行业性质、特点、就业规模、劳动效率、劳动强度、复杂程度。而国外的产业和行业因素仅仅是指产业和行业的效率。③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主要有行业平均收入、基尼系数、行业工资变异系数、熵指数、行业工资极值差和极值比、行业工资增长率、阿特金森指数等指标。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费景汉—拉尼斯分解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的研究资料主要采用统计年鉴中的行业职工平均年收入,国外则采用小时工资或调查资料。④收入分配制度效率的研究主要讨论了公共选择即效率的被接受和适应问题、国家对制度效率的责任问题、规则公平与效率问题、收入分配中的投入与产出问题。
1 行业收入差距状况研究
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世界范围内的行业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行业间工资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并且持续性存在的现象。行业收入差距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工种之间(Krueger & Summers,1986)[1]。研究者以不同国家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的事实。Rosser等人(2003)[2]研究了18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发现这些国家都存在着多重均衡。从行业收入差距来看,由于在要素禀赋、技术特点和创新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带来垄断等高收入行业达到高水平的均衡点,而一般竞争性低收入行业收敛于低位置的均衡点,也就是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会达到一种具有持久性的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一旦形成,就表明两极分化已经发生。Tien Dung Nguyen、Misuo Ezaki(2005)[3]以越南为例研究了地区经济整合及其在增长、贫穷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影响。Srikanta Chatterjee、Nripesh podder(2007)[4]对新西兰改革前后少数民族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Carlos Gradin(2006)[5]研究了乌拉圭80年代后期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来源情况,发现总体收入分配是稳定的,但是这种稳定是掩藏在收入的代际转移中的。80年代末期,在所有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两极趋势,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在于退休金福利和工资上,而20世纪90年代期间,他们的研究发现收入更加朝着两极化趋势发展,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Chamarbagwala(2006)[6]用非参数方法考察了印度的工资差距,发现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扩大,而且形成了多重均衡和双峰分布的格局,技术工人的收入向高水平均衡收敛,非技术工人收入向低水平均衡收敛。Birchenall(2001)[7]对哥伦比亚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收入差距进行研究,也发现了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收入的两极分化现象。Baiocchi(2006)[8]研究了意大利的区域收入分布情况,发现20世纪50年代初,意大利21个省级行政区的收入分布呈现出单峰分布的格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向双峰分布转化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部省份的收入分布明显呈现出双峰的形态,说明意大利的区域收入分配已经发生了两极分化。Dutta等人(2001)[9]对英国居民收入的变动性进行了研究。此外,Xiaojuan Jiang, Hui Li(2006)[10]还研究了实际收入差距与名义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价格调整后的研究发现实际收入差距比名义收入差距要小。
中国收入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国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正日益扩大。Maskus(1997)[11]在对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中国的总体不平等程度的增加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Gibson, J等(2001)[12]分析了中国收入分配的差距状况,认为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按照国际标准来看是较大的。Quah Danny(2002)[13]研究发现中国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呈现出差距过大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又突出地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三个方面。
2 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
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下,亚当·斯密[14]从市场、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对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综合考察,他认为人们的偏好不同影响了劳动供给,政府以及政府的一些政策都会对行业工资差别产生影响。影响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垄断因素、制度因素、对外开放因素、产业与企业因素以及其它因素如家庭因素、性别因素等。
①垄断因素。研究发现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垄断的标志性指针是市场集中率。Pugel(1980)[15]研究认为,行业工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行业的市场集中率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个人特征有紧密的关系,因为当个体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后,市场集中率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但这样的结论被Dickenz和Katz(1987)[16]的研究否定了,他们研究发现即使人力资本因素被控制,市场集中率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仍然是显著的。Neven(1996)[17]等研究认为垄断是造成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②制度因素。制度是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Dennis Raphaela等(2005)[18]研究认为,制度因素是造成行政垄断的原因,而行政垄断又导致了政府权力的经济化,进而导致了行业收入的差异。③对外开放因素。Carsten Ochsen和Heinz Welsch(2005)[19]研究了1976-1994年间西德的科技、贸易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Kanbur和Zhang(2005)[20]研究认为开放程度对地区间收入差距具有正向的影响。Zhang(2005)[21]通过采用以FDI为表征的开放程度衡量指标研究对外开放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证实了Kanbur和Zhang(2005)的结论。但是并不是所有学者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Wei和Wu(2001)[22]通过研究贸易依存度的大小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时发现,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却是越小的。Sun(1996)[23]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和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④产业与企业因素。产业利润率与企业自身的劳动效率是带来行业收入差距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利润率是影响行业收入大小的重要因素。利润率高的行业要比利润率低的行业工资收入偏高。Knight和李实(2004)[24]的研究也表明,企业的盈亏能力会对职工工资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⑤其它因素。Claudio Quintano等(2006)[25]认为单身家庭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社会中的主要现象,作者对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四大经济体的单身家庭收入分配差距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Benabou(2000)[26]从信贷市场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认为在信贷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穷人和富人在借贷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而带来了收入分配的非均衡态势。DiNardo和Tobias(2001)[27]对美国女性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有效性分析,研究表明,女性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呈多峰分布格局,最低工资标准实际效果较差。
3 行业收入差距测度研究
在收入差距测度研究的方法上,Richard E. Lucas和Ulrich Schimmack(2009)[28]指出,目前比较常用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有8种,主要包括基尼系数、行业工资变异系数、熵指数、行业工资极值差和极值比、行业工资增长率、阿特金森指数等指标。费景汉-拉尼斯(Fei and Rainis)分解方法[29]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Dorothée Boccanfuso等(2008)[30]通过CGE仿真模型研究了贫穷、收入分配的函数关系,他们发现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β分布等经验分析方法与FGT贫困指数的估计在收入分配模型中的使用和在FGT贫穷指数中使用是一样的。作者进行了调查,并且提供了更好的用于贫穷分布分析的函数方法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作者应用参数估计了7个功能函数形式,并且比较了这种纯粹经验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没有一种函数形式能够适合所有的模式,建模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最佳拟合与近似估计检验的基础上来进行;分配函数选择不当,将带来贫穷分析结果的有偏性。DiNardo和Tobias(2001)[31]对美国女性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有效性分析是借助了非参数的密度估计方法。Oaxaca(1976)[32]在研究收入差距的时候,将其分解为可解释部分和歧视部分,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两组人群进行分别回归,结果发现行业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是不能被解释的。
4 收入分配制度效率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宗教等社会制度[33]。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从成本与收益的对比来认识制度效率,他们把制度的成本或制度的运行成本称为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并用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去评价制度的效率[34]。他们认为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费用是制度的成本,而制度的收益则指制度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的程度。[35]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36]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提出了制度效率的概念,他认为制度效率是指在一种约束机制下,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产出的增加;而制度的非效率则是指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不能导致产出的增加。
5 结论
综观国外关于行业收入差距问题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效率的已有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世界范围内,收入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并且持续性存在的现象。行业收入差距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工种之间。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收入较高。②垄断因素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制度因素、对外开放因素、产业与行业、性别因素也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行业垄断主要是由政府干预带来的行政性垄断,而国外的垄断是指市场竞争性垄断。国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指政府的行政垄断,而国内除了政府的行政垄断外,还有反垄断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不力等原因。行业因素包括行业性质、特点、就业规模、劳动效率、劳动强度、复杂程度。而国外的产业和行业因素仅仅是指产业和行业的效率。③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主要有行业平均收入、基尼系数、行业工资变异系数、熵指数、行业工资极值差和极值比、行业工资增长率、阿特金森指数等指标。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费景汉—拉尼斯分解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的研究资料主要采用统计年鉴中的行业职工平均年收入,国外则采用小时工资或调查资料。④收入分配制度效率的研究主要讨论了公共选择即效率的被接受和适应问题、国家对制度效率的责任问题、规则公平与效率问题、收入分配中的投入与产出问题。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