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家所创作的每一首歌曲和乐曲,都是其情感和艺术的结晶,并且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情感,使人们从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和高尚的情操。学生们在聆听、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是对音乐家情感的一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在脑海里产生一系列的想象,而想象又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例如,当学生听到《牧歌》轻盈、柔和、优美的旋律时,脑海中会联想到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在辽阔的草原上轻歌曼舞;而当学生们听到《扬鞭催马运粮忙》时,会感受到农民丰收时的那种忙碌而喜悦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般一样。学生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对事物抱有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因此,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让学生们多聆听、欣赏音乐,能够培养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二、音乐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操
音乐艺术教育在向学生传播和灌输知识的时候,不是通过空洞说教,而是利用思想和艺术的统一来完成的,用音乐特有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感染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们高尚品德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曲或乐曲,能常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高校在读的学生们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以后的人生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黄河大合唱》、《祖国,慈祥的母亲》、《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祖国颂》等经典优秀歌曲,其鼓舞性的歌词、优美雄壮的旋律,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人民对祖国山河的歌颂和热爱,从而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培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高尚情操。
三、音乐艺术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
音乐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特殊的宝贵文化。音乐伴随着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音乐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接触到音乐各种风格、题材和形式,了解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技巧。此外,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还能认识到不同国家、民族各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哲学等其它领域的文化知识。学习中国音乐,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感和自豪感;学习西方音乐,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学习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丰富学生们的视野。
四、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发挥集体主义精神
发扬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是正确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重要步骤。学生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自我的实现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在学习中、工作中,能够勇往直前、敢于奉献。而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常常伴有集体性的音乐实践表演活动,如合唱、伴唱、齐唱、重唱、齐奏等,需要学生彼此之间要相互配合。这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的音乐实践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的体现。音乐实践表演中的合唱与齐奏,要求学生之间要达到节奏上统一,声音上和谐,节拍上一致,培养了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团队合作。通过进行音乐实践表演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彼此间学会交往和沟通,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音乐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从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我们能够看出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在众多出土的历史文物中,有许许多多的音乐文物就是最好的证据,它们反映着人类在音乐方面才能在不断进步和提高。例如,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的一批远古乐器——骨笛。这批保存完整的7音孔、8音孔的骨笛,可吹出各种曲调,这是目前我国音乐文化可追溯的最早年代。而后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磬、编钟,无论是在音律的排列上,还是制作工艺水平方面都已达到当时最高水平。曾侯乙编钟的发现,是世界古代音乐文化之瑰宝,在乐器铸造工艺、音乐声学、音乐人类学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出土的音乐文物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音乐是一种神秘的艺术,它令人神往、使人为之着迷。学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教育在开发人类智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学习音乐、表演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各个感官、各个关节的运用,都是由大脑来支配的。音乐节奏、速度和音调的瞬间转变,都要求学生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因而,音乐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智能提高的确有很大的帮助。
在音乐艺术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演唱、演奏、亦或是欣赏、创作都会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思维想象活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具有音乐才能的学生,在其它方面学习也很优秀,这就充分说明了音乐的确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可见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方面意义重大。
六、音乐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学生们强烈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人的重视,对社会外界的人和事充满着好奇和求知欲。但此时的学生们,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家庭压力大、对未来感到迷茫、社会经验缺乏等,心理上往往很焦躁不安。哪怕一点点的心理波动,都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音乐具有使人安定、净化心灵的作用,适当的音乐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们放松心情、缓解情绪,减少由压力带来的心理恐惧、焦躁和压抑,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此外,音乐艺术教育中,学生在欣赏优秀歌曲、乐曲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创作情怀,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音乐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等,长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纵观所述,音乐艺术教育对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缓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是首先培养人”。重视音乐艺术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