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立领结构设计的探讨与应用

作者:钟艳来源:原创日期:2014-02-18人气:7626
 

立领是一种将领片竖立在领围线上的领型, 所以又称竖领,是服装领型中重要的种类之一。立领主要具有保护、保暖以及装饰功能,早期多用于职业装、礼服、舞台装的设计中,给人一种严谨、挺拔和雍容华贵的感觉,现已广泛用于男女各类风格的服装中,且样式变化多样。
一、领圈与人体颈部的结构关系
领圈又称"领口",是根据人体颈部的立体形态,结合服装款式的造型需要,分别在前后衣片的上端进行设计的弧形结构线。领圈的形状一般与人体颈部的截面形状相统一,但有时为了强调变化,也可以人为地改变领圈的形状。领圈与领子是所有领型结构设计中的两大要素,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变化关系。各类领子的造型设计,都是以领圈为依据的。而领圈又是以人体颈根部的形态为依据的。人体颈根部截面并非正圆,根据其特点,直开领与横开领的比例关系为直开领:横开领=1:1.2,即横开领=1.2倍直开领,见(图1)。然后绘制相应的颈根轮廓线,如(图2)所示。领圈的变化主要有横开领加宽与直开领加深,领圈的线条有直线与各种曲线的变化。见(图3)。
二、立领的结构原理及影响立领造型的因素:
(一)立领的构成:在立领结构图中,立领与衣身领圈相接处的结构线称为下口线,对应的围度称为下口线围度。立领上口围的结构线称为上口线,对应的围度称为上口线围度。立领后中上、下口线的直线距离称为立领后中高,通常情况下简称立领高。如(图4)所示。

 

(二)立领的常见种类及结构原理:
按着装效果的不同,立领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的形态:
1、垂直立领:垂直立领是指与颈根围截面呈90°夹角的立领。其着装状态为一圆柱体,立领高为圆柱高,上口线围度等于下口线围度等于领底截面围度。如(图5)所示。
2、内倾斜立领:在垂直立领的基础上,将上口线收省折叠,使上口线缩小,下口线翘起。折叠越多,领上口线越短,翘势越大,越贴近脖子(合体)。着装状态为圆台体。如(图6)所示。
3、外倾斜立领:在垂直立领的基础上,将上口线剪开后展开,使上口线变长,下口线下翘。展开越多,领上口线越长,下翘越大,越远离脖子。着装状态为倒圆台体。如(图7)所示。
 (三)影响立领造型的因素:
1、领窝线的结构与造型:前颈窝点、颈后中点、肩颈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产生不同造型。 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前领口起点在前颈窝点上, 前领片与颈部较贴合,由于前领口的紧密闭合支撑着立领的整个造型, 后领围线在颈后中点上下移动皆可, 会形成不同的分离, 贴合造型。当前领围线往前颈窝点下移动时, 前领片的造型会显得较松散。② 领的侧面造型线与颈部紧密贴合时, 前领可在颈窝点上作不同角度变化, 同样后领也可以在颈后中点上作不同角度变化, 因为侧面的造型线已与颈部贴合, 利用颈部力量建立立领的造型.反之前领应与颈部贴合.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立领结构存在是以颈部为依附体, 产生力量支撑, 在进行设计变化时至少有一个点要与颈部贴合, 才能产生好的立领造型。另外,领窝线即是结构线也是造型线,其造型也直接影响立领的造型效果。如(图3)。
2、立领高与翘量的采寸——领上口线的长度与下口线的弯曲度
立领的翘量是指内倾斜领的起翘与外倾斜领的下翘,主要通过调节上口线的长度与下口线的弯曲度来影响立领的造型。而立领的高度对翘量的采寸有一定的制约。
   ①内倾斜立领:起翘量应保证领上口围度不小于相应的颈围;在起翘量相同的情况下,立领越高,上口线越短,故当立领高较高时,为防止领口太小,应减少起翘量;当起翘量大到使下口线与领圈弧线相同时,立领特征消失,变为原身出领。 
  ②外倾斜立领:下翘量增大,立领上口线加长,下口线曲度增大,立领上半部分越容易翻折,构成底领和翻领相连的翻折领;当下口线曲度与领窝线重合时,立领变成了翻贴在肩部的坦领。在下翘量相同的情况下,立领越高,上口线越长。
通过比较立领三种基本形态的结构原理可知,它们的共同点是下口线始终保持与领圈弧线长度相等,差异主要为上口线围度与下口线曲度的不同。由此,我们得出,立领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适当的制图方法,绘制出各结构线造型合理,上口线围度适当的立领结构图。
3、领座前部造型:领座前部造型主要根据服装的款式而定。主要变化因素有: 
①立领开口的位置:立领开口可设计前中、后中、或偏左偏右。
②领角造型:方角和圆角。
③立领前倾角:趋向180°和趋向90°。
④立领前领窝线形状。如(图3)。
除了以上这些影响结构因素外,面料与工艺也影响立领的造型。
三 、立领结构的裁配关系
常用立领结构图的绘制方法有两种:
(一)独立制图法。它是根据立体着装效果,领上下口线差,凭借经验,确定装领线的翘度或弯曲度的大小及位置,简便且迅速。
(二)依靠前衣身的制图方法。它更有助于了解立领与衣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成型后的细部形态。作图步骤如下:1、据效果图将衣身上的领窝线修顺 。2、确定领基圆。无论领窝线为何形状,只要领宽不变,均可采用基本领窝线作为领基圆。如(图8)所示。

  图8
3、定领切点,过领切点作领基圆的切线。一般情况下,领切线越靠近上限,装领线与领窝线重合的部分越多,成型后的立领前倾角越大(趋向180°)。若领切线越靠近下限,装领线与领窝线重合部分越少,成型后的立领前倾角越小(趋向90°)。如(图9)所示。
4、 确定领肩同位点。
 图9
 在切线上量取后领弧长,确定下口线(后领底线)的弯度,在领弯线上确定领座中点。理论和实践证明,后领底线的弯度可按(图10)所示方法确定。这个弯度可作为一分界线,则成型后的立领领侧线将分别向内倾斜和向外倾斜,如(图11)所示
6、画顺下口线→领中线→领上口线→前领线。
依靠前衣身的进行立领的制图方法关键问题就在于确定领底线。而这与领底线转折点和后领底线弯度两者密切相关。只要能确定好领底线长度,就可以准确制出立领结构图。

四、立领结构原理在立领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在当今时装中,立领也被广泛运用,领线的深浅、宽窄变化及领子的形状、大小、高低翻折等变化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服装款式。
 (一)款式一:领口舒适,立领前中部分为衣身出领状态,后中部分为直立领状态,而侧面为前中的衣身出领状态向后中的直立状态过渡的较合体状态。见(图12)。
结构设计:
本款立领前中部分为衣身出领状态,采用依靠前衣身的制图方法较方便达到衣身出领的合体效果。见(图13)。
(二)外倾斜立领。着装状态为:前领圈一部分为装领,一部分为无领领圈;立领高很高,竖直立起。见(图14)。
结构设计如下:
本款立领领片结构较简单,利用独立制图法与依靠前衣身的制图方法都容易操作。
1、采用独立制图法:
2、采用依靠前衣身的制图方法:
五、立领结构设计原理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领高应考虑不影响颈部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前提下,追求装饰与协调效果。合体的立领领高一般不宜太高,否则必然影响颈部后仰舒适度。
(二)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其各部位的采寸与线条形态要根据款式造型而定。
(三)要根据款式的特征与经验选择能达到最佳状态的绘图方法。
在立领结构设计中,材料、领圈、工艺能满足立领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对领型起决定作用的是由翘量调节的上口线的长度与下口线的弯曲度。通过对立领结构原理的分析与探索,有助于灵活的对各种立领进行结构设计,并对其他领型结构设计的探索与运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