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的思考
作者:胜瑞东来源:原创日期:2014-02-19人气:1287
一、前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提高城镇化质量体现在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所以,城镇化的一切要围绕人来进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环境和“以人为本”气氛。人的健康发展就是使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因此,是否能真正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是评价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民健身路径是中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之一,所谓“全民健身路径”指修建在室外的群众公共体育设施,其占地面积与投资适中,美化城镇环境,便于群众使用,并且老少皆宜,体现了科学、趣味和健身等特点。
新型城镇化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城镇成为适宜人居住的场所,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群众对健康文化的追求。合理规划与设计全民健身路径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特性的具体体现,不仅能够美化城镇物理环境,提升城镇文化的健康程度,而且能满足城镇群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最求,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水平。
二、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地址与健身器械的选择
首先,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地址的选择应当与城镇整体建设与规划相配套,是整个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做到既方便群众参与健身,又不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起居;既与周边各类建筑相匹配,又与周围环境的美化相协调;即是群众乐去爱去的健身好场所,又是城镇环境建设中的一道亮丽景观。并且,全民健身路径应当广泛地向企业和商业区、有条件的社区、学校、公园等渗透,以方便群众参与锻炼。
其次,全民健身路径中的建设器械的使用者是全体城镇的人民群众。因此,健身器械的选择、设计应当照顾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具体需求。全民健身路径器材按照训练学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有氧运动类、伸展(柔韧)运动类、力量锻炼类、平衡能力锻炼类、趣味类等健身器材。以上各类健身器械又可依据不同年龄、性别等的需求做进一步设计。如有氧类可以依据年龄分为:老年有氧类、中青年有氧类等。在健身路径器械布置方面,应做到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健身器械安排齐全,分布合理,便于不同需求人群使用。
三、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安全性
健身路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而设计安排的,因此,健身的安全性是首先应当考虑到的因素。从我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建成至今,曾出现过一些在健身过程中受伤的案例,受伤对象主要是儿童和老人。受伤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跌倒、从健身器械上摔下、健身器械的不正确使用等。为了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安全性,增强健身性和趣味性,应当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健身路径进行改进和提高:一是健身路径的场地地面材料应当是塑胶或土质的,而不应当是硬砖地面和水泥地面。塑胶或土质地面具有一定的缓冲和弹性,可以有效防止和减轻摔倒和不慎跌下类运动损伤的发生,而硬砖地面和水泥地面不仅不能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而且对人体运动器官的关节和韧带都有一定的伤害。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却起到了反作用,从根本上颠覆了健身路径的功能和意义。二是在健身器械的附近应当设有详细介绍该器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的标牌。有了这些标牌可以使从事健身的人们正确使用健身器械,达到健身效果,并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三是管理部门应当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全民健身路径指导群众进行健身,同时介绍从事体育健身运动和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等。
四、吸纳多种渠道资金建设全民健身路径
全民健身路径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质量的提高,受制约于资金的投入状况。从健身路径器械的购买、场地的建造和维修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如果投入资金短缺势必影响健身路径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最终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必须吸收多种渠道资金,以维持全民健身路径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民健身路径资金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国家、地方和受赠部门和单位。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规模和速度的不断扩大和提高,以及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升和对健康生活方式不懈追求,使得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使得国家、地方和受赠部门和单位对健身路径的资金投入显示出明显不足。为此,开拓和吸纳多渠道资金投入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为了“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并维持其可持续的发展,在健身路径资金投入方面,除了国家、地方和受赠部门和单位的投入外,不同地区可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开拓和吸纳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到健身路径的建设中。例如可以动员企业投资、地方自筹、个人自愿捐赠等多种渠道来加强和推进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规模也必将相应不断扩大。然而,全民健身路径真正起到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作用,除了要有一定数量的健身路径这一“硬件设施”,还需要相应的健身路径管理维护措施和专业健身人员的指导等“软件”。其中,专业健身人员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者。
从我国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总体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程度仍然滞后于健身路径的硬件发展速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数量、指导质量和组织活动水平等不仅滞后于不断提高的群众体育意识和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而且滞后于健身路径的硬件建设的发展速度。因此,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又一不可或缺重要内容。
六、结论与建议
首先,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地址的选择应当与城镇整体建设与规划相配套,是整个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做到既方便群众参与健身,又不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起居;既与周边各类建筑相匹配,又与周围环境的美化相协调;并广泛地向企业和商业区、有条件的社区、学校、公园等渗透。
其次,健身器械的选择与布置,应做到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健身器械安排齐全,分布合理,便于不同需求人群使用。健身路径建设安全性方面,健身路径的场地地面材料应当是塑胶或土质的,而不应当是硬砖地面和水泥地面。并在健身器械的附近应当设有详细介绍该器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的标牌。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全民健身路径指导群众进行健身。
再次,除了国家、地方和受赠部门和单位的投入外,不同地区可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开拓和吸纳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到健身路径的建设中。可动员企业投资、地方自筹、个人自愿捐赠等多种渠道来加强和推进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为了使全民健身路径“硬件设施”与“软件”协调发展,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提高城镇化质量体现在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所以,城镇化的一切要围绕人来进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环境和“以人为本”气氛。人的健康发展就是使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因此,是否能真正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是评价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民健身路径是中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之一,所谓“全民健身路径”指修建在室外的群众公共体育设施,其占地面积与投资适中,美化城镇环境,便于群众使用,并且老少皆宜,体现了科学、趣味和健身等特点。
新型城镇化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城镇成为适宜人居住的场所,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群众对健康文化的追求。合理规划与设计全民健身路径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特性的具体体现,不仅能够美化城镇物理环境,提升城镇文化的健康程度,而且能满足城镇群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最求,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水平。
二、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地址与健身器械的选择
首先,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地址的选择应当与城镇整体建设与规划相配套,是整个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做到既方便群众参与健身,又不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起居;既与周边各类建筑相匹配,又与周围环境的美化相协调;即是群众乐去爱去的健身好场所,又是城镇环境建设中的一道亮丽景观。并且,全民健身路径应当广泛地向企业和商业区、有条件的社区、学校、公园等渗透,以方便群众参与锻炼。
其次,全民健身路径中的建设器械的使用者是全体城镇的人民群众。因此,健身器械的选择、设计应当照顾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具体需求。全民健身路径器材按照训练学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有氧运动类、伸展(柔韧)运动类、力量锻炼类、平衡能力锻炼类、趣味类等健身器材。以上各类健身器械又可依据不同年龄、性别等的需求做进一步设计。如有氧类可以依据年龄分为:老年有氧类、中青年有氧类等。在健身路径器械布置方面,应做到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健身器械安排齐全,分布合理,便于不同需求人群使用。
三、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安全性
健身路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而设计安排的,因此,健身的安全性是首先应当考虑到的因素。从我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建成至今,曾出现过一些在健身过程中受伤的案例,受伤对象主要是儿童和老人。受伤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跌倒、从健身器械上摔下、健身器械的不正确使用等。为了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安全性,增强健身性和趣味性,应当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健身路径进行改进和提高:一是健身路径的场地地面材料应当是塑胶或土质的,而不应当是硬砖地面和水泥地面。塑胶或土质地面具有一定的缓冲和弹性,可以有效防止和减轻摔倒和不慎跌下类运动损伤的发生,而硬砖地面和水泥地面不仅不能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而且对人体运动器官的关节和韧带都有一定的伤害。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却起到了反作用,从根本上颠覆了健身路径的功能和意义。二是在健身器械的附近应当设有详细介绍该器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的标牌。有了这些标牌可以使从事健身的人们正确使用健身器械,达到健身效果,并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三是管理部门应当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全民健身路径指导群众进行健身,同时介绍从事体育健身运动和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等。
四、吸纳多种渠道资金建设全民健身路径
全民健身路径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质量的提高,受制约于资金的投入状况。从健身路径器械的购买、场地的建造和维修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如果投入资金短缺势必影响健身路径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最终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必须吸收多种渠道资金,以维持全民健身路径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民健身路径资金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国家、地方和受赠部门和单位。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规模和速度的不断扩大和提高,以及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升和对健康生活方式不懈追求,使得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使得国家、地方和受赠部门和单位对健身路径的资金投入显示出明显不足。为此,开拓和吸纳多渠道资金投入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为了“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并维持其可持续的发展,在健身路径资金投入方面,除了国家、地方和受赠部门和单位的投入外,不同地区可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开拓和吸纳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到健身路径的建设中。例如可以动员企业投资、地方自筹、个人自愿捐赠等多种渠道来加强和推进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规模也必将相应不断扩大。然而,全民健身路径真正起到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作用,除了要有一定数量的健身路径这一“硬件设施”,还需要相应的健身路径管理维护措施和专业健身人员的指导等“软件”。其中,专业健身人员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者。
从我国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总体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程度仍然滞后于健身路径的硬件发展速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数量、指导质量和组织活动水平等不仅滞后于不断提高的群众体育意识和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而且滞后于健身路径的硬件建设的发展速度。因此,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又一不可或缺重要内容。
六、结论与建议
首先,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地址的选择应当与城镇整体建设与规划相配套,是整个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做到既方便群众参与健身,又不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起居;既与周边各类建筑相匹配,又与周围环境的美化相协调;并广泛地向企业和商业区、有条件的社区、学校、公园等渗透。
其次,健身器械的选择与布置,应做到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健身器械安排齐全,分布合理,便于不同需求人群使用。健身路径建设安全性方面,健身路径的场地地面材料应当是塑胶或土质的,而不应当是硬砖地面和水泥地面。并在健身器械的附近应当设有详细介绍该器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的标牌。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全民健身路径指导群众进行健身。
再次,除了国家、地方和受赠部门和单位的投入外,不同地区可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开拓和吸纳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到健身路径的建设中。可动员企业投资、地方自筹、个人自愿捐赠等多种渠道来加强和推进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为了使全民健身路径“硬件设施”与“软件”协调发展,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