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典故
作者:郝文新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3-31人气:1071
看电视或者报纸、杂志时,常发现成语使用不当的错误,看得多了,就发现这些错误使用有一个共性的原因,那就是使用者缺乏“格物致知”的精神,对于一个自己不懂的成语,不去追根求源,往往望文生义,以致酿成错误,贻笑大方。
一、 “三人成虎”不是三个男人加起来就像猛虎
某一电视连续剧,讲的是两个家族争斗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两个家庭不睦已久,张家蓄意谋害李家,计谋已定,正待实施,家中在外读书的也就是较明事理的女儿回来了,得知此事便加以阻拦,对两个兄长晓之以理,一番大道理讲完之后,又警示道:人家有三个儿子呢,“三人成虎”,不是那么好惹的,你们可要好好想想!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她竟然这样理解“三人成虎”这一成语!显然编剧不知道这一成语的出处和意义,望文生义,闹出了笑话。
三人成虎,是成语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原文为: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耳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竟不得见。
所以有了“三人成虎”这一成语,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宋人诗人黄庭坚在《劝交代张和父酒》一诗中就这样写道“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二、“虚以委蛇”中“蛇”的正确读音
一部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中,男主角有一句这样的台词:我们的关系看起来不错,实际上他对我是“虚以委蛇”。这里,这个成语的意思倒是用对了,但是读音错了,正确读音应是xū yǔ wēi yí。
“虚以委蛇”出处《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指对人假意相待,敷衍应酬。
三、“登堂入室”不是“进入室内”
看过一篇文章,题目为《诸葛亮为何娶丑妻登堂入室》,文章写得倒是不错,可惜标题中的“登堂入室”一词大煞风景,一看就知道作者根本不懂这个成语的意思。
“登堂入室”源自《论语•先进》中孔子的一句话:“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矣。”这与中国传统家庭建筑格局有一定的联系。中国传统家庭的建筑通常是正中为堂,堂后有室,两边为房。堂一般是会见宾客,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后面的室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较隐私的地方,非关系亲密者一般不能进入,进入室必须要经过堂。古代老师授业有“升堂”和“入室”之分,所以弟子分为“登堂弟子”和“入室弟子”,只有“入室弟子”才有资格在室内列坐于师前,听其亲口传授。而一般不够“入室”资格的则在室外堂前听入室弟子转授。达到一定学业程度,才能“登堂”而后“入室”。后来就用这个成语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四、“稗官野史”不是“低俗读物”
在一篇批评文化市场混乱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在这样混乱的文化市场中,稗官野史、低俗读物充斥着书架,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将“稗官野史”与“低俗读物”并列,表明作者并不清楚“稗官野史”的含义。
“稗官”是古代的一种小官,职责是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议、道听途说。《汉书•艺文志》中有:“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因为中国的小说大多来自市井之间,所以后世也把小说或小说家称为稗官。而“野史”一般是指私家编撰的史书。两者连用,泛指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
在古代,稗官搜集的街谈巷议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目的是使帝王了解自然以及民情的变化,以调整政策。而“野史”中的内容也绝不是荒诞不经的,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清代刘鹗《老残游记》中说:“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证诸实在。”在使用中,“稗官野史”这个词也没有丝毫贬义。有篇《毛泽东爱读蔡东藩的书》的文章中这样写:“为了写这部《历史通俗演义》,光看正史就达4502卷,还不包括其他众多的稗官野史,卷帙浩繁,以他个人独力完成这部巨构,这是著述界的一件了不起的奇迹,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五、“不刊之论”不是“不能刊发的言论”
有些人为了表示谦虚,常称自己的文章或观点是“不刊之论”,这又是一个对成语的理解错误。“刊”在古代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削、削除;二是刻、雕刻。这两个义项后来都发展延伸出一些新的义项,前者延伸出订正、修改义,如“刊误”、“刊正”。后者延伸出排印出版等义,如“刊行”、 “刊发”。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是后一类延伸义项,因而也容易将与第一个义项有关的词语误解为后者。
为什么说是“不刊之论”呢?汉之前无纸,书写通常用竹简、本牍等。在简上写字,写错了只能用书刀一点点削除,这个过程也叫“刊”。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有:“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的句子,“不刊”就是不容删改的意思。“不刊之论”就是不容削除或修改的立论,意即无须改动的好文章,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用这一成语来表示谦虚,真是“失之千里”了。
我国历史悠久,汉语言生动奇妙。几千年来,先贤们书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成语典故,每个成语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思新奇,论见卓著,读来兴趣盎然。有的成语使用至今仍沿袭原意,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等,有的却已经与原意相去其远,如“朝三暮四”、“力排众议”等。作为文字工作者,使用成语典故时务必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才能做到正确恰当地使用。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