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关于大学生校园礼仪教育的思考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原创日期:2014-05-08人气:1317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看似繁文缛节,却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过得井然有序且和谐美好。正如西方礼仪专家埃米莉·波斯特所言:“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有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觉得平易近人”。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缺失礼仪规范或忽视礼仪教育就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国民素质。礼仪教育是中华传统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校园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礼仪教育肩负着把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理念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形成崭新的时代礼仪风格。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很多大学生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男女学生非正常交往,在公共场合我行我素、“亲密无间”;与他人交谈时,满嘴粗言秽语,让人不堪入耳;在会场、课堂和教室等安静的学习场合,不顾他人感受,大声的使用手机;守时观念淡薄,上课迟到,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守信观念淡薄,自己做出的承诺不能兑现。诸如此类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不但严重导致了我国大学生素质下降。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多方面思考现象存在的原因,并努力进行剖析,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明确礼仪教育的具体定位

所谓礼仪,是社会生活中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和仪式,是人类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产生并积累起来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表示尊重的习惯行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礼仪;在各种不同的民族、地区,也有着不同形式的礼仪。所以礼仪大到国家与国家的外交礼节,小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寒暄问候。如何掌握社交礼节,如何塑造良好形象,离不开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绝对不是单纯地教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引导学生开发智力,而是要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要读懂“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文明。只有读懂“尊重”,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合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如果校园礼仪教育长期缺席和滞后,带给未来社会的隐患绝不容小觑。

二、探究礼仪教育缺损原因

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不可否认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对他们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看到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孔融让梨”式的谦让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也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擅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曾几何时,温文尔雅的社会接班人不知不觉地滑落到被某些文章称之为“丑陋的灵魂”,这一变化令人瞠目,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当代学生礼仪失落的原因,既有家庭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

1、家庭与中小学礼仪教育严重不足

一般来说,礼仪教育呈现为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一个递进过程。毫无疑问,礼仪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因而,学前阶段与小学、中学阶段恰当的礼教育可谓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在我国应试教育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是否用功读书,是否分数排名在前,是否能考入名牌大学,几乎成了人们判断一个中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种“一好遮百丑”的观念造成了学生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畸形膨胀。当家长和老师为孩子考入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他们并未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孩子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全孩子——他体内缺少必要的“礼仪基因”与“礼仪维生素”。

2、高等学校礼仪教育深度断层

必须承认,一些高校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当一个高中生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大学没有意识到孩子们进入来了“断奶期”和“轻松期”。即: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生活;从高考的桎梏中挣脱出来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此时,大学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正确引导不再安于苦读的青春期大学生。当他们想法逃离封闭的校园生活,去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时,由于中小学礼仪缺乏的隐患,便会有失足的惨痛教训。

其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立足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上,注重理想和信念教育。忽略了与道德知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有着最直接联系的变现形式——“礼仪”。当大学生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有了出轨现象时,学校管理部门表现出超常的无能。只能摇摇头怪中小学和家庭没把孩子教育好,甚至给学生戴上“高分低能”的帽子,如今更新的说法是“有智商没情商”。

3、教育机构礼仪教育匮乏研究

我国是礼仪之邦,但多年来对礼仪教育缺乏系统的研究。以大学为例,别说我们包含礼仪精髓的国学,就连最基本的汉语学在许多理工科院校都没有明确的课程设置。学生最中小学校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背作文范文、背古诗、背文言文,在大学几乎不与语文沾边,更多的精力放在学外语过四级。所以面对繁琐的礼仪文字书籍,很难有耐心、有兴趣读下去。而教育机构多注重其他方面的建设,没有投入足够的财力、人力对礼仪教育的教材、课程设置等进行研究改革。从而失去了“崇德尚礼”的校园氛围,最终导致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面前不堪一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