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陈婚嫁——宋人的理想婚嫁模式(文学论文)
在今天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镇有一个叫做朱陈村的村子,该村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唐代白居易曾经写《朱陈村诗》曰: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民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人,死为陈村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君。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
可见,这里远离县城,环境优美,生活相对封闭,自足而安乐、宁静而和谐,简直是桃花源的在现实中的翻版。
宋代,苏轼在朋友陈季常家中看到一幅图画,名为《朱陈村婚嫁图》,题诗道“闻到一村惟两性,不将门户买崔庐”(《题陈季常蓄<朱陈村嫁娶图>》),指出朱陈村的婚嫁模式是一种在朱陈两个姓氏之间世代为婚姻,不以崔庐那样的高门大户为婚姻追求目标。苏轼所见《朱陈村婚嫁图》不知作者为谁,《西川名画录》记载:赵德元,雍京人。工画车马、人物、屋木、山水。天复中,入蜀,有《朱陈村》及《丰沛盘车》等图,不知苏轼所见是不是赵德元所画之图。而此后吟咏朱陈村的人很多,朱陈村成为一种理想的村庄模式。例如赵逢看到美丽的和花村就觉得仿佛到了朱陈村,“路入前村认杏花,门前水积半溪沙。风流彷彿朱陈俗,白酒黄鸡姓两家”(《和花村》)。朱陈村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也使朱陈成为一种兄弟相处的模式。王安石《和文淑湓浦见寄》言“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陈似一家”,表达对于亲如兄弟的朋友常常分别不能相见的遗憾,还不如朱陈两性象一家人一样相处在一起。
不仅如此,朱陈村最突出的一点是独特的婚嫁模式:“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闻到一村惟两性,不将门户买崔庐”。伴随着这些诗作的流传,这种婚嫁的模式也成为宋人理想中的婚嫁模式。宋代李之仪云“禅寂久因师粲可,婚姻便可继朱陈”(《和郭功甫赠陈待制致仕二首》)。通过对于宋诗中关于歌咏朱陈的诗歌研究,读者可以发现宋人这一理想的婚嫁模式包含着宋人重视世代通婚、中表亲、重友情,反对纳妾、反对财婚等婚姻观念。
朱陈村的婚嫁模式是一种世代为婚姻的模式。我国自古就有两性世代通婚的习俗,在春秋时期,国家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诸侯国之间通婚联姻是表示友好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后来“秦晋之好”就成为两性世代交好的代称。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由于受门阀政治与门第观念的影响,名门望族为了声望不肯与庶族联姻,所以只在大姓之间联姻,故而也多世代通婚。宋代也重视世婚,例如南宋王十朋《回钱氏送定》言“早同笔砚,雅敦伐木之好。晚结葭莩,再讲通家之好。虽丑崔卢之大族,庶几王谢之世姻。”并且宋代更加看重的朋友之情,朱陈村的婚嫁模式也包含了这一点。吕颐浩《怀临济旧居四首》:“乡党吾兄弟,家居孝友风。北堂谐力养,南亩幸年丰。婚嫁朱陈比,交游管鲍同。南枝真可恋,倦翼厌樊笼。”在这首思乡怀亲的诗中,作者把家乡的深情地回忆家乡美好的风土人情,居家有“孝友”之风,生活有丰收之年,朋友如同管仲与鲍叔牙一样,而婚姻的模式就如同朱陈村一样。
朱陈婚嫁的模式是一种在深厚交情基础上的世代为婚姻的模式。因为朱陈村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亲切和睦,交情深厚,一村惟两性,世代为婚姻,这种婚姻关系更加深了彼此的血缘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而婚姻与民风的互为促进,使得朱陈村民风更加淳朴。而带着对朱陈村生活模式的向往,其在交情深厚基础上的婚姻模式也为人向往的称道。曾几在《适越留别朱新仲》中记录下留别的约定“管鲍交朋无变态,朱陈嫁娶有佳期”,正是在朋友交情上约定儿女们的婚姻。王洋《万席仰之许酒以诗戏之》云“朱陈缱绻论前契,子婿牵联本一宗”,也正点出了这种婚姻模式的特点。陆游《秋日郊居八首》言“两翁儿女旧论姻,酒担羊腔喜色新。不遣交情隔生死,固应世好等朱陈”,他怀着喜悦的心情表达对于这一种婚姻模式的赞美。程公许在《除夕立春送姪女归句氏娣家兄弟甥姪皆会席上》作诗言自己晚辈的婚姻说“岁除还有岁更新,华发相看手足亲。千古风流企王谢,两家情味匹朱陈”。刘克庄在送女婿做官上任时谈论其儿女的婚姻说:“管鲍交三世,朱陈共一村。居慙阿承女,获事太丘孙。”(《送陈郎玉汝之官二首》)首言两家的交情深厚,次及儿女婚姻。楼钥说:“何羡祖希情好隆,朱陈累世意交通”(《士颖弟作真率会次韵》),强调朱陈交往的世代性。曾丰说对表兄说“父祖初深契,儿孙久渐疏。朱陈婚嫁约,还可继之欤。”(《表兄峡山萧伯钧至会昌久之以归欤字韵丐诗为别》)希望能在祖辈父辈深厚交情的基础上,通过婚姻关系来继续巩固这种关系。
这种世代为婚姻还表现为一种中表亲的婚姻关系。中表亲,也就是俗语所云“亲上加亲”,一般有三种模式,其一是侄女嫁于姑家,姑母为婆;其二是甥女嫁于舅家,舅母为婆;其三是姨女嫁于姨家,姨母为婆。这种婚姻模式于古有之,但在宋代很盛。苏洵之女嫁于舅父程浚之子,苏洵在《自尤》诗中言“家贫不敢嫁豪贵,恐彼非彼难为亲。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指明当时社会上有与母族联姻的风气,于是碍于情分,自己虽然不愿意也不得不将就,足见当时的社会风气之重。再如叶适在《夫人薛氏墓志铭》言其婚姻关系:“胡序少宾夫人曰薛氏,起居舍人徽言之女。二家永嘉望族,世相婚姻,少賔与夫人,实内外兄弟。”再如陆游的前妻是唐婉,二人为表兄妹关系。这种婚姻模式为当时人所赞赏,袁采就所说:“人之议亲,多要因亲及亲,以示不相忘,此最风俗好处。”(《袁采世范﹒睦亲》)王十朋在《闻诗定孙氏》中言:“求婚于世姻之门,夙缘非浅;妇女于通家之好,旧好愈敦。幸无齐郑之嫌,窃比潘杨之睦。约既前定,言终不渝。伏承令女乃吾家之甥,想不嫌舅氏之薄;某男某辱东床之选,固稔知姑女之贤。”曾丰在看时氏家系时想到朱陈村的婚嫁模式,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夸赞说:“百年中表朱陈宅,十世婚姻嫁娶图。词翰所形高谊激,子孙其忍旧盟渝。”(《观故中书舍人张公所书时氏家系》)正是在这种亲上加亲的错综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朱陈村的婚嫁模式还与当是社会纳妾的婚姻模式相对立。汪藻听说有人因为纳妾而生病,作诗嘲笑说:“何须天气水边新,便好尊前赋洛神。定自中年多作恶,非关尤物解移人。莫愁阿鹜烦君嫁,且学西施为我颦。争似农家无一事,从来婚嫁只朱陈。”(《嘲人买妾而病二首》)
在宋代社会人们在婚姻中重视金钱,司马光指出“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蔡襄也说:“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王十朋在曾朋友说“时人贪择鸾,慎勿为财婚”(《赠万序》)。陈造的诗歌《财昏》也抨击当时这种重财势的婚姻倾向。
师昏古所辞,财昏今不耻。传祀合二姓,古者贵由礼。四德五可外,货贿亦末尔。民风日就颓,舍此争校彼。媒氏未到眼,聘资问有几。倾箧指金钱,交券搴租米。东家女未笄,仪矩无可纪。已闻归有日,资送耀邻里。西家女三十,闭户事麻枲。四壁漏风霜,行媒无留趾。坐贫失行期,趣富瞢贪鄙。流弊例不免,其源实此起。多约或少酬,暂誉甘长毁。坐令亲旧欢,诡谲变狐鬼。何况性习间,贫富岐臧否。土俗未易挽,人情大不媺。悠悠何足道,吾以谂君子。
诗歌称赞古人在婚姻关系中重视礼仪,而可时下婚姻却看中钱财,并不以为,以至于世风日下。甚至,五礼仪的富家女子可以带着不菲的嫁资轻易找到婆家,而勤劳的贫家女子却往往因为没有钱而没有媒人上门提亲而错失正常的婚龄。甚至造成亲友的失和与斗争。
而朱陈村的婚嫁模式正与当时社会上重视钱财的婚嫁模式相对立。张侃在赋朱陈婚嫁图时说:
生男愿封侯,嫁女在比隣。此是古人言,最知天理真。世远人亦僞,嫁娶来城闉。岁序罕聚首,浩渺不计春。当其出门时,错落车百轮。笙箫填孔道,珠翠委泥尘。堂开牡丹屏,盘横水精鳞。徒取眼前富,未问身后贫。女娇鲜礼法,薄夫贻所亲。民家女及嫁,择对走踆踆。一旦有其家,昕昏如主宾。谁图朱陈村,宜为尧舜民。
——《朱陈婚嫁图》
该诗首先指出人们的普遍愿望是希望儿子长大封侯,希望女儿长大能够出嫁在近处,这样可以时时看到;次言如果把女儿嫁入城市或者太远的地方则民风虚伪,并且很难“聚首”;然后批判当时社会婚姻的不正常现象,出嫁的豪奢,“当其出门时,错落车百轮。笙箫填孔道,珠翠委泥尘。堂开牡丹屏,盘横水精鳞”指出这种情况是“徒取眼前富,未问身后贫”,并且指出这样有钱人家出身的女子,一般不知礼法,鄙视丈夫以及其他亲人,所以最后建议娶妻要娶民家女,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有其家,昕昏如主宾”,这样建立家庭可以省亲相爱,相敬如宾。最后指出朱陈村之人应该是尧舜时代之民,自然朱陈村的婚嫁模式应该是尧舜时代的婚嫁模式。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朱陈村的婚嫁模式包含对于淳朴民风民俗的肯定。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