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特色词汇英译问题探析---以中外纸媒为例

作者:寇芙蓉来源:《语文学刊》日期:2014-10-29人气:3627

一、 中国英语研究背景

    中国古代就有中外贸易、文化往来,在当时语言交流中,尤其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进行英译时,难免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也产生了新生的英语词汇, 英语在17世纪以前总共借入、派生了shantung(山东绸)、pekin(北京宽条子绸)、silky(丝绸的)、silkiness(柔软光洁)、china(瓷器)等几十个新词(汪榕培,常骏跃,2001)。同时, 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哲学著作也由于汉藉英(外)译而得到传播(马祖毅,任荣珍,2003)。于是,中国英语应运而生。葛传槼(1980)先生首先提出了“中国英语”这一概念,此后许多国内外学者专家开始对中国英语进行各个角度的研究。

    当今全球一体化进程,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方面,也体现在反映文化的语言方面。当代,汉语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的亲睐,成为全球第一大语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英语不仅仅是掌握一门外国语言,更重要的是利用这门语言传播汉语文化。随着中国活跃在全球各领域,中国特色词汇层出不穷。英译时,受中国政治、经济词语影响,英语随之出现与之指代基本对应的词语,例如:Deng Xiaoping Theory(邓小平理论),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等,由于国家有专门的机构来修定政治用语,中国政治用语的英译基本能做到一致。那么,其他方面呢?缺乏一定的文化交流语言监督机制,很可能会产生“百花齐放”的英译,在文化交流中必然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从社会语言学理论看中国英语,就是指中国人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语言变体,是英语在中国环境下的产物;从翻译角度看,即在汉译英中出现的一些中国特有的东西,且英语语言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内容,译者不得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借用英语语言为载体来表达想要翻译的汉语内容。

二、 中国英语相关理论研究

    著名印度语言学家Braj B. Kachru认为World Englishes(世界英语)这一概念在六十年代后期便已出现。目前,国外研究集中在各类英语包括澳大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南非英语,印度英语,马来西亚英语等,当然也包括中国英语。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英语是英语的中国变体,并分别从语音、词汇和篇章角度进行了论证。在当今的世界英语理论中,Kachru(1992:356)提出的三大同心圆理论(The Theory of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如下图)最为著名。该理论把说英语国家分为三个圈:内圈(inner circle),外圈(outer circle)和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其中,内圈包括把英语作为母语使用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圈指英语已经被本土化、制度化并用来进行国内交际的国家,如新加坡、印度、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扩展圈指的是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从Kachru的同心圆理论可以看出,中国英语可以说是属于世界英语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是,外圈与扩展圈的国家或地区使用英语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内圈,即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的人数。外圈对扩展圈有一定影响,即英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界限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已经不是那么明显。英语在外圈或扩展圈产生了许多的变体(Varieties),这些英语变体对标准英语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三、 一项词层研究

1.研究意义

    众多研究者认为词汇层面是中国英语最突出、最丰富的语言层面。如杜瑞清,姜亚军(2001:39)在谈及中国英语词汇层面时,就指出:“‘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的特征最为明显,一般论及‘中国英语存在理据的文章多涉及这一方面”。因此,词汇层面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往研究者多从语言学或翻译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英语的理论基础和翻译方法,鲜有对英语和中国对中国英语词汇的翻译方法进行实证性对比研究的。然而,作为中外交流目而产生的中国英语是否在国内外表达一致呢?表达方法如果一致就会促进交流,但若含混、杂乱、无章可循,就必然对交流产生一定的阻碍。本文从中(2份)英美(各1份)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英文报纸杂志中搜集资料,对比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描述并研究这些翻译方法的异同,从而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为后期涌现的中国特色词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源于四种中外著名报纸:China Daily(中),Beijing Review(中), Times(英)和Los Angeles Times(美)。前两者为国内权威英文报纸,具有明显的可信度。后两者为英美国家最著名的报纸之一,能够代表其它报纸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主流处理方式。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中国特色词语的中外处理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恰好能够反映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以及翻译问题,通过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学习汉语英译问题,为以后的新生汉语词汇找到可借鉴的方法,也更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3.研究内容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选取具代表性的5个中国特色词语,分别从译文和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并试图解释翻译背后的问题。

    福娃 四种纸媒翻译相同,皆为“Fuwa/Friendlies”。China Daily有直接使用,定语从句、同位语、和介词短语解释。Beijing Review和Times既有直接使用,也有通过同位语解释的。Los Angeles Times则通过直接使用、括号内解释和同位语方法解释。“Fuwa”为后期报纸的统一翻译。

    2008年自北京奥运会就对吉祥物“福娃”英译有一定争议。从最早的Friendlies到最后定为Fuwa,从声音到形象性都具不可替代性。Fuwa就是一个中国英语词汇,表意准确,不可替代,是一种从归化(Friendlies)到异化(Fuwa)的翻译方法转变,最大的保留了中国文化特征。归化是目的语为强势语言的常用翻译方法,异化更利于读者接受源语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从信息的交流到更高层面的文化交流。这是一个成功的中国英语词汇案例,值得借鉴。政府应重视这些词语的外译问题。这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文化交流问题。“福娃”的翻译是经过国家专业校对并确定下来的,中外说法一致,很好地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福娃的翻译已不仅是中国特色词汇翻译问题,更是全球关注焦点之一。我国政府的翻译方法能够体现我国文化传播方式,为其他特色词汇英译提供有益借鉴。

    风水 四种报纸翻译相似,都是fengshui, feng shui, Fengshui,或者Feng shui。国内报纸大小写皆有。外媒都使用小写,即feng shui或fengshui。四种报纸大多直接使用,只有Beijing Review通过同位语,下定义,解释,括号内注解的办法解释。由此可见,越是已经接受的词语,越是会直接使用,尤其上下文中容易理解意义的。“风水”已经在朗文第五版中收录,为“feng shui”或者“feng-shui”可做名词、动词。动词用法为 “feng shui a room/ house etc.:to place the future and other things in a room or house in a particular position so that it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feng shui system”。 因此解释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关系  关系的翻译全部一致,为guanxi,前两者通过括号内利用近义词,同位语,下定义(“…is”)或使用破折号的办法解释。而外媒则只通过分词(meaning…),破折号、同位语的方行解释,形式一致性高。“guanxi”是西方人对中国特色词汇“关系”的一种解读,认为只有保留声音,才能最大程度的符合中国人对“关系”的理解。而在国际学术领域中,人们在讨论中国的人际关系时,经常使用“guanxi”,而“关”和“系”在汉语中本就是两个概念,当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词语时,更具有深层含义。关系描述的是人际网中的基本动态,是中国社会的核心观念之一。在西方媒体,用拼音的方式代表“关系”已被广泛的接受,往往指裙带关系。

    给力 犀利哥 “给力”和“犀利哥”都是网络红词。“geili”的说法只出现在国内的China Daily(其后用定语从句解释)和英国的Times(用同位语解释)上, Beijing Review 和Los Angels Times都未收录。而“犀利哥”只有在China Daily上有“Brother Sharp”和“xili ge (Brother Sharp)”的说法,其他都没有类似表达,这说明该流行网络词语并未得到重视。这些娱乐消息未对人们的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英美主流纸媒表现出较低接受度。红极一时的“犀利哥”虽在这四大报纸都未出现音译,但在英国《独立报》2010年3月4日的报道中被译为了“Brother Sharp”,译为“夏普哥”。《独立报》有这样的译文说明该词还是引起了西方媒体的一定注意。网络红词很多为一时的风尚,具有暂时性。在英美的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报纸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关的词汇更易于接受和使用,而网络用语则使用很少。

4.研究结论

    由上可见5个词汇在四种报纸中的译文并不完全相同,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采取直译,尤其音译居多。音译能再现源语特色,是异化的一种体现;意译则主要为解释说明,通过文字解释和语法辅助手段完成。语法手段主要为定语从句、同位语、括号注解、还有下定义等;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则既保留源语中的声音,也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需求,并试图达到两者的平衡。这些方法的总结为以后更多的中国特色词语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中国特色词汇英译问题上,很多文献都提倡异化。一旦接受,利于源语文化传播,但接受需要一段时间。而归化更易于目的语读者接受,但不易于形成对文化特殊性的了解(可能会被以为是与目的语文化相似的文化)。需要指出的是,稍不注意就会形成中式英语(Chinglish)。虽然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但它们是这个发展过程的两端,具有比较突出的不同特性,要慎重对待中国特色词汇英译问题,不能随心所欲,不考虑目的语的特点进行翻译。

不可否认,中国英语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一千余条,涉及范畴包括饮食类、生物类、宗教哲学类、政治类等。日益增多的中国英语词汇必然要求相关研究和教学机构足够重视中国英语问题。

四、 结语

    在全球化进程中,“外圈”与“内圈”正在不断融合,我们应思辨地看待中国英语问题。通过了解其具体情况,既可从语言学角度,又可从翻译学角度,教学层面进行深层研究。对教育而言,在翻译教学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适当了解中国英语知识,为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打好基础。从更深的跨学科角度来看,语言背后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中国英语的宣传和政府态度能够自上而下的使人们对它的发展重视起来,从而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学习。

参考文献:

Kachru.B.B.1992.The Other Tongue:English across Culture.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356.

杜瑞清,姜亚军.2001.近二十年 “中国英语”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1).37-41.

葛传槼.1980.漫谈由汉译英问题.翻译通讯.13-14.

马祖毅,任荣珍.2003.汉籍外译史.湖北教育出版社.33-69.

汪榕培,常骏跃. 2001.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4).7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