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未来家庭角色教育研究——教育论文

作者:郑建春来源:《大学教育》日期:2014-11-06人气:1678

    八十后大学生早已带着成熟的目光走向工作岗位并担负起了家庭责任,九十后大学生则依然面孔青涩欲待走出校园、投身家庭角色的扮演。不同于往届大学生,九十后大学生的出生年代、家庭生活环境更为特殊、复杂,多数都是独生子,从小到大受到长辈家庭成员的恩宠,从而产生了对父母、对家庭的严重依赖,九十后大学生在迎接未来家庭责任的挑战时,难免会问题重重,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将家庭责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日程中,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一、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育与性格剖析

1、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的大学生多数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家里的独苗,几代家庭成员的核心,上至祖父母、下至同辈亲朋好友都给予了无限的关怀和爱,寄予了无限希望,可以说九十后大学生从小到大就生活在富足、闲适的家庭背景中、社会环境里,他们享受到了最发达的现代文明,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被给予最便利、便捷的条件,然而,在这样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大学生的成长情况却不容乐观,害怕吃苦惧怕劳累,担当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等现象非常普遍,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喜欢享乐,甚至出现拜金主义、目中无人的生活作风,不曾想过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对于未来的家庭责任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2、价值观发生扭曲

    九十后大学生由于出生并成长在一个物质财富充裕、精神文化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从小就享受到了充裕且便捷的现代科技文明,例如:学习方面有健全的网络信息系统做支撑,课后辅导做辅助;生活方面则享受着来自父母长辈的关怀和帮助,过着衣食无忧,甚至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这样倍受宠爱和庇护的环境中成长,很多大学生视作一切都是想当然,父母的养育、家庭的关怀都无需回报,不懂孝顺、不尽孝道,只一味地强调家庭的给予,却不曾想过未来家庭责任的承担,遇到来自生活或工作的压力时,只会哭诉和抱怨,甚至责怪自己的出身和家庭环境。

3、家庭责任概念模糊

    现代大学生在潜意识中尚未形成“家庭责任概念”,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养尊处优生活氛围的影响,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风范,片面地认为只要自己幸福、快乐、富足就达到了生活的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单纯为自己的学业、生活与快乐着想,无视家庭成员的感受,对未来自己的家庭勾画十分模糊,无法明确家庭角色的概念,更不用说家庭责任的担当,甚至认为未来的家庭角色都距离自己还十分遥远,没能形成积极的未来家庭责任意识。

三、大学生未来家庭角色教育研究

1、大学生未来家庭角色类型分析

    同所有人一样,当前的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也势必要走向社会、创建家庭、扮演多重家庭成员角色、履行多种家庭责任。当前大学生正在接受学校教育,无法感受构建家庭、经营家庭的负担和压力,对于未来的家庭角色扮演也毫无意识,面对大学生这样的成长现状,作为独生子女的九十后大学生未来需要面对的家庭生活会更加复杂,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会更为繁重,势必要加强他们的未来家庭责任教育,以便为大学生未来创建和经营和谐美满家庭做好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未来大学生的家庭角色的责任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作为儿女的孝道责任。大学生无论出身何种家庭,作为父母的儿女就应该扮演好儿女的角色,担当起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承担赡养老人、尽孝道的责任,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待父母年老体衰时,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安抚老人、提高他们的老年生活质量,这一点是当代大学生未来家庭角色任务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作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前的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里,扮演着单纯的学生或子女的角色,然而,随着未来家庭逐渐建立起来,大学生也都会为人父母有自己的下一代,此时他们势必面临着角色的巨大转变,自觉扮演起为人父母的角色,承担起教育子女、抚养子女的责任,这一角色的扮演需要强大的责任心,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势必要从学校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大学生具备了这种责任意识,才能主动投身家庭供养与子女教育,才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未来家庭成员的角色转换。

    第三,作为妻子或丈夫经营婚姻和爱情的责任。大学生未来建立家庭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份淳朴的爱情和一个知心的爱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后,双方的家庭生活的顺利开展也必须是建立在美好的爱情与婚姻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双方扮演好妻子或丈夫的家庭角色,夫妻双方必须同心同德,相互尊重,相互爱戴,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家庭责任。

    以上都是大学生未来需要扮演的最基本家庭内部成员角色,在这些角色下需要承担的最基本家庭责任和义务,除此之外,在亲戚圈内还需扮演其他更为复杂的角色类型,不同角色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和责任,要想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面对这些责任和挑战,就要自学生时代做好家庭责任教育工作,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具备积极的责任感。

2、大学生未来家庭角色教育策略

   因为大学生是学习在学校校园的学生,同时也是生活在家庭与社会中的成员,所以,大学生未来家庭角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协调互助、相互配合,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全面的接受教育的环境,使学生时刻接受到先进文化和思想的熏陶与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内心中对家庭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形成认同感,形成对家庭责任的自我承担。

第一,父母引导,树立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每一刻的言行举止,子女都从小看在眼里,学在心理。父母在家庭中是学生的长辈,必须首先以身作则从小为孩子树立榜样,自觉扮演好自身的各种家庭角色,自觉履行应尽的家庭责任,例如:赡养并孝敬老人、和善地和父母说话,想法冲突时保留意见;教育子女掌握方法,多沟通交流,减少严酷的责骂和惩罚场面,主动为家庭营造一个和颜悦色、其乐融融的氛围,在这样和谐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自然会受到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与影响,形成良好的家庭观念,为未来的家庭角色扮演打好基础。

    同时,要明确的是,父母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文化素养以及处事风格等等都会对子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父母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思想文化素质,注重掌握年轻一代人的思想变化,明确他们的心理需求特征,不断发展与更新家庭教育思想观念,优化创新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向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使学生接受到积极正确的家庭教育。

第二,理论加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家庭责任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阵地,学校理应承担现代大学生未来家庭角色与家庭责任的教育工作,将“未来家庭责任教育”纳入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锻炼日程中。

    在理论课程教学这一环节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杜绝枯燥的理论灌输与说教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还会领大学生感到反感,甚至产生排斥抵触心理。因为学生的家庭成员责任意识是与学生的主体理性认知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理论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常见的家庭生活中的一幕幕,或者搜寻网上一些典型的反映家庭责任的新闻,用活泼、生动、犀利的语言对这些新闻、真实事件进行评价、发表想法,或赞扬、或谴责、或教化或启迪,为学生科学、全面地分析“家庭以及家庭角色,家庭责任”等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到家庭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将客观的责任要求转化成内在的思想认同与主观上的行动,从而形成强烈的未来家庭成员责任意识。

    同时,也要科学地开展实践课堂。活动性德育实践课堂对于学生家庭责任观的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学生未来家庭角色责任教育,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锻炼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责任意识,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理解他人。例如:每周末可以组织大学生探望孤寡老人,为老人做家务,塑造学生良好的孝道精神,形成赡养老人、尊重老人的家庭责任意识;或者每月末去探访孤儿,为他们提供知识教学,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与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为未来的为人父母的责任担当做好准备。

    为了培养学生未来勤俭持家的责任意识,可以每学期开展一次勤工俭学的实践活动,鼓励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活动会感受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从而会更加珍惜物质财富,这无疑为学生日后的勤俭持家的生活作风打下基础。

总结:

    大学生未来家庭角色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的多方配合,要善于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认知能力等采取科学、有效的引导教育方法,试着让学生首先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带动下提升自身的家庭责任感,为以后的家庭生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范中杰.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1(1).

[2] 联合 国 教科文 组 织 总 部中文科 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王 婷.中 国 西 部 农 村 教育 成 本 、收 益 与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6).

[4]蒋霞.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决策管理,2011(13).

[5]教育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