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转变的路径——教育论文
(一)树立以创业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创业为中心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以及在社会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就业理念,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在接受高等教育时,高等院校在培养方向上明确教育的目标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就业理念,让创业理念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在社会工作中,高等院校要建立一条龙服务体系,全面掌握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要理解与学习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并树立创业思维,从而为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树立以创业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加大创业教育理念的宣传,通过实效性的教育思维传递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让高校学生真正的接受并运用创业思维,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丰富的就业指导与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树立以创业为中心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大背景下,高校学生要努力扩宽自身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对社会需求的主动性,在就业方向上,积极实践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创业的有效性。
(二)加大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投入与支持,没有资源的支持教育的发展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相对于传统教育发展模式而言,创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而创业资源的教育投入主要是指教育文化的资源投入。
教育文化资源是教育资源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直接决定着教育体系层次的高低,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加大教育文化资源的投入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创业教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由于创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所以直接决定着创业教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创业教育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够更好地完善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定位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创业资源的强投入,创业教育以学生自主创业为最高目标,而这种目标的实现只有依赖于创业资源的投入才可以完成。因此,在实现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路径中,加大创业教育资源的投入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一种包含了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是创业教育的延伸化发展,而从教育模式上来说,创业教育具有就业教育没有的优越性,是对就业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而言,是一个就业与创业互为前提的体系,在就业的大背景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诞生让就业方向更加丰富,实现了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一方面要注重多样思维的发展,所谓多样思维主要是指传统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融合性,对于传统思维来说,吸取传统思维中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融入到创新思维之中,从而实现思维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关注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从原始的社会对人才的单向需求到如今的社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性,落实服务性建设的有效性是能否实现就业-创业的关键,只有发挥出有效性才能够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转变。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