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疯癫”赏析——文学论文

作者:贺宁来源:《芒种》日期:2015-01-03人气:7457

一、引  言

    “疯癫”是指个体生命丧失理智的病理性或心理性现象,人在遭遇重大挫折、迫害或大喜大悲过度时,往往会产生行为古怪、言语错乱等“疯癫”现象。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将“疯癫”这种病理性行为上升到社会层面,将之视为人类文明进程的产物,并揭示了“疯癫”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联系。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疯癫”这种非理性生活,“疯癫是最纯粹、最完整的错觉形式……视殉难者为米诺斯”,“象闪电倏然掠过夜空……以自身的力量抵御着巨大的道德桎梏”。在15世纪末期,对疯癫的嘲弄是重要的文学主题,“在闹剧和傻剧中……而是作为真理的卫士站在舞台中央”,到文艺复兴时期,疯癫成了“统治人的一切恶习”,它造就了政治家的野心、商人的贪婪,也激励着哲人和学者的好奇心。

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主要内容简述

    《李尔王》真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状况,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表达了作家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美的讴歌。刚愎自用、专横跋扈的李尔王根据女儿的言语判断她们对自己爱的程度,“孩子们……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高纳里尔和里根用甜言蜜语获得了父王的喜爱与垂青,而善良、正直、质朴的三女儿考狄利娅这样表述,“你对我有生身,鞠育,和慈爱的亲恩……结了婚还全然只爱着父亲”,这番真诚的表述惹怒了昏庸的李尔王,他把真心当成仇敌,将虚伪当成心腹,并将王国和财富分给了两个忘恩负义的女儿,诚实的小女儿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只得远嫁法兰西王国,同时,李尔王还放逐了正直、忠诚肯特。后来,李尔王受到冷酷狡诈的大女儿、二女儿的虐待,被迫流离于荒郊之外,从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在流落荒野后,李尔饱受痛苦和磨难,极度悲愤,丧失理智,几近“疯癫”,但他却产生了超越理智的非凡智慧,他凭感觉看清了世界,看透了人性的本质,认识到了生命存在的悲剧性;他看清了女儿们的真面目,想起了成千上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家可归的穷苦平民。在暴风雨中李尔王向天呼唤,“吹吧,风啊……不要让一颗忘恩负义的人类的种子遗留在世上”,“衣不蔽体的人们……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1]

    同样,葛罗斯特也犯了“看错人”的错误,他对儿子爱德伽与私生子爱德蒙的人品判断失误,因为轻信谗言,他将真心爱着他的儿子爱德伽赶出家门,被他所宠信的爱德蒙挖掉双眼。李尔王的“疯癫”和葛罗斯特的失明告诉世人:认识世界的眼睛可能会成为发现真相的障碍,追求真理的结果可能恰恰走到了真理的反面,人的清醒和明见有时需要以“疯癫”与失明为代价。 

三、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疯癫”赏析

    (一)李尔王的“酒神式疯癫”。哲学家尼采将古希腊文明分为日神、酒神和理性三个阶段,酒神精神是超越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是在承认人生悲剧性前提下的积极立场,是“由个体化的破除而预感到统一将得以重建而产生的”。酒神智慧的产生源于个体理智的崩溃、个体和自然本体的融合。日神精神提出“认识你自己”、“勿过度”等基本要求,这无疑是在告诫世人:人的理智是有限的,理智不能知人,也不能自知。在《李尔王》中,李尔王被女儿的谎言所骗,表明理性不能知人;当女儿们的态度急剧变化时,李尔王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这有谁认识我”、“谁能告诉我我是什么人”,这表明理性也不能自知。过度的悲愤颠覆了李尔王的理智,就像日神的清规戒律不能束缚人的过度冲动一样,悲愤将他推到了“疯癫”的边缘,“我宁愿让这颗心碎成万片……我要疯了”。[2]

    “醉”是酒神精神的象征,个体进入“酒神陶然忘我之境……生于痛苦的欢乐表现为真理,从大自然中现身说法”,李尔王的“疯癫”有着酒神式的智慧,“是个体解体与理智崩溃的结果”,也是个体与本体融合之后的涅槃重生。第三幕中,李尔王从至高无上的国王沦为一无所有的乞丐,饱受饥寒贫困的折磨,这使他对贫苦百姓产生了怜悯与同情,“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这种同情是李尔王获得大智慧的第一步。在暴风雨的荒原上,李尔王的体内“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加剧烈的斗争”,他放弃了个人能力,丧失了个体理智,他的灵魂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他祈祷天地惩罚女儿的“隐秘的罪恶”,希望风雨雷电毁灭忘恩负义的人类。当李尔王遇到疯癫的、赤裸的爱德伽时,他认识到“剥去一切的人”不过是“寒碜的、赤裸的两脚动物”,人的理智具有欺骗性,在多变的命运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个体根本无法与强大的命运抗争。在看透人生的悲剧性存在之后,李尔王抛弃了一切身外之物,追慕爱德伽复归自然的状态,“脱下来,脱下来,你们这些身外之物”。可以说,在暴风骤雨的荒原上,过度悲愤使李尔王冲破了理智的界限,他“疯癫”了,同受难的酒神一样获得了个体解放、生命超越,正如尼采所言,“酒神的智慧……他必身受自然的对其个体的解体”。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写到,“这种癫狂的合理性在于它是真实的……它就吐出其神秘的真理,并大声为其良心辩护”,悲剧并未因生命的毁灭而终结,反而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获得了永恒和超越,“死亡本身并没有带来安宁……这个真理通过生命的结束已从癫狂中解脱出来”。李尔王的“疯癫”有着浓重的存在主义意味,在“疯癫”状态下他的心智不受任何束缚,他看到了理智状态下看不到的事实真相,对人的存在价值、存在方式、认知形式等产生了质疑,“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3]通过理性的方式无法获得理性的认知,需要用“疯癫”获得理性的认知,这无疑是对人性和存在的嘲讽和愚弄。“疯癫”的李尔王意识到自己生活于贪婪罪恶、忘恩负义、混乱无序的理性世界中,他希望暴风雨将世界洗刷一新,呼唤雷电击碎这个罪恶的世界,这种非理性的控诉预示了理性世界的毁灭,唯有毁灭,才能使生命获得新生。

    (二)李尔王的酒神式智慧。尼采说过,人生来是痛苦的,为了避免直面痛苦,人们用理性麻木自己,并获得生存的勇气。“理智”让李尔王相信女儿的谎言,而“疯癫”却使他认识到了语言的欺骗和人的本质,认识到:人生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唯有忍耐一切,任凭命运摆布,才能生存下去。同时,“疯癫”的李尔王与疯丐爱德伽开始了一场“疯子间的对话”,爱德伽用疯癫的语言讲述了流浪的生活、无常的人生、多舛的命运,看似疯癫至极,实则蕴含真理,李尔王将这个赤身裸体的乞丐称为“高贵的哲人”,并请这个“疯乞丐”当自己的侍从骑士,假作审判女儿时,邀请这个傻瓜和乞丐做法官,称之为“最有学问的法官”。[4]在第四幕中,李尔王认识到了权势的危害,他认为,人人都有罪,人人都无权惩罚别人,只是权势将罪恶掩饰了,他向失明的葛罗斯特诉说,“一条得势的狗,也可以使人家惟命是从”,“罪恶镀了金,公道的、坚强的枪刺在上面也会折断”,他劝告葛罗斯特,“你必须忍耐……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禁不住放声大哭”。

    从酒神精神中回归现实的人会心生厌恶,“他们厌弃行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行动丝毫改变不了事物永恒的本质”,在恢复理智之后,李尔王选择了隐遁,如在第五幕第三场中,李尔王和小女儿考狄利娅被俘,考狄利娅对两个姐姐心存幻想,而李尔王拒绝向无情的女儿求情,他认识到命运的不公和反抗命运的荒谬,看透了人情冷暖,不愿再作无常命运的玩物,他将监牢当成避难所,情愿在监狱里看世人的争权夺利,做一个超脱尘世的隐士,“让我们到监牢里去!我们将要像笼中的鸟儿一般唱歌”。[5]

    (三)李尔王“疯癫”的圣经情结。莎士比亚是一位深受《圣经》影响的文学家,其作品中有着浓郁的圣经情结,有评论家就认为《李尔王》就是“李尔的救赎”。李尔王的“疯癫”乃是理性的回归,没有“疯癫”就没有对真相和真理的认知,“疯癫”的李尔王做出了“清醒”时不曾做出的认知与判断——认清了女儿的真面目,看透了荒淫、罪恶的世道。从基督教的角度出发,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智慧果,被上帝驱逐出了伊甸园,因而,人生下来是有“原罪”的。人类要想获得灵魂的救赎,获得真言、真相、真知和真理,就需要历经尘世间的各种磨难,“经过考验和锻炼,神的恩典拯救了罪人的灵魂”,刚愎自用、专横跋扈的李尔王需要受尽人间磨难,才能获得真知和真理,实现灵魂的救赎。[6]

    “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是这时代的一般病态”,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通过“疯癫”完成了理性的审判,寄予了作家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可见,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疯癫”是文明进步的必要代表,我们没有权力、也没有必要否定“疯癫”。

参考文献:

[1]肖锦龙.试论福柯和德里达的思想差异——从《我思和疯癫的历史》谈起[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

[2]华泉坤,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马广利.颠覆与抑制:《李尔王》中的权力话语[J].苏州大学学报,2007,(5).

[4]朱平,王岚.疯癫的救赎———论《李尔王》的疯癫与神性[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2).

[5]华泉坤,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2006,(6).

[6]谢锦.“疯癫”背后的“知性”解读——莎士比亚《李尔王》赏析[J].名作欣赏,2005,(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