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融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不断探索任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化改革,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就显得更为迫切。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改进现代化教学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角度,从内容、方法、实践等方面探索了“融合式”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使教学能够发挥多学科交叉、多方法运用、多渠道实践等优势,循序渐进,持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输出质量。
一、紧跟前沿理论,把握市场需求,强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多学科融合,提升培训的全面性
(一)注重市场牵引,设置培训内容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任职院校,其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市场。换句话说,市场需求的人才就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教育培训过程中,要不断研究和分析市场,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并据此来设置教育培训的内容。
这里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从知识层面来看,包括当前在行业或领域内任职必须具备的知识,这是在行业或领域内具备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拓展任职能力的基础;从技术层面来看,包括行业的专业技能,这是在行业内能够快速产生效益的能力,也是市场吸收人才的关键着眼点。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培训内容的设置过程中,要紧盯市场需求,切实将最迫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培养人才的原料。
(二)依据专业特点,扩展培训内容
高职院校教育培训的任何一个专业,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其形成于发展必然和其他学科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会计与审计专业与法学、理学内容渗透广泛,汽车维修专业与物理学、材料学内容关系密切,等等。在培训过程中,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其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就不能仅限制在本专业内进行教育培训,要依据专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以“服务专业、对接市场、注重迁移”的要求来拓展培训内容,从而更好的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应有需求。
(三)跟踪前沿理论,深化教学内容
当前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史无前例,新的知识或技术从产生到实际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迫使以任职教育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紧跟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的技术成果,并将之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去。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无条件的让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走进课堂,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跟着领域知识的更新而更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确保能够跟上市场需求的步伐,最终的培养成效才能够在相关岗位的任职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积极挖掘潜力,把握培训性质,强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多手段融合,提升教学的灵活性
(一)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学做结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其专业设置也是围绕相关岗位的需求来进行设定。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突出“实用、实作为主”的理念,注重将理论教学成果在实践过程中入脑入心。如在会计专业的学生培训过程中,除了强调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会计记账基本原理外,更要强调如何进行记账、如何进行账簿的登记等实务操作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同样要强调理论的牵引,不能盲目的操作,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熟知“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等等,切实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二)将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结合起来,注重资源运用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要综合运用多种资源,这种资源是广泛的,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挖掘,而不是仅仅限制于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的练习。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的高职院校都拓展了教学手段,包括建立实训基地、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与其他院校进行联合培养、设立基金开展学生自立课题或自研项目等。但对于高职院校所设立的不同专业而言,仅有这些方式还是不够的,院校应当积极主动的挖掘潜力,依托实际需要,不断拓展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要避免学科差异或学生能力差异带来的“一锅煮”的现象,提高教学答疑解惑的针对性。
(三)将情景教学和体验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寓教于乐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来看,由于学历教育仍然是当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仍然不够高,其学习的自我追求和自我能力都偏弱,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去感知、体验、领悟知识,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知识得以证实,并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学生实现独立自由、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作用是显著的,它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体验,教学给学生提供可听、可看、可经历、可操作的场景和机会,通过角色扮演、兴趣引导、对比探究、专题讨论等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知识还原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思考、合作、讨论、体验,充分感受蕴藏于教学中的快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瞄准培训目标,把握认知规律,强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上的多渠道融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提托专业训练,在专业课程实习中进行应用实践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不同专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和应用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有的专业比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如会计专业;有的专业偏向强调创意思维,如设计专业;有的专业则强调人的服务能力,如老年服务专业,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不同的专业实践方式,利用专业集训、在岗实习等机会,提升不同专业的课程实践能力。
(二)依靠资源开发建设,在课余时间中进行自我实践
从当前各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实践环节主要依靠在校学习进行,由于学生主要时间在学校,加上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使得学生如何利用在校时间进行实践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实践。同时利用网络进行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利用应用软件、虚拟软件、仿真平台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训练空间和资源,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学校设立实践专修室,让学生在课余实践可以对相关实践课程进行实践,成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责任感、自信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有效的结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践需求。
(三)依据社会资源,在顶岗实习中进行实践
为了继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在教学过程中,与社会诸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一定的挂靠关系,可以由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到挂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操作一方面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工作,同时也能对所学专业进行一次有效检验,极大程度地满足相关挂靠单位在人力资源上的不足,进而达到双赢。这种实践模式已经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取得了成效,而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在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
高职院校的改革已经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征程中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高职院校生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努力,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资源也实现了优化。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职院校改革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必须要在教学的内容上、教学手段上、实践渠道上融合一切可以融合的元素,最大限度的发挥高职院校的任职教育特点,最大限度的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有力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才能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本身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蒋国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2)
[3]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7)
[4]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3)
[5]刘荣军,唐件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6]电子文献——作者:任焕霞,“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访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会长朱传礼”,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表日期:2007.1.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