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培养特点及新媒体时代发展策略研究
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因此,教学培养特点则可定义为: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所具备的特别之处。河海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已开办7年,与北京广播学院51年的发展相比,并非历史悠久;与专业艺术类高校相比,并非声形才艺俱佳;而这所以水利专业为特色的理工科综合类大学却以自身独特的学科资源优势,制定出具有河海特色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在江苏省播音主持专业高校中依然具有风声鹤唳的影响力。本文试从河海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
一、 百年河海,禹鼎辉煌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河海大学2008年开办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从起初报考人数仅有几百人发展到了几千人的规模,众多考生选择河海大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百年名校的声望与辉煌,加之“211”工程、教育部直属的夺目光环,更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家长和考生。河海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自然是居高不下,这使大多数“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只得望洋兴叹。然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子们则另辟蹊径考入河海大学,只要专业成绩合格,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只需达到所在省份重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本科分数线,就有被录取的机会。河海大学凭借着自身雄厚的百年招牌和资深的影响力,使河海播音主持专业名声在外,人气蒸蒸日上。
二、 课程设置,发扬“水”文化
河海播音主持专业从课程设置上,发扬了“水”文化特色。综合类大学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优势在于其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有多种学科专业做支撑,根据自身特色,形成独特的办学方式。河海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抓住其水利特色背景,在选修课中设置了“水利概论”这门课程,让河海播音主持专业走出去的学生都带有“河海”特色,正如河海校歌“河海人,水之子”。
三、 教学体系,突显“理工”魅力
河海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体系的设置,彰显了“理工”科高校的不凡魅力。据调查,全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高校中,河海大学是唯一一所将高等数学设置为播音主持专业公共必修课程的高校,虽然由于现实因素并没有成功实施,但是却用另一门“数学文化”替代了高等数学,进入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体系。一般进入大学后的文科生不用再学习数理化,而河海大学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类大学,即使艺术生也依然需要学习理科知识。
四、师资力量,取长补短
播音主持专业是河海大学的新兴学科,因此师资力量与专业艺术类院校相比较为薄弱,专业老师大多为特聘的电视台电台播音员主持人,专职教师有限。而河海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发展时间较长,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因此,播音主持专业依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具有深厚的新闻传播学基础,新闻素养比较高。通过研究河海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培养计划可以发现,除了公共课以外,专业课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的新闻传播学所占比重较大,如:传播学原理、新闻学概论及应用、新闻采访与写作、纪录片制作、新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节目制作等等。河海播音主持专业从师资力量上,取已之长,补己之短。
五、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相贴合,锦上添花
河海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广播电视系统、传媒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知识与能力,了解语言文学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事节目主持、社交礼仪主持、企业形象代表以及宣传公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推断出,河海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培养模式倾向于培养企业公关复合型人才,而课程体系也与培养目标相吻合,比如:专业必修课有礼仪学、形体训练,选修课有公共关系学、品牌传播、企业文化、公关实务、公关写作等课程。有准确定位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相贴合,锦上添花。
六、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发展策略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目前,人们将广播电视、纸媒体、互联网的互动和集成,将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对于传统广播电视的影响和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效果,看作是传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叫做“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所具有的传播的非线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媒体从业者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和舞台,同时,这也给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河海大学在保持传统特色培养模式的经典经验和方法基础上,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发展的新趋势,进行播音主持教学创新改革,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人才,是当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研究的重点。针对河海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发展策略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改进:
(一)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播音主持专业硬件设施不仅局限于演播室,录音室,应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优化专业教学设备,建设专业的网络演播室、新媒体编辑实验室等等,只有加强学习设施建设,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接触新媒体设备,日常实践训练才会更加的专业化,面对新媒体环境才能泰然自若,安然处之。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那样根本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优化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安排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固定不变的播音主持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媒体的需求,因此,在加强传统专业课程训练的同时,也要拓宽课程覆盖面,比如开设新媒体技术、网络新闻技术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新媒体相关技能;增加新媒体主持的课程,比如网络节目特点研究、移动电视节目主持研究、自媒体的发展研究等等。
(三)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责任意识
由于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和大众化的特点,因此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应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新闻的敏感度。在受众对新闻信息要求“新”“快”的今天,新闻敏感性更为重要,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只有具备了新闻敏感,才能准确把握报道时机,选择准确的语言将蕴含在新闻中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抢占先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播音员、主持人也要对信息进行“把关”。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新闻意识和敏感度的培养,明确无论是传统主持人还是新媒体主持人都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完成传递信息、传授知识、传播真理、传播真情的任务,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
结语
上善若水,笃学敦行”,愿河海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保持自身特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培养模式,并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能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最后,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辈出,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 姚喜双:《新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语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8月。
2. 赵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新闻知识》,2013年第9期。
项目基金:此文为本文系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JZZ-0198)阶段性成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