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文学论文

作者:黄靖莉来源:《芒种》日期:2015-04-26人气:5657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就如同一个硕大无比的万花筒,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态万象,有时采用激情昂扬的独白,有时采用荒诞不经的俏皮话,有时语言极其高雅,有时又无比通俗,将世间万物的崇高与低微、英雄与小人、可怕与可笑、深刻与肤浅等一些具有强烈对比性的语言巧妙的组合在了一起。自莎士比亚作品诞生四百多年以来,一直都占据着世界文学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甚至被多次改编成舞台歌剧、电影、电视剧、芭蕾舞剧等等,作品中精美绝伦的语言表达功力极其深厚,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胆大、想象力丰富且极富创新能力的天才特性。但莎士比亚生前却倍受同行们的轻视、冷淡与挖苦,然而在之后的四百年中,却另无数所谓的天才学子与著名学者的拜读、推崇与研究,这种实际情况足以超越任何语言的描述,也证明了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语言的魅力与价值。
一、诗韵丰富的语言     
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末以前,出现的多数戏剧作品都是通过诗歌形式创作而成的,而且那一时期的戏剧作家非常注重语言表述的简练、精准与优美,讲究语言的整体节奏与韵律。莎士比亚的早期创作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非常有特色,他的作品中常见绮丽多彩、生动精辟的诗体语言,他的语言能够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与地位等的不同而塑造出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诸如被大家广而熟知的哈姆雷特、李尔王、夏洛克等诸多人物可以说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中的代表性形象。
莎士比亚的语言运用艺术之一就是采用无韵体进行诗剧的创作,不论是其对语言运用的深度与广度,还是情境与诗境之间自然准确的融合度等,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比较典型的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中一段非常显眼的台词,就是采用无韵体格式的诗所写成的,几行剪短的文字语言,就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奥赛罗在杀害自己妻子前,内心爱与恨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的无比复杂之情,令人为之动容、印象深刻,作品中充满韵律的语言运用非常适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情感,韵文与人物的内心感情相互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种缠绵、悲戚、壮丽的故事情境,表现了艺术的极强感染力。莎士比亚还善于为日常生活的描写涂抹诗意色彩。从他思想世界中流露出来的普通人和平凡小事,通过青苗的编排与组合,都会演变成奇情异趣、活灵活现的极具特征的事物。作品《仲夏夜之梦》如同一首美妙的协韵长诗,对作品内容的隐喻进行着华丽的装饰,为铿锵有力的音节加以点缀,描绘着飘渺遥远的神话故事,充满了绮丽荒诞的意象,把读者自然而然的带入到了一个美丽虚幻的仙境之地。多情靓丽的少女、勇敢体壮的少年、郁郁葱葱的森林、柔和朦胧的月光等等,嫣然构成了一副充满诗意的美景画。另外,《暴风雨》这部作品也显示出了莎士比亚极富诗情的创造力,纵览整个剧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探险精神与浓厚诗意等这些时代特征。     

莎士比亚无韵体的剧本写作,所采用的轻重安排有序的五音步格调与英语的朗读节奏非常吻合,极其适于舞台的演出,这不但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感情距离,同时也提升了诗歌的婉转节奏和优雅表达。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坚决突破以往统一的素体诗格式,扭转了传统刻板、单调的韵律,而是以流动性、伸缩性更为强烈音乐成效所代替,使得语言的运用更为自由、更为有张力。
二、雅俗共存的语言 莎士比亚对语言的高超驾驭能力还体现在其语言风格运用方面,阅读其大部分作品就会发现,文本内容不仅大量运用书面语,而且也广泛使用当时流行的俗语、俚语和谚语等等,常给人一种雅俗共存、共赏的特殊体验。实际上,华丽丽的书面修饰语和简单朴素但又不失活力的口语的融合运用,是莎士比亚语言创作风格的显著特征之一。
莎士比亚的素体诗的语言运用主要分为上、中、下这三种重要语言风格,其中,“上”是指庄严的书面语,主要用于皇室贵族的语言表达,例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等等;“下”是指家常的口语、俚语等,主要用于市井小民的语言表达,这些话语既有繁复啰嗦之感又不乏机敏智慧的思想流露出,同时还承担着揭示故事真理的重要功能,例如作品《第十二夜》中所刻画的语言使用花样百出的人物小丑形象,时而故弄雅语、时而满口俚语且总能随意想出一些极有趣的词汇,给人一种非常聪明机智的深刻印象;中是指官员、教士与商人等这些处于社会中等阶层的人物的使用语言。从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语言的运用是以人物的背景、身份、地位与个性相对应的,透过语言的表达,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人物在聊天与对话,或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正在窥视着其他人的内心想法与一举一动等等,总之,这种与人物极其贴切的语言运用手段,能够给人更加直观、逼真、生动的感觉。
莎士比亚对语言的运用复杂多变,这使得他的作品遭受到了很多非议,例如他在剧本中运用的“上”格语言,就引起了部分人的批评与指责,认为他只不过是为了给贵族进行写作而已;而以市井口语为主的“下”格语言的大量运用则又引来了一片非议,那些推崇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评论者认为他在戏剧作品中广泛使用俗语以及插科打诨等语言,认为其作品毫无品味与高尚可言。不同的评论家都是从自己的审美角度与理解角度对莎士比亚进行评判的,从其出发点剖析就存在片面性与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所谓的批评也就是个人的看法与观点,并不代表莎士比亚的作品就真的如此,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适当的反面声音也是促进莎士比亚研究百花齐放、更为全面发展的动力与借鉴。④
三、个性独特的语言 一部好的戏剧离不开故事中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与性格,而成功的人物塑造需要优秀的语言表达作支撑,因为语言是彰显人物特征与思想活动的最直白的方式。因此,个性独特的语言不仅是体现人物特性的需要,更是反应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的需要。莎士比亚就通过运用个性独特的语言方式,不但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绘的更加自然生动,而且极其到位的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特征。
每个人物角色的说话特征都是与其各方面的状态相匹配的,因此,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尽管塑造的人物众多但却各不雷同,而且每个人物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让人读过之后就有明显的印象,能够很容易的与其他角色区分开来,即便是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也不例外,这都得益于莎士比亚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不仅都是个性十足,而且每个人物根据所处环境、经历、内心情绪等的变化,还能出现与之呼应的语言变化,这种对语言的操作能力几乎另人瞠目结舌。另外,莎士比亚的个性独特语言还彰显在对时代氛围与特征的表述方面。莎士比亚正处于人文主义席卷整个西欧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正在面临着封建制度逐步瓦解、资本主义制度萌芽的大变革时代,因此,虽然莎士比亚的作品多数都是以爱情故事为主,但深入分析这些爱情故事,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其所揭露出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的丑陋、肮脏、不堪。例如,其著名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尽管整部作品都是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的,刻画出了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敢于和封建制度、家庭束缚相斗争的无畏精神,这部著作在描述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悲剧爱情过程中,也同时将当时的实际社会环境展示给了读者,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对封建社会扼杀自由爱情的强烈不满与极力控诉,对当时家族之间无休止的结怨现象的谴责,以及对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的大力批判,同时,表现出了对青年们大胆、真挚、坚定、不屈、热烈的感情追求予以高度支持与赞扬。⑤
总而言之,任何人都不会对莎士比亚这为英语语言大师进行否定,当然也无法否定,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实际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自己所拥有的大量英语词汇。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与英语语言大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而其作为伟大的戏剧家,积极的贡献着自己应有的力量,他的作用与影响不只局限于英语语言范围,而是对整个人类的语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目前而言,针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不管是在英国的文学史上,还是在世界的文学史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接近专门的特殊研究领域,莎士比亚也成为了诸多文学研究者心中的偶像与榜样,因此,其为文学的所作出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
参考文献: [1]姜雪梅,宫红英. 莎士比亚作品《无事自扰》喜剧性语言赏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 [2]谢世坚,向心怡 .莎士比亚性语言研究综述[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6) [3]李昆峰.浅析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魅力[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1) [4]郑波,李若薇,周晓辉.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艺术[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2) [5]张鹏. 莎士比亚戏剧的价值观与人性解析 [J].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09(7)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