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软实力视阈下中国“第一夫人”研究

作者:尹静汝来源:《视听》日期:2015-06-30人气:1187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国策咨询专家约瑟夫·奈(Joseph S. Ney)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他在其著作《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中指出:“美国在当今世界不仅拥有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力量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念、国民凝聚力等软力量优势。” ①约瑟夫提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订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 ②,“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③而每个国家的第一夫人作为柔性外交的一种手段,在当今的国际传播与政治策略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首次携夫人彭丽媛出访莫斯科以来,这位中国“第一夫人”便迅速吸引了国内外的眼球,每到一处,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并引发人们的热议。可以说,彭丽媛从著名歌唱家成功转型为中国的“第一夫人”,从个人的形象到社会的形象,再到国家的形象,都是中国软实力的鲜明代表,在国际传播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

一、“第一夫人”的个人形象

  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曾对“人”提出过著名的定义,他指出,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而非理性的动物。④在国际传播中,个人形象更像是一张名片,通过语言符号以及服饰、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向公众表达和展现。彭丽媛的个人形象无疑是中国外交活动中一抹亮丽的色彩,特别是她的着装备受好评。她的服饰中包含着中国符号,不仅因为由本土设计制作而成,而且衣服本身也体现了中国的古典韵味。更为重要的是,她引领了勤俭、务实的民族风尚,打响了民族品牌。另外,在传播中华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对其他各国的服饰特色给予尊重,通过服饰传达了国际礼仪,这也展示了我国开放包容的心态。⑤ 除此之外,彭丽媛也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女性优雅、贤惠的东方气质,她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被公众广泛地评价为端庄、美丽、落落大方,彰显了大国的风度和气魄。

  尽管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软实力是特定国家的集体力量,但是其真正的价值基点是独立的社会个体,特别是那些有能力创造、引导民族或区域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基于个人非物质财富的创造而自然积累的结果。⑥中国“第一夫人”在国际上博得了广泛的关注度,将世界的眼光吸引到中国,彭丽媛的个人形象品牌也借此机会得以成功构建,成为中国新的人物形象代表,而这都在无形中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二、“第一夫人”的社会形象

  在彭丽媛随习近平主席出访之前,这位“第一夫人”便已完成了从艺术家到亲善大使角色的转换。2013年3月23日,彭丽媛参观了莫斯科尼库第15寄宿学校,这是一所专门接收孤儿和失去父母监护儿童的学校。此外,她在出访坦桑尼亚时,还参观了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并同在场的妇女和儿童亲切交谈,向基金会赠送了缝纫机和书包等物品。其实,自彭丽媛淡出舞台后,便活跃在各种公益事业上。她是世界卫生组织聘请的“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中国“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控烟形象大使”、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为了明天形象大使”。“彭丽媛在中国本来就是家喻户晓,如今以第一夫人身份出访,将增加中国软实力。”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表示,“彭丽媛多个公益领域均有介入,而公共卫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一夫人的行程安排、服饰妆容、言谈举止都是媒体关注及解读的热点,其在外交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不仅会增强政治外交的效能,更有利于提升一国“软实力”。

  女性温和、柔美、亲切的特质令“第一夫人”在国家、国际间的公益和慈善领域中塑造了真诚、友善的社会公共形象。软实力是宣传,但又不仅仅是宣传。它是一种更高明的宣传,一种同时带有真实感、能够制造认同感的宣传。它是一种渗透力、感召力和说服力。⑦对于社会中的普通公众而言,这种关爱弱势群体、富有爱心的“第一夫人”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也改变了以往国际社会对中国领导人的误读,从高高在上的社会形象变为亲民、接地气的社会形象,从情感上更快、更直接地融入了公众。清华大学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赵可金表示,“虽然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参与外交事务的影响尚待时间检验,但可以期许,这将是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参与公众事宜,“第一夫人”的社会形象越来越立体鲜活,增添了“平民”特质。这不仅拉近了领导人和国内百姓的距离,而且有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上“封闭”“保守”“不注重人权”的刻板印象,带来以人为本、崇尚人权、歌颂爱与美德的社会公共形象。在吸引国际政治眼光的同时,弱化意识形态目的,赢得各国社会上民众的支持,促进中国和世界的民间理解与交流,从侧面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了我国的软实力。

三、“第一夫人”的国家形象

  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形象树立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随着中国软实力的提高,中国的形象必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也会促成中国软实力的增强。依照国际习惯认知,“第一夫人”的职能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充实元首形象,显示元首的工作得到了家庭的认可和支持;二是为促进国家关系发展锦上添花,尤其是在关注边缘、弱势群体方面查漏补缺;三是关注社会问题,比如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⑧而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本身已经站在较高的出发点上,她在代表个人形象、社会形象的同时,无疑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强有力代表。

  首先,中国“第一夫人”是传媒全球化时代下有效的对外传播途径,为中国争取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彭丽媛在每次活动中展现出的中国形象,不仅得到了出访各国政府、公众的广泛欢迎和赞美,甚至也引起了“很少报道中国,即使报道,也多为负面信息”的西方媒体的普遍关注与报道。《华尔街日报》称,彭丽媛自信从容地出现在丈夫身边,这可以解读为习近平正努力树立一个更自信、更平易近人的领导风格的最新迹象。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说,彭丽媛将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新中国第一夫人。另外,俄罗斯媒体也指出,彭丽媛的陪同,为习近平的出访增加几许柔性。美国学者斯坦利在《龙是妖魔:中国在美国国会里的形象》一书中提到,美国议员和公众思想里积累的中国印象,更常常是从西方媒体长期的负面报道里潜移默化而来。⑨而本次西方媒体对彭丽媛随访的信息,多从正面积极的角度给予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引导了国外公众对中国形象的想象。面对媒体全球化的趋势,且西方媒体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中国无论在话语平台,还是话语运用的技巧、语言上都相对处于劣势。中国“第一夫人”的侧面攻势,却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奠定了基础。

  其次,“第一夫人”彭丽媛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了中华民族价值观。2014年5月21日,彭丽媛邀请出席亚信上海峰会的部分国家领导人夫人同游豫园,观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文艺演出,感受来自中华民族的魅力。并且,彭丽媛出席各类活动时,穿着中国本土制造的服装与配饰,也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比如纹样是兰竹和喜鹊登梅等中国传统图案的织锦外套、中式立领盘扣罩纱长袍。文化吸引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来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输出本国文化价值观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备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然而,虽然我国文化底蕴厚重,但是文化传播力却较为薄弱。对于世界来说,中国仍是蒙着神秘面纱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不同于国家与国家间正式的访问与来往,彭丽媛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出访,则大大弱化了意识形态,同时却不失中国代表的庄重身份。在这个过程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既能减少西方在政治层面的偏见,又能在无形中将中国特色推向世界。

  最后,中国“第一夫人”地位与作用的增强,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开放、包容、革新的国际形象。新中国成立之初,部分国外领导人携夫人访华,而中国却没有陪同夫人进行接待,面临尴尬的夫人外交局面,不仅接待效果差,甚至被误读为不重视女性。为了适应国际的需求,中国从张茜、王光美,到王冶坪、刘永清,再到彭丽媛,一步一步做各种尝试和改进。在国际政治与全球传播中,中国“第一夫人”的地位不断提升,作用逐步加强,从配角形象向主角形象转移,使“第一夫人”的形象能越来越迎合国际化标准。这些都证明中国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界,树立了更加自信、包容和开放的大国形象。

结语

  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已经显著提高,但是,相对而言,我国“软实力”仍是滞后的,在某些方面处于弱势的地位。随着媒体全球化态势的加深,一国的形象传播是软实力的重要构成方面。而此次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在国内外引起的巨大反响,为我国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彭丽媛在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的同时,打造了被国际公众接受和欢迎的社会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国家元首夫人,彭丽媛的形象也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当今国际传播的大平台下,一位拥有国际社会高人气的“第一夫人”有效地软化了中国“强势”的国际形象,并能助力中国赢得更多的国际舆论支持。但是,“第一夫人”的印象与影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个人形象、人格魅力等。所以说,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推进“第一夫人”外交的制度化发展,对提升软实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而“第一夫人”也将成为我国在国际传播中新的发声筒,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关注度与舆论支持,从而促进软实力的提升,带来硬实力的发展。

注释

①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何小东,盖玉云译.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② Joseph S. Nye, “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 Time, vol. 22(February1999), pp.21.

③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 

④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4 

⑤王艺臻.“第一夫人”形象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解读[J].新闻世界,2014(2)

⑥⑦李希光.软实力要素[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77,67 

⑧本刊综合.新中国“夫人外交”纪事[J].共产党员,2013(10)

⑨Stanley Lubeman, “The Dragon as Demon: Images of China on Capitol Hill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40, no. 13 (2004), pp. 65—541.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