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山水画的审美境界
自然世界中存在着美好的意境,但是在郭熙看来,这些意境只有在画家笔下方可成为画的意境。从他的作品《林泉高致》里我们可以看出境界对于中国山水画创作和审美的巨大影响力。山水本身所具备的幽美环境是“渴慕林泉”类文人骚客向往的境地,是山水画具备可游可居的艺术境界的重要原因。画家将山水本身具备的幽美境界当做创作素材并进行创作、加工、润色使得意境更加丰富,更饱含层次和情趣。
(一)情境交融的绘画
《罗浮觅句图》是齐白石作品中最能体现情境交融的画作之一,这幅作品是画者在夜冷风寒的冬夜因难以入睡而回忆起家乡万梅齐放后心情激动时画下的。莲花寨是一个种满梅花的地方,同余霞峰相隔20华里路程,曾有诗曰:“最关情是旧移家,屋角寒风相径斜。 二十里中三尺雪,馀霞双屐到莲花。”在《罗浮觅句图》的大片梅林中,有房屋几间,一雅士,一小童,举步吟诗在万丛梅中。这让人心旷神怡的画作与齐白石“画生活中所见”的创作理念是极为相符的。这对于齐白石来说正是源于生活确有高于生活的绘画艺术,是他心中理想的意境,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仅寥寥数笔便跃然纸上。
《蕉窗夜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座精致的房屋隐约在几丛绿蕉之间,春雨、芳草、远山、平湖、夜幕等构成一幅柔美的景象。我们似乎能感受到或许在家里待了一整天,在芭蕉夜雨下安静的阅读着,或冥想或品茗,又或者隔窗听雨。在这幅画上,我们可以看到印有白文“齐无党”朱文:濒生和齐白石的题款。
《曲沼荷风图》是齐白石在1935年创作的,那时的他已经73岁。画中流水与陆岸相接,翠柳下,凉亭中,伊人红衣倚栏望荷数朵。让人忍不住想起那“轻舟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的诗句。借着王维的《临湘亭》,“漫将荷变尽为裳,曲岸风来远益香。欲剥莲蓬倩纤手,如君何必羡鸾鸯。杏子玛老民。”便在这幅画中印刻下了。有凉亭美酒,伊人清风,新荷黄鹂的盛夏怎能不让人融入到那唯美的情境中呢。
(二)画意相生的绘画
对于意境,在齐白石论画中是不曾提及的。但是美的意境却是多次出现在他的画作中,让人们在欣赏时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窄道漫步》所蕴含的不只是简单的山水,从中我们可以读到画者对生活和人生的写意。最开始的欣赏或许观察不到什么特别的地方,甚至称得上平淡无奇,只有溪水、小桥、民居在画卷上简单的分布着。”[2]p112从近景来看,一条窄窄的小路通往重山密林,路上一位身着古装的老人在窄道上犹豫着是否要前行,流露出一种“画山易酒无人要”的苦闷之情。这幅图注重的是整体的意向,对于细节并没有浓墨重彩的进行绘制,人物也仅仅是景色的点缀。树木也是并不是十分具象的表达,树枝与树叶的似是又似乎不是,仅仅是向上和向下的表象。对于齐白石来说,或许这就是他的人生写照吧,用笔墨表述内心,营造一个意境,意在阐述自己在艺术之路上抑郁而窘迫的生活状态。
《借山吟馆图》是齐白石在古稀之年所做,借山吟馆是齐白石在梅公祠内自己修建的一间书房并取名的。通过“借”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研究艺术和进行学习创作的理想。《借山吟馆图》的创作时间我们可以推断是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屋后是大片大片的竹子,房前的池中,水是静的,水中的鸭也是默默的游着,白墙黑瓦的借山吟馆在这样的日子里显得特别的寂静和冷清。整个画面透着一丝的清冷,正如齐白石所题“门前凫鸭与人闲。旧句也。只此一句,足见借山之清寂”。直抒胸臆的表述似乎在告诉着人们,他此刻的心境是孤寂的。
(三)诗画一体的绘画
郭熙是诗画一体的代表性人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王维的诗在郭熙的笔下栩栩如生。在诗与画中郭熙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相通点,那就是意境。正如王维的诗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画与山水诗在意境上是相通的,同样能够给观赏的人“读之恍神游其间”的感觉。纵观中国古往今来的山水画作品,以诗入画的并不少见。
“懂画的诗人在写诗时能使得诗的意境更为辽阔,而懂诗的人作画更能添显画作的气韵。”[3]p24从文人画的表象看,齐白石作为一个农民并不具备文人画家拥有的外在条件。然而他的作品却又完全具备了甚至超过了文人画家的内涵。齐白石是一位诗、画、印集大成的画家,他的艺术内涵、思想高度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齐白石的作品中有许多题诗,其中大部分是他自行创作的。这些诗情感挚诚且语面通俗,都是源自他的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他曾说:“我的诗,写我心里头想说的话,本不求工,更无意学唐学宋。”[4]p11《洞庭君山》创作于1927年,整张画中运用实笔的仅仅有两个地方,分别是一个长方形的形象和一个帆船形象,再加上画上的题词,整张画中再无其他墨迹。然而,在这着墨不多的画卷中对于齐白石的内心我们却可窥探一二,那大幅的空白仿佛在彰显着齐白石那丰富的精神内涵,“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的诗境于无形中流露。而这一幅画也体现了齐白石诗画合一的高超艺术手法,对于诗在画中的应用,画对于诗的体现都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齐白石的作品中自题自创的诗不在少数,更多的时候齐白石将自己的心境寄情于诗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如《葛林耕隐图》中的诗,诗中借用许由洗耳的典故寓示自己对于清净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侧面反映了他在定居北京后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思念那一份闲情雅居。诗画一体,赋诗于画,画中藏诗,是齐白石书画一生的至高艺术境界。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