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中的失语与呐喊
在《钢琴课》中,艾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哑,这并不是出于某种不得已的病症而是她主动选择了沉默,就像桑塔格·伯格曼的《假面》中的沉默女演员一样。长久以来,艾达的沉默是因为她无法与世俗中的人完成顺利的交流,而哑是被视作一种残缺和障碍的,因此在他人的眼中,艾达是一个柔弱的女人,这种柔弱感加上她脸色的苍白往往让人忽视了她内心其实也有表达的欲望,也有对爱和性烈火一样的渴求,也有着坚韧刚烈的灵魂。这种感情由于无处释放,艾达选择了钢琴作为自己说话的方式。但是很显然,在电影中,能听得懂她的琴声的人几乎是没有的。首先是她的丈夫斯图尔特,他是一个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钢琴也不懂钢琴的人,他和艾达之间显然不可能存在精神层面的互相理解,这是可以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能领悟到音乐的美与力量。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两人也几乎没有身体接触,包括不涉及性的晚安吻。
第二个则是艾达的女儿,虽然弗洛拉乖巧懂事,体贴母亲,也能理解艾达的手语,看起来是艾达最为亲近的人,但她对钢琴的理解也是有限的,这并不是说她的琴技有限,而是她在母亲的感情中始终扮演了一个有俄狄浦斯色彩的角色,而这就是她女性意识觉醒所要付出的代价。弗洛拉先是在艾达与斯图尔特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如在艾达结婚的时候抱怨他们合影没有带上她),然后是介入到了艾达和贝恩的感情中来,她一再要求母亲在给贝恩“上课”时允许自己进入到房间之内,甚至用将小狗赶到雨中的方式扮演母亲对自己的驱赶,以表达不满。弗洛拉太过幼小而不能给予母亲想要的感情。
第三个则是与艾达有着灵魂与身体交流的贝恩。但实际上,这个文盲在一开始时未必听懂了艾达的心声,虽然他表示出了对艺术的向往,但他对沙滩上弹琴的艾达萌生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原始的欲望,是一种粗野的,未完全开化的土著男人对于钢琴所向往的文明世界的征服欲。不然他也不会提出用抚摸来换琴键这样的交易方式。最后艾达与贝恩虽然在身体上达到了契合的状态,在感情上也彼此怜爱,但正如艾达要重新学会开口说话是很困难的一样,贝恩要想领悟到艺术的真谛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很难说两人已经实现了深层次的,难以言说的诗意交流。因为音乐几乎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难以理解的。在影片中,贝恩显然只是解读到了艾达琴声中关于情欲的一部分,正如在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中阿娜与克里斯朵夫因为音乐而私通一样。对于艾达来说她认为这就足够了。而艾达在影片的最后是获得了新生。她的新生就开始于她主动要求将钢琴推入大海,自己在求死之后又奋力求生的那一刻。因此她不再需要钢琴来代替她表达和呐喊了,她重新开始学习说话,从此她与贝恩之间的隔阂将大大地缩小,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找到了自己所认定的爱情。
女性主义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的表现之一便是不少女性主义优秀电影的涌现。尽管女性主义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女性主义电影也存在着表达上的偏激或无力等缺点,但必须承认的是,在当下的语境中,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进行电影的拍摄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女性需要在自己的立场上发声。这便是《钢琴课》的价值所在,是值得电影从业者学习和借鉴的。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