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德尼“教化说”对后世的传承
作为人文主义代言人的锡德尼,其教化说意义深远,不仅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和个人特色,而且推动了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的批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古典主义推崇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权威,强调以理性为人类立法,把人的理性放在第一位,强调文艺作品的道德和德育功能。英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言人德莱顿在锡德尼教化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诗的公正”说:
如果我们希望这人得到怜悯,那么就有绝对必要通过诗使他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我们不惋惜坏人,而是憎恨坏人;我们乐于看到他的罪行得到惩罚,理想的因果报应在他身上得到实现③
锡德尼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出发力倡诗教,一脉相承地强调文学的道德价值,认为诗的价值在于令人感动,在精神愉悦中使人看清德行的美好,给人提供道德或政治上的知识,因此,以德莱顿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作家的强调理性,推崇权威,正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拓展。启蒙主义的美学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有着相同的精神气质,都与道德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启蒙主义者认为,社会进步的最好办法是用“理性”去“照亮”人们的头脑,用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知识去教育人们,启迪人们,使他们摆脱蒙昧无知。而人文主义代言人的锡德尼认为诗的效果非常好,能够教人行善,诗的教化作用应当劝渝读者,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与愉悦性情的教育相渗透,令人感动,给人快感,对生活有所裨益。
在引人向善,导致德行的基础上莫过于诗,德行的受推崇,罪恶的受惩罚-其实这种赞美是应当属于诗的,诗在吸引人在德行方面是无与伦比的。④
在关于文艺的功能方面,锡德尼认为:“一切人间学位的目的之目的就是德行,使人们向往善行,这是任何学问所向往的最高尚的目的”。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人通过作品对大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通过教化使读者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求。在浪漫主义的文学浪潮中也浮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在精神:人道主义理想。人道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崇尚理性,反对蒙昧。华兹华斯和雪莱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着眼于文学的实用性视域,重视诗人的创造性灵感,在作品中呼唤真善美,讴歌自然,感悟人生。而在锡德尼眼中,天才、灵感、想象,是成就一名诗人的基本要素。诗人通过虚构、想象和自身的才华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以取悦来教育读者,更有效的取得哲学家、道德家、历史家所不能取得的效果。锡德尼这一论断的提出不仅为启蒙主义强调创作中作家个人的主观才能奠定了基础,还隐含着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渲染人类道德塑造的发端,并传承了浪漫主义主观激情与个人天才融含的思想精华。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