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文化苦旅》的人文景观描写

作者:陈彩红,吴晓来源:《芒种》日期:2015-09-19人气:2255

    《文化苦旅》中余秋雨通过对我国著名的山水景观来寻求人生哲理和文历史积淀,在书中余秋雨将历史,旅游,文学等内容集合在一起,将古迹景观的游览和历史的回顾结合在一起。书中《阳关雪》,《道士塔》等是余秋雨通过对数个历史古迹的景象描述,来探索黄河文化的发展过程,历史的更替展示出来一种苍凉深邃的悲壮感。而《江南小镇》,《白发苏州》等散文却通过对婉约清新的江南水乡的描写,来表现凄美柔丽的小桥流水,讲过江南的世态风情以及文化表现的入木三分。《青云谱随想》,《风雨天一阁》等散文却是直指人心和人格,将文人的良知和品格展示在崎岖不平的苦难的心路路程之中。除此之外,余秋雨在《笔墨祭》,《上海人》,《牌坊》,《庙宇》,《家住龙华》等散文中将读者和自身对于普通文化景观的回忆展示出来,让读者充满了非常强烈的文华感慨。

    《文化苦旅》一书,将我国历史文明为主要的描写对象,通过对山川,古迹等寻访游历,以文学的手法将作者的人生感受等人文信息表现出来。 余秋雨在书中以自然景观来倾诉文化感受和人文内容,看似描写自然,实则讲述人文。《西湖梦》是最能代表余秋雨先生人文景观写作特点的文化旅行的散文,在本文中余秋雨将杭州西湖的外在自然之美与西湖内在和文化的神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将存在于杭州西湖的具有历史象征性和代表性的具象进行了仔细的阐述,并挖掘了这些特像的文化内涵。余秋雨先生西湖在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地位和价值标示出来,并且其对西湖人文景观的理解非常的具有深意和个性,因为余秋雨先生在西湖文化中强调了东西方对于物质本质认识的区别,深刻认识到中国人的消极性,尤其宗教对人感官的“消耗性”表示出来,这与西方的以人为主的观念形成强烈的对比。文中“绿绿的西湖水,把来到岸边的各种思想都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将这一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于“景点”将“才华都化作景点,总是景点”也表现出来强烈的愤慨。余秋雨通过景观的人文描写把古代文人的精神状态,人格的无奈等思想伤感地,深沉地溶于语言之中。虽然如此,余秋雨对西湖游览时也发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理性和抗争,他认为在西湖的景色中仍有很多人在抗拒着“秀丽的暖风”。在作者眼中,景物是文化的外在延伸,文化是景观的内涵。文化和景色的描写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来写人,尤其是“文化人”,借物写文,借文写人让《西湖梦》变的与众不同。

    而《莫高窟》文章中,展示出了自身独特的人文景观描写的特点。他在文中首先对莫高窟进行了历史的挖掘,然后介绍了其美仑美奂的壁画,尤其对壁画从北魏时期一直到宋朝的绘画风格及所代表的历史特征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因为他认为壁画作为绘画艺术的形式,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和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文化变迁的重要体现。此时余秋雨超越了绘画审美高度,从人文和人性的观点对文明和文化进行了研读和分析,非常形象地解释了文化的深度和内涵。

    《文化苦旅》在构思和形式上非常巧妙的对景色进行描述,从而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在文章中,余秋雨先生始终将山水景象作为文化的载体来进行描写,旨在探寻人生感悟和对灵魂的解读。但是余秋雨的特殊之处在于虽然在写山写水,写风光,但是在文字内容上却对风貌的描写非常少,经常只是对某个景象进行寥寥数笔的提及,然后就将人文内容深沉地,忧郁地掺杂其中,紧接着就进行咏叹和挥洒,将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议论和遐想。作者通过一种直接的,平静的忧郁的,富含极深的文化蕴意的语言来吸引读者,感染读者,使得读者自然而然的走入余秋雨先生的思考和文化意境之中。在这种意境之中,读者会主动的探索文章中的历程,无论恬淡宁静的江南风光还是一望无垠的西北荒漠,还是热闹都市以及穷乡僻壤,都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意味。所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景象不仅仅是风景名胜,更多的是一种所谓的“人文山水”, 可以说是一种境界和文化。作者在文章中并不是肤浅地感慨景色,而是非常真实地体会和思考。尽管书中的名胜景观众所周知,比如苏州园林、长江三峡、西北沙漠、庐山瀑布以及杭州西湖,但是余秋雨对景物新奇的深刻的描有文人学者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所以在山水中蕴含文化碎片,给读者文化的冲击和反思,构建出一种文化思考氛围。余秋雨先生也曾经对其景象描写有过描述,他说“我用与先人差不多的眼珠打量着景观,倾听着与千百年来毫无差异的鸟声,风声”,但是这种特殊的,极具个人魅力的写作方式让其在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