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戈尔丁笔下的权利与欲望

作者:张沛来源:《芒种》日期:2015-09-24人气:1295

    戈尔丁在小说中对于人心之恶的关注和深入探析有目共睹,这与戈尔丁所处的时代背景具有很大的关系。戈尔丁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进行小说创作,此时的英国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对参战国所造成的显性创伤与隐性创伤在二十世纪中叶的英国逐渐显现而出。战争过后,英国不仅面临着重振经济的重任,而且社会价值观念也急待重塑,许多旧有的道德观念在战争中都被打破,包括民众的集体信仰也面临着崩塌的危机,这使许多人性中的罪恶浮现而出。对于罪恶,戈尔丁的认知没有停留在社会历史文化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对于人性的探析层面,在不断的探析中,戈尔丁建立了自己对于罪恶的认知体系,他认为罪恶是先验的,即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的。在东西方的哲学中,都有关于人性本恶的探讨,秉持人性本恶观念的哲学家认为人性就是罪恶的,而法律和道德则将这些罪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戈尔丁没有在理论层面过多的阐释人性之恶,而是通过自己的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创作来展现人心之恶,在关于人心之恶的阐释中,戈尔丁最为关注的就是权力和欲望,在戈尔丁看来,权力和欲望是罪恶之源,这也是本文选择权力和欲望这一切入点来探讨戈尔丁关于人心之恶的书写的重要原因。

    相比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而言,戈尔丁的小说颇具深度,但相对缺乏可读性,这与戈尔丁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独特阐释有关,在他的小说中,我们既可看到现实主义的笔触,又能够感受到寓言的风格,比如在其著名的代表作品《蝇王》中,戈尔丁就采用了“荒岛叙事”的策略来凸显对于权利书写。“荒岛叙事”在欧洲文学中由来已久,传统的荒岛文学大都讲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或文明对野蛮的征服,在征服主题的书写中,权利成为了其中不可饶过的部分,这也是戈尔丁在《蝇王》中选择“荒岛叙事”书写策略的重要原因。但不同于传统的荒岛文学,戈尔丁并非通过书写权利来展现征服,而是在讲述征服故事的过程中凸显对于权利的批判。

    《蝇王》的故事开始于作者虚构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主人公是一群没有成年的孩子,这群孩子在一次坠机中流落荒岛,在荒岛上开始了看似荒唐却极具批判性的故事。当孩子们的荒岛生活刚刚开始时,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但当他们逐渐适应荒岛生活后却逐渐分裂成为了两派,即以拉尔夫为首领的“文明派”和以杰克为代表的“野蛮派”。拉尔夫是英国一位海军司令的儿子,不仅见多识广、举止优雅,而且颇具领导才能,他将荒岛生活视为逃离大人管制后独自掌控权利的良好时机,于是拉尔夫用一只海螺在沙滩上召集孩子们,成立了“文明派”,号召在荒岛上建立共同遵守的秩序,事实上,拉尔夫所建立的秩序并是以文明为幌子为当权者所服务的秩序,他手中的海螺也成为了控制孩子们话语权的“武器”,拉尔夫要求孩子们在表达意见时必须持有海螺,而自己就是这个持有海螺的人,并且通过孩子们对于话语权的代表“海螺”的认可制定了一系列自己所认可的规则,这些规则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了孩子们荒岛生活的正常运转,但随着拉尔夫权利的集中而逐渐演变成为了一项要求,即“我是你们选出的头领,你们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③事实上,拉尔夫所建立的“文明荒岛”并不真的符合文明社会中平等、公正的要求,在这种不平等的环境中,唱诗班的领队杰克开始反抗,他以唱诗班为中心组织了一些同样反对“文明派”的孩子们,形成了所谓的“野蛮派”,用暴力的手段推翻了拉尔夫的“海螺统治”,随着“海螺统治”的崩塌,荒岛上孩子们原来遵守的规则也荡然无存,在没有规约的环境中,孩子们为了各自的权利而陷入了混战之中。

    与传统的荒岛文学不同的是,戈尔丁在《蝇王》中没有书写文明对于野蛮的征服,反而让以杰克为代表的“野蛮派”打败了以拉尔夫为代表的“文明派”,这无疑是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事实上,孩子们在荒岛上的生活只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如果说拉尔夫所建立起来的文明与秩序的实质是集权统治,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的背后也暗藏污垢。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戈尔丁并没有在批判文明之后赞扬野蛮,反而将“野蛮派”的统治书写的更为卑劣与血腥,在杰克等人打败拉尔夫后,失去规则的荒岛陷入了相互残杀的血腥之中,杰克甚至为了能够找到拉尔夫并彻底杀死他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火烧了整个荒岛,最终在空军的巡航中发现了这座燃起熊熊烈火的荒岛,并成功地救起了拉尔夫。在小说结局的设置中,我们不难发现,戈尔丁虽然对于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但他依然十分珍重现代文明,其原因在于他对于人心本恶的坚信,虽然现代文明无法完全避免人性之恶的弊端,但如果没有现代文明的规约,罪恶将无休止地泛滥。

    与人们对于权利的追寻而产生罪恶一样,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人们也会存在罪恶之行,在戈尔丁另外一部小说《品彻·马丁》中,作者就书写了欲望所产生的罪恶,在《品彻·马丁》中戈尔丁对于主人公马丁的欲望描写是完全罪恶的,戈尔丁在构思这部小说时所言,我所要塑造的马丁是一个彻底堕落、绝对自私的人,他的欲望就是毁灭与他对立的存在。正如戈尔丁所言,马丁代表了堕落与自私,那么与马丁对立的存在就是美好和善良,在小说中马丁的挚友纳撒尼尔和妻子玛丽就是善良和美好的象征。在马丁的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到马丁对于纳撒尼尔的憎恨,他无法忍受纳撒尼尔找到了生命中的挚爱,用善良的品性获得了美好的生活,于是他开始发疯一样的破坏纳撒尼尔与女友玛丽的生活,甚至为了能够娶玛丽为妻而强奸了她,事实上,马丁并不爱玛丽,驱使他与玛丽走入婚姻生活的动力就是自己罪恶的欲望。虽然戈尔丁在《品彻·马丁》中所书写的欲望并不具有普适性,但从中我们看到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所做出的恶行,能够看到欲望本身的罪恶,这也展现了戈尔丁对于人性本恶的着力阐释。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