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达·卡洛的绘画观与思想内涵
弗里达·卡洛(1907-1954)是二十世纪墨西哥著名的现代女绘画家,1907年出生于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瑶坎街区,父亲是一位德裔犹太摄影师,母亲则是墨西哥的原住居民。弗里达可谓在坎坷与艰辛中度过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她在6岁的时候就得了小儿麻痹致使右腿萎缩,18岁时她乘坐的汽车与有轨电车相撞,这造成她身体上多处的损伤,但她还是凭借强烈的求生意志生存了下来,这次车祸虽造成了弗里达一生病痛的根源,但同时也开启了她传奇的绘画历程,并且成为她创作的源泉。弗里达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多幅作品,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三分之一的题材是她的自画像,通过自画像诉说自己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她还将墨西哥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绘画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风格,她的作品有时候是现实的,有时候是梦幻的,但都表现出了对自我、爱情、家庭以及国家的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说,她的绘画可以看做是其本人身体艺术上的革命。她的代表作品有《两个弗里达》、《折断的脊骨》、《我的诞生》、《墨西哥与美国边界的自画像》、《水之赋予我》、《梦·或床》等。弗里达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学界对弗里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自画像以及绘画产生的艺术根源等方面,对其绘画观以及画作思想内涵的研究几乎寥寥无几且并没有从总体上进行关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弗里达的绘画观与思想内涵。
一、执著于自我的表达
纵观弗里达的作品,无论是自画像还是其他题材的绘画,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弗里达在画作中表达的是与自己生活、生命、国家密切联系的体验感受或者欲望诉求,她用丰富巧妙地构思从不同角度、方面向人们展示着自己。
首先,弗里达的作品展现了对自我苦难的表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苦难一直伴随着左右,所以它也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弗里达的一生坎坷艰辛,她对苦难有着超乎常人的体验,所以她的作品中充满着她对苦难的表达。弗里达苦难的根源主要有两个:伤痛与爱情。18岁车祸的伤痛伴随了弗里达一生,她需要不断地进行手术,她的一生中差不多经历了大大小小三十多次手术,并且有时候还需要用酒精、麻醉品或者香烟还缓解疼痛,在痛苦面前她没有退缩,而是将它们一笔一笔的融入到自己画作中。如1944年创作的《破碎的脊柱》,弗里达用最直接、最直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她身体遭受的痛苦折磨,从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的钢钉穿过了她的身体,躯干上的伤口尤为引人注目,我们看到一个圆柱取代了她断裂的脊柱,整个身体被石膏所固定,整个残缺破碎的身体与后面大地的裂痕相互呼应,进而让身体上的痛苦呼之欲出,从这幅画中我们看不出弗里达一丝的恐怖与畏惧,在她坚毅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她对苦痛的正视与挑战。
其次,弗里达与里维拉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是弗里达自我痛苦的另一个来源,弗里达曾经亲口说过:“在这一生中我遭遇了两次令我痛苦一生的意外,一个是公车碾过的意外,另一个是迭戈。”若果说车祸带给她的是身体上的痛苦,那么里维拉的背叛则是精神上的折磨,面对这种折磨,她还是选择了用绘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1935年她创作了《一些小刺痛》,从画面中我们看到一个躺在床上裸体的女人被一个男人刺了好多刀,全身上下都是血。画面中那个裸体的女人就是弗里达,那个男人就是里维拉,那些刺痕不仅是里维拉给她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是弗里达对里维拉背叛的痛苦回应,虽然这幅画的标题是《一些小刺痛》,但实际上里维拉带给她带来的绝不是一些小的刺痛。《受伤的心》、《短发自画像》、《两个弗里达》等作品都是弗里达对爱情痛苦的表达,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里维拉深切的感情,这种感情已经融入到了她的生命之中无法自拔。从创作角度来说,弗里达之于爱情来说她是幸运的,但是就生命体验而言,弗里达之于爱情却是不幸的。
二、民族传统与现代西方的结合
弗里达的创作之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除了独特的主题和审美观之外,还有就是在作品中将墨西哥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绘画技巧的结合。弗里达将自己生命的情感融合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上,显示出了弗里达的民族文化身份,进而使其作品显示出独特的差异性。
首先,弗里达的作品展现了强烈的墨西哥民族风格。弗里达作为一个墨西哥的一位绘画家,民族本身蕴含的深厚文化对她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包括:印第安土著文化、古代玛雅文化以及阿兹特克文化等,弗里达在里维拉的指导下将这些民族文化逐渐的融入到了其作品的创作中。如1949年创作的《宇宙之爱》,这幅画明显受到了印第安文化二元性的影响,画面中的弗里达与里维拉是男人与女人的象征,拥抱他们的大地女神将世界分为白天与黑夜,太阳与月亮各在一边,花草树木等植物在大地母亲乳汁的孕育下生机勃勃的成长,是生命力的代表,而画面中的狗实际上是墨西哥神话中的一个神----艾柯克洛特,他以狗的造型出现,他是死亡世界的守护者,通过这幅画我们看到了男与女、生命与死亡、太阳与月亮这种二元的对立,但这种对立在弗里达的作品中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冲突,它们都和谐平衡的处于同一空间之中,在弗里达的眼中,这种二元对立是可以相互转化并相互融合的,同时这种二元性也使得弗里达可以用一种平衡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生命与生活。
其次,弗里达的作品展现了超现实主义中的现实。法国超现实主义绘画家布列东在看到弗里达的作品之后,认为她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绘画家,但弗里达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画家,她觉得她的作品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表达而已,与超现实主义中表现出的“梦境、机遇、巧合”并不存在关系。但其作品中存在的半人半兽半植物混合的形象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其作品《水之赋予我》,这幅画是弗里达坐在浴缸中对自己的俯视,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洋生物、女性的裸体、人头兽身的动物以及一双放大了的双脚等,浴缸中漂浮的这些代表了弗里达对生命、死亡、性等痛苦的回忆,弗里达将第一次闪现在头脑中的物体统统的展现在画面中,这种没有规则、规律的组合正是她身体与精神分离所显示出来的痛苦。这种表现手法虽然带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但在本质上弗里达还是向我们表现着生活中的现实,她依然将她生活中的伤口、欢笑与痛苦展现在大众面前。
三、深刻的思想内涵
弗里达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其中还包含了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她对个人生命的抒发,也可以看到她对自己国家与文化的热爱,其作品背后是对生命、政治、历史与文化的深层挖掘与思考。
首先,弗里达的作品体现了在痛苦中的救赎。弗里达的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其作品大多数也是对自身痛苦的表现,但是其作品并没有展现出消极的情调,反而让我们在痛苦中看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从本质上讲,弗里达作品表现出的是在痛苦中的救赎。如弗里达在与里维拉离婚后创作的《两个弗里达》,右边穿墨西哥民族服装的弗里达是里维拉爱着的弗里达,而左边的弗里达则是被里维拉抛弃的弗里达,两个弗里达有一根细细的血管连接起来,但是被抛弃弗里达的血管的一段已经断了,这是弗里达主动剪断的,是为了想说明自己想要与过去一刀两断,彻底结束与里维拉之间的感情,虽然这样做让弗里达很痛苦,虽然她的心和身体都在流血,但是她还是想做那个独立自己的弗里达,她用这种反抗维护了作为一个女人应该有自信与尊严。这种抗争被弗里达用一种冷静的态度体现在其作品中,进而最终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其次,弗里达的作品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弗里达出生后不久墨西哥就陷入了革命的漩涡中,她成长在动荡的岁月中,墨西哥的战后的复兴一直是弗里达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关注着墨西哥的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如其作品《在墨西哥与美国边界上的自画像》,这幅画左右两边显示出了迥然不同的景色,一面是由工厂机器构成的现代美国,而另一面则是墨西哥美丽的自然风光,而弗里达则站在两国之间的边界石上,两国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美国的发电机正在吸收墨西哥植物根部的能源,弗里达一方面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强大的力量,希望自己国家也可以拥有这样的科学技术,但另一方面她又珍视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风光,弗里达此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似乎想要被撕裂一样,这幅画表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强烈的撞击,弗里达内心渴望两种文明的在墨西哥的融合,进而使自己的国家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弗里达用女性独有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从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她对生命中痛苦的承受,也看到了她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弗里达独特的绘画风格使其在世界艺术界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