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水墨画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性
吴冠中,1919年出生在江苏宜兴,中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在油画、中国国画以及艺术理论等方面均表现出很高的造诣。出版画集40余种,文论集和散文集10余种。吴冠中在杭州艺专学习绘画时选择的专业是油画,后来有机会到法国深造学习,仍然学习油画专业。结束国外学习之后,吴冠中开始了教学的生涯,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从事与美术相关的教学工作。他将自己一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绘画艺术中,为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纵观吴先生的创作生涯,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对油画的创作上,但80年代以后,他创作的重点有所转移,转而投身于水墨画的创作。他的水墨画作品颇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具有中西方的不同血统。他的水墨画创作的素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故乡,是对江南城镇的真实写照。他对故乡有着深沉的热爱之情,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笔下的世界融合了中国艺术元素和西方的精神,两种具有不同审美的艺术形式,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丝毫冲突和违和,显示出静谧和谐的氛围。吴先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油画的民族化和国画的现代化艺术之路的追寻上,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他的水墨画创作形成了自成一家的面貌。本文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吴先生水墨画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性进行解读。
一、东方韵味
吴冠中的水墨画显示出了对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的大胆突破和创新,他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形式和理念,而是在自己多年艺术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了既具传统色彩又具有充分现代性的独特的绘画理念。一部分评论家也据此批评他的创作,认为他的作品完全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画。这种说法尤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事实上吴冠中的国画是的“根”仍然是深深的根植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之中,他为国画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使其在千年之后依旧昭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首先,意境美。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对意境的刻画,他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江南水乡,雅致与灵秀的江南在他的画笔之下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使欣赏过他作品的读者深深的爱上了那片土地。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天堂,独特的地理风貌成为画家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双燕图》是他表现江南水乡的代表作。该作品充分表现了水乡的形式美,乌黑的瓦、洁白的墙、苍劲的枯树、飞舞的燕子,全是在实景中高度提炼出来,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画面看起来非常简洁,由线条和几何图形勾勒出大框。黑、白、灰调是作品的主调,一堵占画面五分之二的高大白墙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狭长的黑色门泂与白白的墙体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庄严的感觉。树的活泼姿态为画面加添了节奏感,使整个静态的画面灵动起来。水面的倒影为画面增添几分朦胧的气息。迎面飞来的双燕,打破了幽静,为画面带来了气息,带来了生命力。江南民居、白墙黑瓦,吴冠中用水墨语言,充分利用留白、构图和色彩将他们淋漓尽致呈现于画纸之上,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诗情画意。
其次,情感美。情感的传递才是艺术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创作、读者用心的感受和品味,二者能够在不同的时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才是艺术的本质。不同于西方,中国传统绘画很少对景写生,挥毫泼墨的写意快感是中国艺术家所孜孜不倦追寻的最高境界。写意是中国国画的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对对象神态的表现和对作家主观情感的表现,形式简约,却蕴含着丰富的韵味。吴冠中借鉴了西方写生的创作方法,到大自然中去真实感受,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把这种方法当成一种手段,在真实观察的基础上,抽离出物象的形式美,他的每一福作品都是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真实感情的体现,“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是他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艺术实践原则。
二、强烈的现代性和形式感
吴冠中的水墨画中的现代血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老师林风眠先生以及他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吴冠中在杭州艺专学习时授业的老师林风眠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是开创中国画的现代形式探索之路上的带头人和实践者。在法国学习期间,西方现代艺术的浓郁氛围对吴冠中的影响也很大。这些都是他作品中现代性的艺术来源。
首先,节奏美。吴冠中对于形式美的追求有着近乎疯狂的热爱,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抽象美、构成美、装饰性等现代形式特征。现代性尤其体现在其作品中蕴藏着的鲜明的节奏感。代表作品有《黄河》《黄土高原》《莫奈故居池塘》《长城》等,这些作品毫无例外的显示出一种音乐的律动感。他擅长用点、线、面进行组合搭配构图,他的画面中布满了大点、小点,长线、短线,看似无章可循,但都是作者有意为之,每一笔的摆放位置在下笔之前都经过精心的布局谋划,恰到好处,一笔不多,一笔也不少。或紧密或稀疏,或婀娜多姿或冷静理性,作品中隐藏着强烈的音乐美,读者可以感受到其中跳跃着的动感。
其次,抽象美。表现为竭力从所要表现的自然物象中提取抽象美因素,然后给以艺术的表现。抽象主义是舶来品,是兴起于西方的一种艺术思想。吴冠中的水墨画作品深受抽象派、印象派的影响表现出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抽象之美。抽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他的每幅作品都是有思想和灵魂的,是在对对象的完全领悟和前提之下提取出来的。他从自然物像中提炼出的抽象性形体,这样一方面消弱了传统的笔墨对形式表达的束缚。另一方面使作品流露出一种抽象的美感。吴冠中作品中的现代性还体现在对形式美的追寻上,对形式美的创造是他所追寻的水墨画创作的最高目标。形式美服从于作家的内心,建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长城》是吴冠中国画的代表作品,这幅画就是在对长城的一种抽象表达和刻画。长城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绵延不绝、横亘万里。吴冠中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不同的长城,他用粗细不等的线条勾勒出长城的大体走势,用淡墨着色边缘的山丘,对比鲜明,长城的威严险峻不言而喻,给人留下气势磅礴的感觉。
三、吴冠中的水墨画特色对中国当代画坛的意义与影响
吴冠中的作品游历于中西古今之间,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他的作品让专家赞同,折服于他高超的绘画技能。让普通的欣赏者惊叹,他的画笔如同神来之笔,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在感叹的同时,笔者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吴冠中对于当代画坛的意义何在?
首先,大胆的创新精神。在某种意义上看,吴冠中可以被视为精神的导师,因为他敢于打破常规,能够勇敢的正视国画存在的弊端,并不规避这些问题。面对国画发展越来越窄化的情况,他勇于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他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不盲目的排斥西方的艺术形式,从中吸取精华的部分为国画的发展增添新的因子,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认为创新意识是创作的核心,灵感和感受是创作的动力。他认为艺术是不可能重复的,艺术需要有创造性。事实上,中西艺术本质是一致的,在油画中探索民族化,在水墨中寻求现代化,是一件事物之两面,吴冠中将东方的简洁空灵与西方的厚重合二为一。当然,他并不是盲目的追寻新鲜的艺术形式和技巧,他坚持把自己的“根”植与中国文化精神中,这从他所坚持的绘画的理念中就可以看出来。
其次,独具面目的艺术思想。吴冠中不仅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还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理论著作,提出了许多犀利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画坛的轩然大波。比如他的“风筝不断线”理论强调画家主观感情的重要性,“笔墨等于零”的大胆论调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是没有价值的。他的这些艺术思想敢于发前人所为发,为画坛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他关于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等等共同形成了他独具面目的艺术思想。直到今天,他的艺术思想仍然在画坛上继续发光发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吴冠中作为第一个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的来自东方的画家,他将中国的绘画提升到了国际的水平,使中国的国画得到世界的认可,在中国绘画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上功不可没。他成功的将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元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将西方的观念以水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其充满东方意蕴,同时也使中国的国画显示出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性,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