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斯坦利·斯宾塞的绘画语言解读

作者:宋南来源:《芒种》日期:2015-10-14人气:3606

绘画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并不是对客观物体的单纯还原与再现,画作中必然包含着画家本人的个人主观意识,如思想、个性、情感等,以及画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征。对于优秀的画家来说,其艺术风格势必是独一无二的。

著名英国画家斯坦利·斯宾塞(Stanley Spancer,1891-1959)在上个世纪被看成是英国艺术界中的佼佼者。在早年于斯莱德美术学校就读期间,斯宾塞就已经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享誉世界的美术大师。其作品艺术风格十分独特,在英国著名的美学家罗杰·弗莱(Roger Fry)等人掀起的现代主义艺术浪潮之中,斯宾塞却能够冷静地置身于潮流之外,并未一味追求在形式上的创新,他始终保持着对客观物体进行完整、真实然而又有意味地反映,以至于他的画作被认为是无法用任何“主义”来进行概括(但是很明显能够看得出来高更对斯宾塞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斯宾塞的作品涵盖肖像画、风景画、宗教画、寓意象征画等,他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方向是当时艺术前沿的缩影。一直到今天,特立独行的斯宾塞的绘画作品依然在各个美术展览以及作品拍卖会上享有盛名,并一直为业界反复议论,尤其是在新具象绘画主义的兴起之际,斯宾塞更是成为了热点。不难看出斯宾塞的作品具有长久的艺术价值,他的绘画语言无论是对于画家抑或是欣赏画作的人都有解读的必要。

一、斯宾塞对几何图形的偏爱

几何图形与人类对外界的认知息息相关,是美术中的重要元素。自从人类的世界诞生以来,几何图形就一直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尽管这个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事物并不是规则的几何图形,然而人类借助简洁而抽象的图形来表现大自然中的事物,如用圆表现太阳等。随着人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不断深入,绘画艺术的发展,几何图形在美术中也被用不断创新的艺术手段所反映。斯宾塞喜欢在画作中大量地使用几何图形,如横线,竖线或圆形、方形、三角形、十字等,并且让它们重复出现,用这些抽象的图案来衬托具体的形象。如斯宾塞创作于1920年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中,作品中在长方形桌子之外,分布着几乎姿势相同的人物,人物从桌子底下伸出的脚实际上呈现出一种类似平行线的排列方式,这种复制性和节奏感是对达·芬奇版本的《最后的晚餐》的一种突破,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其画作重在表现出“人”,而斯宾塞则将人降低为某种仪式感中的一部分,同时又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使人物在动作的大体相同之中又在侧脸上有着些微的不同,从而形成一种神秘而宁静的美感。

以花费了斯宾塞整整一年时间才画完的《士兵的复活》为例,在画面之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一个又一个的十字架。斯宾塞本人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对人类文明有着摧毁性意义的两次世界大战,他还曾经作为士兵和医疗员奋战在马其顿前线长达四年之久,因此斯宾塞深深地了解战争能给人类带来的肉体与精神上的伤害有多么残酷,《士兵的复活》中的背景就是马其顿战场,斯宾塞甚至曾经直言画中的人物就是他的战友,他们爬出坟墓,顶着十字架重现人世仿佛就是为了向好友表示问候。反战一直是斯宾塞的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尤其是在他创作的代表了集体性话语的公共纪念性作品中。《士兵的复活》这部作品创作于1928年,其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但是斯宾塞的反战情绪业已形成。画作中的一个个小小的,惨白的十字架就意味着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生命被战争无情地剥夺,同时密密麻麻的,甚至压在人身上的小十字架在整幅画作中的排列又是分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四个部分,使得整幅画呈现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代表的是人类集体的损失和伤亡,再次呼应了反战的主题。与之类似的有创作于1927年的《装有伤员车队的到达》,在画作中充满了一个个白色的三角形,是伤员手臂上缠着的三角巾,还有伤员头上戴着的圆形的黄色帽子,以及车顶上红色的方形栅栏,这些形状的重复都在暗示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阴影。斯宾塞这些关于几何图形的运用,都给予了人们的视觉以独特的享受。

二、斯宾塞对视觉焦点的引导

绝大多数的人类获取外界环境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成功的画作能够吸引观看者的视觉焦点,令人印象深刻。在斯宾塞的绘画语言中,除了对传统美术技法的运用以外,他还十分强调一种形象对视觉焦点的导向性,从而使得画作十分生动而鲜活,比如说前文所提到的人物与人物之间呈现一种整齐排列的队形,这样就能显示出一种方向性的特征,引导观看者的视线。

以斯宾塞创作于1955年的《船上的交谈》为例,这是一幅表现人们现实生活场景的风俗画,有着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息。在画作之中,人们做在河面的小船上愉快而轻松的交谈,但是人物的动作并非是完全写实的,斯宾塞安排人物与人物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呈现出一个“Z”字型,对于人类来说,一般情况下视野的中心点所看到的东西是最为清晰的。但是沿着这一个Z字,观看者的视野得以逐渐延伸到远方,这幅画可以说既体现了斯宾塞对于现实中客观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如人物各不相同的栩栩如生的表情),同时又体现了一种对艺术语言的精准把握。斯宾塞也有将观看者的焦点引导向中心的作品,如创作于1952年的《洗礼》,画作中在游泳池中一个人在给另一个人进行洗礼,而周边的人,如泳池中,跳台周围以及旁边的楼梯上的人们或是在注视着这一活动,或是好整以暇地呆在一边。从人的分布上看,散落在四周的人对洗礼者有一种包围之感,而从动作上,整幅画作中进行洗礼的就是中心的两个人,其余人或是看望别处,或是望向两人,因此观看者的注意力全部都聚焦在洗礼的两人身上。

三、斯宾塞画作中人物的非主体性

斯宾塞对于人物有着极大的偏好,甚至被认为可以归类到人物画画家的行列之中。在斯宾塞的画作中,不难发现他热衷于冷静地观察身边的人物,如亲戚好友抑或左邻右舍等,并将其搬入作品中,在笔画中渗透自己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思考。但是斯宾塞的特点就在于他抛弃了人物的主体性。

一般来说,在斯宾塞的作品中,人物只是构图任务的一部分。“‘构图’一词源于拉丁语,其本来意思为结构、组成或联结,指画面的安排,确定画面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便最终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整体。这也就是为了表达思想内容而创造的整个造型结构,其中包括光与影,线条与色调等造型要素的组合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尽管斯宾塞的画里人物往往最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实际上人物是和其他事物融合在一起的,人物并不是画作的主体。人物与周边的花草或背景房屋等一样都是由大块的色块构成,共同作为画作的构成要素。如在《采苹果者》中,人物淡黄、深黄与白色的肌肤与身后浅绿、深黄的草地几乎是融为一体的,与人物手中和怀里金黄和红色的苹果之间过渡也十分自然,同时画作中的六个人的表情均十分呆滞,甚至根本不露出脸,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物对观看者的吸引,斯宾塞所想借助这样的构图表达的意图正是他冷静、克制的艺术态度。

然而,当斯宾塞遭遇到生活的重大变故之时,他的创作也会受到影响,此时人物在斯宾塞的笔下往往会被描绘得极其狂野,是被改变了原有的比例的。当斯宾塞心情激愤之时,他热衷于用夸张的造型来表现人物,如在《丈夫们和妻子们》们中,斯宾塞笔下的这些夫妇们躯体是十分丑陋且笨拙的,已表示一种两性关系的错乱与不和谐;在《烤》中,斯宾塞画了自己与结发妻子希尔达,他们以一种赤身露体的方式在家中的壁炉前烤制食物,让人感受到的不是温馨而是一种欲望的煎熬。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斯宾塞的婚姻生活发生了变故。由于与昔日的女同学帕特·夏莉斯发生了炽热的感情,世俗的道德羁绊对于斯宾塞来说是不存在的,斯宾塞希望能保持一种三人同居的生活方式却遭到了妻子的拒绝,以至于斯宾塞不得不同希尔达离婚再与夏莉斯登记,然而夏莉斯在让斯宾塞为她购买了昂贵的珠宝和衣服不久后就将斯宾塞抛弃并召回了自己的同性恋女伴,结果使得斯宾塞陷入了几近绝望的境地。此时在爱欲的燃烧下,两性关系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斯宾塞来说成为了一种折磨。

斯坦利·斯宾塞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再用独特的绘画语言向世人诉说了自己的思考,他的画作是本人真实的心灵体现,在冷峻之中又有一种深层次的无奈,这其中蕴含的是斯宾塞对这个世界的一种分析和评判,深深地打动着观看者的心灵。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