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发声中的语义表达与情感内核探讨
一般而言,播音发声课堂的学习主要就是加强学生的语音基础,规范言语表达以及播音的创作,便于新闻观点和播音的阐述,实现普通话言语示范以及信息传播的规范化。就目前而言,在播音发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对学生的语调和语音进行纠正和调整,不够重视语义和情感内核的表达,仅仅只强调学生声音的强弱高低、舌位的音准以及调值变化。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播音创作时语言缺乏逻辑,无法准确表达语义,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效性不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播音发声中的语义表达以及情感内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播音发声训练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播音发声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播音发声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播音主持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播音发声课程。在传统的播音发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从韵母和声母的发声开始,过于重视语调、调值、语音的训练以及声音位置的配合,而对语义、语言行为以及情感内核表达的准确性加以忽视。这样导致学生在播音作品的具体创作过程中,只能对语调和语言等外部技巧加以掌握,语音苍白和呆板,语义和言语表达缺乏清晰的逻辑,情感缺失或欠佳,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一般在播音发声训练过程中,往往是先训练单音节词,如“啊”、“哦”、“山”等,其次就是双音节词的训练,如“谨慎”、“认真”、“仔细”等,最后是多音节词的训练,如“麦克风”、“锦绣河山”、“社会主义”等。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往往更为重视声音的外在形式,如发声的部位以及语音的标准等,导致播音发声训练中没有鲜明准确的语义表达以及情感内核,学生对文字情感态度缺乏认知,语音表达缺乏情感以及艺术性,无法进行二度创作。
二、播音发声中声音的重要性分析
(一)声音是一种语义符号
声音的产生是社会劳动和实践的结果,当人类发出音节时,就赋予了内在的情感以及语义。如古人类在看到猎物后发出“啊”,这表示其发现猎物的语义,同时也表达出了其喜悦的内在情感。又如当某个人独自躺在沙发上,悠闲的发出“啊”时,这赋予了其“舒服”的语义,并且表达出了“惬意”的内在情感。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单音节词作为一种语义符号,其能够赋予丰富的内在情感,从而使人们更能够感受到发声的乐趣,当然语句、词句以及段落等也是如此。
(二)声音是情感内核的表现
人类的情感具有丰富性,其喜怒哀乐能够将丰富多彩的人生况味加以演绎,每个音节、词语以及段落都会表现出人人们丰富的情感态度以及情感色彩。一般而言,人们发出的每个音节、欢笑以及啼哭等都伴随着自身鲜明的态度、立场以及情感内核,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如人们在对某篇评论进行播送时,编辑老师会要求播音人员能够具有明确的态度以及鲜明的立场,这样能够为播音人员日后的作品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言语本身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以及鲜明个性,因此播音发声训练也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及内在情感。
(三)语义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一般言语存在于具体的语境中其受行为对象、目的情感、行为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语义,人们的言语活动都伴随着内心情感的表达,从而实现语言信心的交流与传递ƒ。同时语义需要借助情感的流露来对信息加以丰富,同样的语句因情感态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达效果。由于语义和情感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因此在播音发声训练过程中,应重视语义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播音发声的水平。
三、播音发声中语义表达以及情感内核的情境分析
一般播音发声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在规定的具体情境中加强语义以及情感内核的表达,形成科学良好的训练方法和训练习惯。如“父亲、学生、劳动、冬天、烟花、春节”等双音节词的练习,“锦绣河山、社会主义、壮丽河山”等多音节词语的发声表达与练习等,在发声训练中都必须要加强其规定性。首先要对其具体的语境加以规定,可以设置相应地具体语境,如学校组织的教师节、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等,这样能够为言语活动的创作以及存在空间提供有效依据。其次对情境加以规定,如在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具体语境下,主持人的情感态度应是荣耀、热烈、奔放以及祥和喜庆的情绪情境。最后就是对具体的交流对象加以明确,如春晚现场的观众可为劳动模范以及先进工作者,人数近200人。一般通过交流对象、情感、空间等的具体语境的设定,可以将发声训练中具体的语境进行清晰地展现,明确情感的存在,了解言语活动对象以及交流对象的心理与空间距离。这样能够为发声训练提供言语表达的衡量标准,确保语音、语义以及言语训练的规范性,有效避免情感的缺失。
媒体言语活动存在与具体的语境,其具有自身的语义目的、自己态度以及情感内核,能够在受者和传者之间进行,采取虚拟互动和直接互动的方式进行④。要想对媒体言语活动更为规范化和标准化,在进行播音发声训练时,必须要设置语言生存的空间,对语言情境创作以及态度立场进行规定,确保发声训练更具情感。因此树立正确的发声观,满足调值、发音方法以及音节等的培训,确保播音发声的语义以及情感内核更具表现力。
四、加强播音发声中语义表达与情感内核的有效策略
(一)塑造有效的语义思维
一般风土人情、历史进程以及社会环境等与语言内容具有重要的联系,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将文化的魅力和特征加以全面显示。就播音专业人员而言,播音发声中的语义表达以及情感内核,往往是以社会的发展背景为依据,以往广播电视仅仅只是一种宣传工具,进行新闻传播以及政治宣传,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其已经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工具,具备更多的效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语言更具时代性以及多样性,播音人员必须要全面了解和分析语义思维,有效塑造语义思维,提高播音发声的水平。
(二)提高情感内核的表现力
情感和语义具有紧密联系,语义表达的准确性需要借助情感的合理表达,这样才能确保播音发声的准确性,提高表达的感染力⑤。一般播音人员在对实时话题和事件进行播送时,不能出现过激的反应,也不能如无其事,必须要对情感内核的表达进行合理把握,改善言语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提高情感内核的表现力。如《新闻1+1》时事新闻评论节目,其改变了传统的谈话模式,采用“新闻+评论”的模式,第一时间跟踪评论新闻,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剖析,并解读和还原新闻的真实情况,从而传递最质朴的新闻。同时播音人员能够对情感表达进行合理的把控,既能将自身的内在情感加以有效抒发,又能确保节目的深度,提高情感内核的表现力。因此播音人员在发声训练中,必须要能够加强情感内核的表现力,从而在实际播音过程中能够将真情实感展现给观众,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给人以亲和质朴的感受。
结束语
一般语言训练作为播音发声中的重要基础,在播音发声训练过程中语义的表达以及情感内核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在播音发声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语义和情感内核的表达,仅仅只对声音的强弱高低、舌位的音准以及调值变化加以强调,从而导致播音创作时语言缺乏逻辑,无法准确表达语义。要想有效提高播音发声的准确性,必须要重视播音发声中的语义以及情感内核的表达,塑造有效的语义思维,加强情感内核的表现力,将语义与情感进行有机结合,采取科学合理的播音发声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语言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有效促进播音发声水平的提升,实现播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