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析动漫产业与动画产业之别——“漫”不经心的中国动漫产业

作者:张谦来源:《视听》日期:2015-12-04人气:137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迫切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界为追求高附加值经济利润所寻找到的一个全新的经济突破点。动漫产业因为其新兴产业的特点,成了文化产业中的排头兵。通过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中国动漫产业起步很快、发展迅速,从2004年开始,各地动漫创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动漫节,产业论坛相继开花,至2009年末我国的动漫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260亿人民币。

    同时,大力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意义重大。但目前我们对动漫产业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读,我们只看到动画产业,而作为“动漫”中的漫,即漫画产业,却一直未被重视。

首先来看一组数字:

    2010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530分钟,比2009年增长28%;全国共有20个省份以及中央电视台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其中,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辽宁省、中央电视台及所属机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269部、172689分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8.3%

    同期,法国全年的电视动画片4万分钟,动漫大国日本8万分钟

再来看一组数字:

    2011年国内《知音漫客》《漫画世界》《漫画SHOW》等原创漫画杂志发行量大幅上涨,其中《知音漫客》第104期全国经销商预订数达48万册,比上月同期增长20.8%,其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至2009年底,部分漫画期刊策划出品的单行本漫画图书记20种410册

    同期,日本各漫画周刊因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各漫画周刊月发行量有了小幅跌落,但《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Magazine》等杂志仍保持280万月发行量。

    截止2009年底,中国漫画期刊50余种,其中原创漫画期刊占五分之一,日本知名动漫期刊据不完全统计200余种,漫画形式均为原创。

    通过以上数字的简单对比,我们欣喜的发现,我国动漫产业确实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家影视动画产业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都形成了若干个动画产业集群带。绝大多数动画产业基地积极落实总局、地方关于推动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举措,制定战略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凝聚动画企业,培养动画人才,推进动画生产,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国产动画生产和交易数量取得大幅增长,丰富了我国各级电视频道的节目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收视需求,也为动画企业树立动画品牌,完成资金、人才、知识、技术的积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如果将我国动画生产分钟数与漫画期刊发行量之间的比值,同美日等发达国家动画生产分钟数与漫画期刊发型量之间的值相比较,就会发现中国当前动漫产业发展出现了重“动”轻“漫”的现象。

    漫画期刊是漫画作品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动漫期刊已有17年历史(自1993年国内首本新漫画杂志《画书大王》创刊算起)。十几年里,先后出现了近百种动漫期刊,多数以停刊、休刊或转型收场,仅有少量期刊在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中顺应市场和读者需求,渐渐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经营之路。在优秀动漫期刊品牌的带动之下,动漫期刊数量激增,发行量一路走高,当然其中也不乏跟风之作。

    漫画期刊作为动漫产业的基础环节,在动漫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它们既是动漫作品的试金石和风向标,又是动漫产业的试验地和先行者。可以说,中国原创动漫(尤其是漫画)能否强盛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漫画期刊在市场中的作为。

    中国漫画期刊近年来虽阵营日益强大,品种数量明显增多,但在整个中国动漫市场中所占比重过小,使得中国动漫产业链畸形发展。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他包括四层内涵,:一、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三、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四、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

    目前中国发行动画基本为原创剧本动画,原创剧本动画利于动画公司的流水线制作,在立项后,剧本的编写周期很短,且不需要参考原小说或原漫画,不受原作者意图制约,人物造型与场景则由动画公司美工设计修改并制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公司内部分工合作过程流畅,无阻碍,剧本编写分集清晰,故事脉络明了,人物造型制作适合集体创作,非常便于动画化,最重要的是避免了大量与改编版权相关的人力物力时间。但缺点也很明显:剧本写作能力薄弱,故事不饱满,流水式叙事无可避免;人物造型无明显特征,一个公司的多部主打动画人物和场景造型雷同;具有拍板权的人往往对艺术理解不深,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多;闭门造车,对市场是否关注,读者是否喜爱缺乏调查或是无从调查。一部长篇作品出来,除了填充当年发行动画总分钟数之外,大部分观众对动画所述所绘内容毫无印象。

    国外的动漫产业,一条符合常规的产业链应该是:文字小说——漫画改编——动画改编——动画电影——游戏,或者是:原创漫画——动画改编——动画电影——游戏——文字小说,这几者的关系不一定严格按照相应顺序展开,在实际中,可能交错或齐头并进。但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产业链的第一环,往往为文字小说或原创漫画,而非剧场版动画或电影版动画。这是一个经过市场多年锤炼而出的法则。

    动画或小说作者往往是单兵作战,其作品体现了丰富的作者个性与对社会和生活的个人解读,也包含了丰富的不受限制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当其作品被出版发行后,读者是继出版方后的第二审查群体,出版方负责审查作品是否具有出版资格,有无不良信息,预估出版收效收益,而读者既是受众,又是评判方,一部小说,一本漫画,在发行后,对市场所造成的影响是由读者来决定的。这是一层最可靠的筛子,筛去粗劣,留下精华。同时,创造了忠实的稳定的读者群体,或者称他们为FANS、粉丝。在经历了读者市场的洗礼后,制片方去寻找值得改编为动画的剧本,相应就容易许多,成功可能性大。

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雷神索尔》漫画,最先出现于《Journey into Mystery》 第83期(1962年8月),电影上映于 2011年5月。

《超人》漫画,最早出现于1938年6月号《Action Comics》,第一部超人的动画诞生于1941年,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电影版于1978年拍摄。

《蝙蝠侠》漫画,最早出现于1939年5月美国《侦探漫画》第27期,蝠侠的第一部电影真人版拍摄于1966年4月25日至1966年5月31日期间,蝙蝠侠动画系列于1992年9月在美国FOX台首播。

《风之谷》最早为宫崎骏连载于《Animage》的同名漫画,始于1982年,1984年改编为动画电影。

《红猪》改编自宫崎骏在《Model Graphix》里的连载作品《飞行艇时代》的15页水彩漫画,1992年改编为动画电影。

《机器猫》漫画,1969年首次被小学馆出版社作为长篇漫画刊登,1979年系列动画片在日本朝日电视台首次播出,1980年推出第一部哆啦A梦动画电影。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由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于1997年6月,2001年11月4日电影首映。

《蓝精灵》漫画,1958年由比利时漫画家沛优(Peyo)及其夫人共同创作,1981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购买版权,制作并播放美国版的《蓝精灵》动画片。2011年由索尼动画出品了这部漫画的电影版。

《丁丁历险记》漫画诞生于1929年1月10日,刊登在比利时《20世纪的年轻人》杂志上,2011年11月15日第三次被改编为电影。

《小鹿斑比》小说,由奥地利作家费利克斯·萨尔登创作,迪斯尼1942年推出经典动画电影。

再看中国的一些长篇动画作品:

《海尔兄弟》动画,原创剧本,人物造型源自海尔集团吉祥物,1995年完成,96年电台上映。

《蓝猫淘气3000问》动画,原创剧本,1998年由三辰影库公司设计制作并向电视台推出,1999年北京电视台首播。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原创剧本,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2005年6月播出。

由此可见,中国动画与美日等国动画的开发的区别,很大程度体现在动画剧本是否有原著支持上。

再通过调查,我们又会发现,中国动画发展初期所创作的动画作品,屡屡在国际获奖,使70后80后90后00后这些不同的观者群体间一致称赞,而这些作品一般都是传统文学改编作品,或是童话故事新编,同时,这些作品都有稳定的读者群体,有相当的市场认知基础。如:

《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年制作,改编自名著《西游记》。其中美术设计张光宇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创作过孙悟空题材的漫画《西游漫记》,动画中主要人物造型均出自张光宇先生之手。

《哪吒闹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改编自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

《三个和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根据民间谚语故事改编。

    中国动漫当前的关注焦点,一直停留在如何创建大品牌上。如张松林先生在2005年提出中国的动漫产业必须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开发更多的衍生产品,以此获得最大的利益。创立品牌确实是搞大搞活动漫产业链的关键所在,从动漫发展的大方向上讲是没有错的,相关机构也拿出很多数据和理论来证实这一点:迪斯尼连续数年入选《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10大最有价值的品牌。沃尔特·迪斯尼经常说,迪斯尼的一切都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品牌的重要性。迪斯尼公司作为世界动漫第一大品牌,从当初3200 美元起家的小制作公司,到如今成长为一个包括媒体网络、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旅游业、消费品和互联网集团的大型传媒帝国。其中,“迪斯尼”这个品牌的创立和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美、日、韩三国打造动漫产业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产业品牌的过程。皮克斯、梦工厂、吉卜力,每一个品牌都具有跨越国界的高度,并具有各自鲜明的品牌文化特征。这些,被中国动漫产业的投资者引作金律良言。他们认识到,品牌文化是建立消费者忠诚的基础,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于是倾囊相助,盲目投资。

    近年来,中国动漫市场出现的蓝猫系列,喜羊羊系列也似乎印证了动漫大品牌效应的成功。但是,这些成功只是个例,更多的漫画公司动画公司的成功之途并非如此;其次,只看到了成功之后,却没有看到动漫市场开拓之初所需要做的各种尝试与努力;只看到了高楼大厦,却没有看到坚实的地基。把动漫产业成长的希望,公司的发展前途,寄托在一个成功未知可否的虚拟卡通造型上,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后,最终却被淹没在电台各种节目的海洋中,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反观美国的超级英雄系列漫画、动画、电影,支系庞大,人物众多,背景复杂。同时参与创作的作者团队与个体也非常多,众人积柴火焰高。市场好比战场,这些大量的漫画作者、小说作者就像是冲锋的先头部队,随着作品的不断连载,画风与文风也不断成熟。战场打仗,光靠几个将军,而无千万士兵,如何能取胜?千万士兵中,也总有能者,经过种种磨练,终成名将。即便是巨大投资下培养出来的将军,没经过沙场的历练,也只是温室的花朵,纸上谈兵的赵括罢了。

    过往,中国动漫对相关周边基本不闻不问,一般动画片出来,市场上想寻得其玩具人偶异常困难,即便有,也是坊间山寨之作,并无制作人授权,于是玩具产品良莠不齐,同时根据动画所改编漫画或小人书也极为稀少,即使有,也是《葫芦娃大战黑猫警长》、《变形金刚大战哪吒》之类的穿越之作,作品内容粗疏,制作低劣,其实对比欧美,也有这类根据动画电影改编而来的穿越式漫画作品,比如《铁血战士大战异型》、《绿巨人大战索尔》等。这类作品,相比国内山寨盗版文学漫画作品来说,剧情和故事写的较为丰满,绘画制作也相当不错,其原因是相应的漫画出版机构的正轨化,有较为正规的漫画出版审核制度,同时也是动画公司电影公司对产品深度挖掘的结果,读者观众的需求得到了二次满足。中国目前对动漫产业链确实有所重视,也理解了作为系列产品,必须要有动画,游戏,玩具等周边产品,才能做好做大,但关键点却在于:动漫产业链中的成员,不存在附庸关系。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是,扶植原创动画,而漫画、小说、游戏、玩具、电影则从属于原创动画,制约于原创动画,这就大大限制了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限制了动漫产业的多方向衍生能力。一味盲目从中国动画当年总分钟数来判断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势头,是揠苗助长,目光短浅的悲剧行为。应该做的是,正规化漫画小说出版行业,大力扶持原创漫画作品小说作品,建立合理的漫画审查制度,在原创漫画小说的发行推广上多作文章。投资者不同于制作方发行方,他们需要考虑眼前的收益,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投资者身兼推广的任务,而推广者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不能只看到当前的结果,拿着结果做文章做秀,必须要照顾到产业链中的每一环节,而不是有所偏颇的往一个方向盲目投资。

    做个比喻就是,原创漫画和文学小说就像是科技新品研发,动画游戏电影则像是集团化规模生产,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果只注重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现行效益而忽视了科技研发,那么这种发展的势头,势必会在隐性中感到种种阻碍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同时也丧失了与对手竞争的能力。

    针对以上种种“漫不经心”的问题,我的看法是:

一,集团化动漫期刊出版,推动漫画市场加速细化,增加漫画作品发行渠道,注重漫画衍生产品的开发途径。

二,加大漫画版权保护,打击盗版,长期检查并严厉处置盗版机构,降低漫画作者创作风险,由专业运营机构代理期刊,提升期刊专业化水平,使漫画作者有法律依靠与保障,防止恶性循环。

三,国家政策不仅要对动画产业继续大力扶持,还需要特别针对漫画产在政策上提供有效的支持,为漫画作者、投资方提供信心,为专利权和知识产权提供保障。

四,在中国动漫发展的初始阶段,不要把投资重点都集中在热门动画或知名漫画系列上。

    中国当前的动漫产业,只重视“动画制作”“电视播出”,忽略了前期多元化的创作,投资点过于集中,破坏了产业链的完整与平衡,需要在长期构建过程中,找对方向,在创作、制作、发行、衍生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展完善,不能只看结果,急功近利。我国动漫产业,特别是漫画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上,但我们坚信,漫画产业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拥有光明的前途。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