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的翻译策略研究
一、《傲慢与偏见》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
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同时她也是一位女性主义启蒙文学家,在她的不同作品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女性觉醒意识,追求女性权利的平等和人格的独立。她以诙谐幽默的笔触,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冲突,将读者带入她所营造的爱情故事环境中去,同时又让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爱情观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简·奥斯汀的小说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她的作品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在当时“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的英国文坛显得清新自然而又独树一帜,改变了当时小说创作的庸俗风气,推动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走向巅峰。简·奥斯汀出生在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小镇,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的财富积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整个英国社会充斥着金钱至上的世俗观念,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中产乡绅家庭中的简·奥斯汀也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人们观念的变化,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无不通过辛辣的讽刺和调侃痛斥这一社会现实。但受生活环境和所处时代的影响,其作品大都局限在封建乡绅女儿的爱情故事当中,反映的也是封建势力的道德标准,因此在很长时间里读者和学者们都将其视作通俗小说。直到1923年简·奥斯汀的小说再版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入研究其作品,并从中发掘出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简·奥斯汀的小说才逐渐步入了“严肃文学”的殿堂,并被视为地位“可以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1]。
简·奥斯汀一生只有六部小说问世,《傲慢与偏见》是其最为经典的代表作,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傲慢与偏见》原名为《最初的印象》,在我国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至今已有三十几多部中文译本面世。小说分别用班纳特五个女儿完全不同的婚姻观,代表了当时乡绅家庭少女对婚姻爱情的主要几种观念,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男主人公达西曲折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待理想婚姻的态度。即爱情是婚姻的基石,经济基础是婚姻的必要因素但绝不是主导因素。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源自双方巨大的财富和地位差距,如果无法消除这种由傲慢和偏见所带来的沟通障碍,再美好的爱情也永远不会走进幸福婚姻的殿堂。小说批判了当时社会公认的虚伪的淑女才艺和品德等世俗理念,表达出作者追求人格独立、权利平等的女性主义思想,极具进步意义。
《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经典的英国语言文学作品,译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从而将原文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忠实、准确的传递给中文读者,是一个值得商榷和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纽马克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将翻译界各家各派的思想和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纽马克翻译理论中,针对不同内容和文体,不同表达类型的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即选择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而阐述其理论的《翻译问题探讨》(1981)一经出版,就被业界所广泛接受与认同。研究他的理论,对提高我国翻译理论水平和指导翻译实践意义重大[2]。
(一)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
纽马克认为文本是翻译的基础和对象,任何翻译活动都离不开文本,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内容和文体形式的文本进行分类。在纽马克翻译理论中,他将文本分为表达、信息、呼唤、审美、应酬、元语言等六大类,其中前三种文本是主要的,几乎能涵盖所有形式的文本。表达功能的文本主要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以及个人信函,这类文本的核心在于作者,在翻译时应将作者和原语放在首位,要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不需要也不能为考虑读者的感受而对原文进行任何的修饰和修正;信息功能的文本主要包括形式标准化的教科书、科技报告、报纸、杂志、学术论文和会议记录等,翻译时需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以受众和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对目的语读者负责,因此翻译这类文本时允许对原文加以适当修正,充实原文信息;呼唤功能的文本主要包括说明书、宣传材料、策划案、通俗小说等,这类文本的目的是召唤读者按作者文中的意图去行动,因此翻译这类文本时需要以读者为中心,重点考虑原语在目的语的语用效果。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在纽马克的理论中,不同功能类型的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标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对严肃的文学作品这类文本,应以语义翻译为主,必要时恰当或谨慎的使用交际翻译。直译和意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纽马克提出了自己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论点,他认为大家在争论中忽视了翻译的目的、读者的特点以及文本的类型,在翻译中是否忠于原文还是译文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他通过提出关联翻译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以语言的重要性作为标准来决定应当选择何种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理论和表现形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理论上,语义翻译强调对原作者的语境意义的准确表达,强调原文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而交际翻译强调的是目的语读者与原语读者的同等感受;在表现形式上,语义翻译中内容而轻效果,交际翻译则反之。对一个文本统一采取一种翻译方法是不科学的,语义和交际翻译有时可以交换使用,当原文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三、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翻译策略
《傲慢与偏见》属于严肃的文学作品,因此在具体翻译中应采用语义翻译为主,交际翻译为辅的翻译策略,文中重要的语言一定要紧贴原文翻译,只有当文中内容出现难以跨越的语言差异和文化障碍时,才能够选择交际翻译的策略。下文将对不同译本中部分例句在词汇层和语法层翻译的得失成败加以分析和探讨,并基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描述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不同语篇翻译中的选择。
当前我国对《傲慢与偏见》的中文译本有不下三十几部,王科一先生与孙致礼先生的译本,是深受读者推崇和喜爱并被业界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两个有代表性的译本。王科一先生从交际功能出发,认为译文应更好的被读者理解,因此其译本向目的语靠拢;而孙致礼先生从异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当保留原作的原汁原味,让读者了解并理解西方文化,因此其译本倾向于语义翻译。对于翻译学者而言,从这两种风格不同的译本中探寻其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在翻译不同作品中找到正确的翻译策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4]。
例1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王科一译为: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孙致礼译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原文中这句话充分利用了反高潮的修辞手法,起到了有力的讽刺和反语的作用。两位译者都采用了交际翻译的策略,在译文中改变成中国式的句型结构,但孙的译文采取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的方式,因而相比之下更加简洁、流畅,同时也更符合原作的语言风格[5]。
例2 E.g.1“My dear Mr.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王科一译为: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 “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过没有?”
孙致礼译为:“亲爱的贝内特先生,”一天,贝内特太太对丈夫说道,“你有没有听说内瑟菲尔德庄园终于租出去了?”
在这句话中两位翻译家分别选择采用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从实际效果比较来看,王科一翻译的“老爷”一词,分别在中文和英文所表达的意思中,其在社会地位和家庭中所起作用都不尽相同,因此尽管译者想贴近目的语读者使其产生共鸣的想法是积极的,但是容易令读者产生误会,影响读者对原作的正确解读。而孙致礼先生翻译的“先生”一词在忠于原作的同时,并不影响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因此在这里采用语义翻译的策略是可行和正确的。
四、结语
本文研究分析了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结合运用在《傲慢与偏见》小说翻译中的有效性。文学作品属于表达功能型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应以语义翻译为主,交际翻译为辅,才能忠实再现原文的主旨、风格和修辞,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的艺术魅力,译文也流畅自然[6]。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