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析俄苏文化对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影响

作者:逯忠华来源:《芒种》日期:2016-02-07人气:1647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同外来文化的影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受域外文学影响的成分很大,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当中,西方文化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在众多舶来文化的影响当中,要属日本现代文学和俄苏文学的影响成分较多。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初期,几乎大部分现代文学的创作者都曾直接或间接的从俄苏文学身上汲取过养分,如鲁迅先生就曾直言不讳的表示,俄苏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导师和朋友。

东北作家群的形成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一批东北的文学青年因为战事流亡到关内,在受到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之下,他们胸怀这一腔爱国救亡之情开始自发的进行文学创作,反映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东北人民的生存状态,以此来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故乡的怀恋。

俄苏文化对于东北作家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素造就的。第一,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东北地区毗邻俄罗斯西伯利亚,在地理位置上二者十分贴近,有着不可忽略的地缘。第二,俄苏地区同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相似。同时常年寒冬,肥沃的黑土地和广袤的原始森林,这些相似的地理条件都是两者文学创作当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其次,自中东铁路建成以来,俄苏同东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紧密,随着二者文化交流的频繁和人口的流动,大批俄苏文学作品被带到了东北地区,并在该地区广泛传播。此外,东北地区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经历,同苏联红军的斗争经历十分相似,这使得二者之间的文学创作有着相似的创作内核。在众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俄苏文化对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主题内核

东北作家群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这一创作群体的文学作品有着十分强烈的时代特性和地域特点,在创作的主题内核上来讲,也保持着一定的连贯性。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这一批文学青年,在流入关内之后收到了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文学作品当中,民族斗争和民族解放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创作主题。他们曾经目睹自己的故土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看到自己的乡民一个个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亡国之痛和思乡之情,同对于侵略者的愤恨构成了他们作品中的主要情感基调。

俄苏文学有一个主要的创作特点就是塑造刚毅的主人公形象和描绘惨烈的斗争场面。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基本效仿了俄苏文学这一创作主题。例如萧军的作品《八月的乡村》的创作就参照了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和法捷耶夫《毁灭》的情节创作模式。在这部小说当中,并没有对东北地区的抗日军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正面抗争作太多的描写。相反,小说描写的重点放在了在日军侵略东北地区的大环境之下,处于劣势的抗日军民在战争高压环境下的艰难处境。这种选材形式和情节的设计效仿了典型的俄苏文学的“毁灭——新生”的形式。即使在小说的情节设定当中,斗争的军民失利了,但是他们也能从中看到新生的希望,斗争的军民就在毁灭中得到了成长。尽管从主观上来讲,《八月的乡村》创作者萧军曾经表示,他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避免任何伟大的作品对自己创作的影响,但是在客观和潜意识层面来说,他没有办法完全避免这些伟大的作品对他的影响。的确,尽管萧军否认自己的《八月的乡村》模仿前文提到的两部俄苏作品,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之间的相似性。

除此之外,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在题材选择上面,同俄苏文学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在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引领的乡土文学创作的潮流在中国仍旧有巨大的印象。在继承本名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创作的题材自然包括了民族气息浓厚乡土文学题材。此外,俄苏文学的文学题材的类型的特点也是东北作家群创作借鉴的对象。军事题材,知识分子题材等等都是东北作家群体所主要表现的文学题材。

东北作家山丁曾经表示其对果戈里和肖洛霍夫的尊敬。并指出当时满洲的农民虽然不是《死魂灵》和《静静的顿河》中的农民,但是二者却在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上有着契合点。他表示:“倘若能用《静静的顿河》那样伟大的构成,用《死魂灵》那样骇人的笔法,描写满洲的深厚的农民生活,该是东北的文学者的最高尚的任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东北作家试图以俄苏文学的构成形式和语言风格来描写东北军民的现实生活和东北发展的历史轨迹。

2、现代性转变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欧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理性成为了欧洲绝对的思想和价格核心。这种价值核心对于西方文学的影响就是引导其向现代性的转变。而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其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虽不及西欧,但也早过中国。俄苏本身的文学创作经历的现代性的转变较早,其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现代理性光辉的体现是较为明显的。这种理性的思想内涵所折射出的背后的文学的现代性对东北作家群作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文学的现代性,就是文学的创作,自然会受到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影响,在整个社会追求现代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文学创作的结构、叙事、语言风格、题材选择都会随着整个社会的物质发展和文化氛围的变化而改变。当时的东北地区是东北亚的经济文化重心。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都具备了现代化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之上,东北作家群具有天生的先进性,对于文学现代性的接受具备一定的条件。

东北文学的现代性转变发生在十九世纪初期,这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算是比较早的。当时,东北文学的现代性转变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当时东北文学当中的报刊文学。通过横向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当时如前文提到的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蔡天心的《东北之谷》等作品当中,我们多少都能感受到《铁流》和《毁灭》这两部作品所造成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东北地区在接受文学现代性冲击的同时,打破了传统性和现代性之间的壁垒,将现代性的语言风格、文本结构、叙事方式等诸多元素同根植于东北黑土地的传统文学创作元素紧密相连,二者有机结合,使得东北文学有了科技区的养分,进而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3、艺术创作的学习和借鉴

东北文学艺术创作的风格各异,其中,既有细腻自然又有豪放粗犷的作品。东北文学创作在发展初期有一个特点鲜明的创作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文学创作力求通过白描不加修饰的展现自然的律动。形成这一创作特点的原因是因为参与现代东北作家除了少数人接受过相关文学理论的教育之外,大部分创作者既没有接受中国传统文学创作理论的教学,又没有接触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特别是在当时东北沦陷,地区极度封闭的环境之下,创作者很难接触到国学和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熏陶。先天的文学基础欠缺导致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缺乏文学创作理论的知道。此外,在东北作家群当中,创作者大多都来自乡野,缺乏专业的写作技巧的训练。所以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创作者大多都是凭借自己的创作经验和自身纯粹的精神描摹,创作的素材都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

在艺术创作方面,给东北文学带来较大影响的就是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和法捷耶夫的《毁灭》,除此之外,就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旗手,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带来了精神内涵和艺术创作手法上的启迪。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善于对背景时代进行全景式的描写和复原,营造史诗的氛围。萧军在其长篇小说的创作当中,效仿托尔斯泰在辽阔的时空范围当中全面的展现形色各异的乡民和农村生活,旨在对东北农村生活进行全景式的展现,对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都有着较为丰富的刻画。

除了时代环境和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东北作家在描写自然环境方面,也同俄苏文学十分相似。基于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东北作家同俄苏作家一样善于描写故土的大好山河,并向其寄托着对于故土的思念和对祖国河山沦丧的悲愤之情。

在地理位置上毗邻的东北地区和俄苏地区紧密的文化交流让二者的文学相互影响,互相汲取养分。之所以俄苏文化能对东北文学创作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二者地理位置的临近和自然环境的相似。相似的历史发展进程,抵抗侵略的斗争经历都让二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相似的创作源泉。东北作家群崛起于东北地区沦陷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之下,东北作家一方面牢牢扎根乡土,还原东北黑土地上人民生活的艰难情境和苦难遭遇。一方面接受俄苏文学的深刻影响。在俄苏文化的影响之下,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具备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东北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它同俄苏文化之间紧密的联系对研究东北亚文学,东北亚地区文化交流,推进东北亚地区惊奇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