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笔下的畸人形象
王小波,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虽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主要的代表性作品《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被称为“时代三部曲”,但是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是成为文学研究的焦点。王小波的作品具有某种独特的意味,这主要得益于在他的作品中,总是能看到其独特的戏虐口吻、另类的叙述视角、精巧的叙事结构,而且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畸形。本文将重点分析王小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王二形象和畸形人物形象的成因,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王小波笔下的畸人形象。
一、女性形象
王小波笔下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数量上来看,女性形象的比例远大于男性形象,除小说《似水柔情》这部描写男同主题的作品外,其余小说中都有两个左右的女性形象,而且几乎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存在。可见,要研究王小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抓住女性形象这个关键是很有必要的。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从整体上来把握这些女性形象,就会发现她们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都是畸形文化发展下的产物。
首先,概说一下王小波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大体情况。之所以说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畸形的,主要是因为小说的女主人公们总是以一种非正常状态的方式而生存着。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属于弱势群体,她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属于自己的权利被剥夺,她们整个的生命历程都呈现出畸形发展的状态。而且,此类型的女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弱势之下敢于反抗的,一种是不反抗的;反抗的一类虽然可能最终还是会妥协,但是毕竟曾经取得过一时的胜利,而不反抗的一辈子都处于弱势,例如小说《黄金时代》中的陈清扬、《寻找无双》中的无双、《万寿寺》里的小妓女等都属于此类型。第二种是过于强势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女性,几乎都拥有极高的权利,甚至所拥有的权利可以支配别人的生活,因此她们变态的使用自己的权利,不惜给别人的生活带来灾难,如《革命时期的爱情》里的老鲁、《万寿寺》里的老妓女、《2015》中的“小舅妈”等。第三种是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一般表现对自由主义的生活意识,她们不需要别人安排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借用权利去干涉别人的生存状态,只是一味的关注自己的生活,例如小说《地久天长》中的邢红、《我的阴阳两界》里的小孙等,都是此类形象的代表。
其次,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意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都以一种非常理所能理解的生活方式生存着,她们的生活状态是畸形的,她们的形象是变形的。但她们终归都是王小波女性观和女性认识之下的产物,之所以表现作出不一样的特征,除了文本的需要,更深层次上来说,是因为她们表达了不同的意义。王小波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失去平等自由权利的女性的同情,同时通过塑造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控诉了那些压制人们生存生活的权利。而对于作为强势群体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王小波更多的是表现出对激进女性主义的反对。所谓的激进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的优势高于男性,拥有比男性更多的优势,适合占据主权,拥有权利。王小波塑造的这类女性形象,就拥有了权利,可是拥有权利并没有改变社会的恶劣状态,反而这群女性凭借自己的权利,给别人带来伤害。而对于第三类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而言,通过前两种女性形象的对比,她们更能表达王小波的女性观和自由主义。
二、王二形象
在王小波的笔下,除了有众多的女性形象之外,“王二”这个人物在其作品中也是广泛存在。王二并不是一个人物,而是在每部作品中都有一个“王二”,但是在这所有的不同的王二身上却有个共同的形象特征,这种巧妙的安排,必然会具备某些深层次上的意义。而且王小波自己曾经说,王二们都是自己的同名兄弟,那么,这背后又有什么特殊含义。目前,学术界对于王二这一重要人物的研究,只局限于表面,还不够深入。
首先,系统分析王小波作品中王二形象的脉络情况。纵观王小波的作品,可以发现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具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说,把所有的作品贯穿起来,可是看到作品表现了不同成长阶段的王二。例如,通过对作品《红拂夜奔》、《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的分析,可以发现王二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约是1951年,这些作品中都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表现王二青年时期的作品不多,但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的王二的形象大多都是荒诞,主要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例如作品《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描述王二中年时期的作品,主要有《红拂夜奔》、《我的阴阳两界》、《三十而立》等。但是,无论是哪个作品中的王二形象,他们在具有自己的个性的同时,表现出某些共同性的特征。王二们的形象几乎都给人一种“痞子”的感觉,一方面是他们的长相都不怎么规矩,另一方面他们看上去都很滑稽、无厘头、不正经,所以会给人“痞子”的感觉,但是他们的“痞”性却不是道德层面的邪恶,不是本性的恶劣;而是“痞”也只是表面的,背后他们却有着常人所不及的善良和真诚,向往平等、自由。
其次,王二形象的塑造,在文本叙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作品的叙述者主要是指作者本身,可是在王小波的作品中却有所不同。在他的作品中,你会发现叙述者不仅仅是作者王小波自己,作品中的“王二”也发挥着叙述者的作用。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上文所提到的,王小波自己就承认,王二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己的同名兄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作品中王二的某些经历其实就是王小波本人的经历。另一方面,主要得益于王小波独特的写作手法,他在作品中把王二的作用由单一的故事经历者,演变成经历者和叙述者融为一体的身份。这种演变促进了叙述视角的转变,表现在作品中,主要是文本中人称的变化、身份的变化。在人称的转换上,王小波的作品中主要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的转换,例如在《革命时期的爱情》第一章中,就采用了这种人称的转换,作者先用第三人称讲述王二的经历,之后转为使用第一人称讲述“我”(王二)的经历,既达到了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而是采用第一人称,把作者和故事主人公融为一体,增添了文本的荒诞色彩,对引发读者的思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畸形成因
王小波笔下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女性形象,还是贯穿作品始终的王二形象,都表现出荒诞、畸形的特征,这主要受整个荒诞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们在这种不可理喻的生活环境之下,受到愚弄,不自觉的上演着荒诞、可怜、可恨的种种行为。王小波正是通过塑造这一系列的畸形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来表达自己对所处社会环境的反抗。可见,荒诞的环境是导致人物畸形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王小波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荒诞人物形象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尤其是畸形人物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别,更是离不开其独特社会环境的影响。王小波的众多作品都是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而展开的,在作品中,王小波直言不讳的描述了许多大革命的场景,对众多荒诞的历史事件进行描述,例如对大炼钢铁、大字报、挖坑倒粪等荒诞的历史事件的描述,使得作品中弥漫着一种荒诞的氛围。文化大革命使得社会下层的民众饱受苦难,这主要体现在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另一方面,荒诞的政治权威对人民的伤害,主要通过那些拥有权利的女性为了自己的生活,不惜伤害别人的形象表现出来,可见,王小波笔下人物形象的荒诞,是文化大革命给人民大众带来无限伤害的真实写照。
其次,从王小波自身的角度来分析,作品中畸形人物形成的重要原因。谈到王小波自身的原因时,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自由主义观念,王小波本人极度讨厌权利对人们的控制作用,反抗人们凭借自身的权利去干涉他人的生活,从他对第二类女性形象的反感和不满就可以看出来。王小波向往的是一个充满自由、平等的诗意社会,在这里人们的思想、性爱、选择等都是自由的,没有束缚,不存在极权的现象,权利只会被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不是用来伤害他人。此外,王小波的女性观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王小波认为,女性应该作为一个个体存在,她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不应该超越女性的本性,激进的女性主义也是王小波所不认可的。
综上,王小波笔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所塑造的一系列王二形象和女性形象,呈现出非常态的畸形特征,表现出荒诞性的色彩,这成为其作品特点的一大标志。但是,目前对于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还不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挖掘更多的文学价值,发挥其作品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作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