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ESP语言研究述评(1981—2014)

作者:邓晓熹来源:《芒种》日期:2016-02-10人气:1154

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 国内一些高校开始陆续设置ESP课程。三十余年间,ESP的教与研蓬勃发展。但是,截止2014年,在关于大学英语改革的争论中,最为激烈的论题依然是:“是否需要用ESP代替EGP?”(文秋芳 2014: 1)就此论题,国内的ESP研究,虽然对其本质、其教学、其理论框架等众多宏观问题达成了一致;但是对于ESP语言本身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深入。在语言研究中,语言本体和语言相关问题(如教学、翻译、测试等)互为基石,相辅相成。因此,有限的语言本体研究势必导致语言相关问题研究的有限发展。

由此,本文尝试从情景语境、语言形式、语用三方面,对三十年余来(1981—2014)国外关于ESP语言问题的研究进行一次再梳理。结果发现:ESP语言以特定性为特征,与EGP语言的通用性相区别;特定类别的ESP语言又具备着特定范畴内的通用性和特定性。

2.  情景语境

2.1  话语社团和言语社团

话语社团是ESP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话语社团的成员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主体的话语社团,是ESP的语用主体,是ESP话语的发出者和承担者。作为客体,其成员协助解读ESP,其本身也就是研究的数据。

Swales(1990)最早做出区分,将言语社团归为EGP,而又将话语社团指向ESP。言语社团的语言行为是社会的,而话语社团则是功能的。社会的行为意味着学习和承接社会规约和意识形态,而功能的行为则在于完成特定的交际。社会的行为接收和归化EGP的习得者为其内部的成员,而功能的行为则区分和异化着不同的话语社团。

然而,这样的渭经分明在后来开始逐渐模糊。Bhatia(2002)通过把话语分析分为文本空间、社会-认知空间、社会空间,而将话语社团的认知延展至社会层面,由此产生了成员身份、社会启蒙、社会结构及职业关系等诸多问题。这些研究都试图证明:话语社团也兼备了言语社团的接收和归化功能。

2.2  专业语境和百科知识 

ESP的语境在于特定行业,同特定的时间、场合、话题、事件、对象相关;而EGP的语境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类知识。具体说来:其一、EGP的语境涉及范围更为宽泛,更为跨学科;而ESP的语境更为专业化,更为学科化。如果进一步将ESP划分为EAP和EOP,EAP继续分为EGAP和ESAP。其二、就习得者而言,日常语境知识已经足以解读EGP,而ESP在习得、教学和科研上均需要基于进一步的特定行业语境。其三、ESP涉及真实性问题。基于真实性的ESP旨在培养从事特定行业的语言交际能力,而EGP则涉及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并不要求真实性。   

2.3  需求分析

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ESP依附于EGP的研究方法,语言形式和情境语境的问题虽然纵横交叉,但却含混不清。

而后,Hutchinson(1987:53)提出了引领ESP的核心问题:“语言学习者为何需要学习外语?”这样,ESP研究中暧昧不清的语境-语言关系开始逐渐明朗,研究者们普遍开始认同ESP的课程设计始于目标语境的系统研究。这样的共识往往基于两个基本点:第一、EGP的学习需求是公共的,是通用的;而ESP的学习需求是具体的,是特定的。学习EGP是为了掌握语言系统知识,因而学习者的需求是相类似的;而ESP的学习则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恰当地使用语言,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所致。因此,第二、EGP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其课程跨度长,学习成本高。而ESP的课程则属于语言训练,其课程往往跨度短,学习成本低。

3.  语言形式系统

语言形式系统并不是描述ESP语言的落脚点,而是众多的观察点之一。ESP以训练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回避或超越语言形式本身。有效的交际需要基于准确的语言形式知识。 

3.1 语言组合与语言系统

宏观上看,ESP的语言系统并未超越EGP。在ESP的各个特定分野中,目前学界广为认定的语言形式有:学术英语中的学术词汇、被动句;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近义词并用;法律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条件状语从句;医学英语中的拉丁源专业词汇、模糊语等等——这些都是EGP系统内部已知的语言形式,崭新的语言形式并未出现。如果说EGP是语言形式系统,那么ESP就是形式系统中各个特定要素结合后生成的特定语言形式组合。 

3.2  特定学科的共核词汇与跨学科的共核词汇

共核观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世界观。它基于Bloor& Bloor(1986)提出的共核假设:学科间的语言形式是相通的。因此,掌握了跨学科的共核词汇和共核语法就大抵通晓了特定学科的语言。

然而,以共核词汇为例,多年的研究发现:EGP的共核词汇并不能够完全解读ESP的词汇。ESP的词汇有其自身的特征。

首先,跨学科的共核词汇和特定学科的共核词汇都合理存在。如Coxhead(2000)运用了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从艺术、科学、商业、法律这四大领域提取了2000共核EAP词汇。如Wang(2008)建立了医学学术英语的语料库,该研究从1093011个词库中提取了623个高频词族。其次,共核语言在EGP中既是研究方法又是研究结果,而在ESP中则不成其为结果,而仅仅是研究方法。脱离交际实际的共核语言有助于理解去语境化的语言知识,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在特定行业中生成意义。  

4. 语用 

语言的使用在语篇层面,对于ESP而言主要是体裁,而EGP则是文本。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文本的关注点是语篇的语法特征、衔接手段和组织结构;体裁则关注特定话语社团的交际。第二、跨学科语篇的单位是文本,而特定学科或行业的语篇单位是体裁。文本更多关注各类语篇间的共通性,如Hoey(2001)提出的提问-回答模式、问题-解决方案模式等等。这些模式既适用于商务英语语篇也适用于新闻英语语篇。而体裁则将特定的语篇视为特定的交际事件,以观察其个性。当前的体裁研究边疆一再扩展,其领域已由Swales的学术论文引言拓展到了商务英语体裁、法律英语体裁等更加广阔的领域。第三、如果说文本涉及语言知识的正确性,那么体裁则涉及语言使用的恰当性。如果说EGP的习得者在于掌握语篇的连贯与衔接;ESP则讲究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内适当地使用语言。

在当前的体裁研究中,焦点已经从语言交际拓展到了社会建构,即体裁已经演绎成了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研究。这样,体裁分析中就有了语言交际和文化建构这两个空间。

5.  求异也存同          

综上文所述,与EGP相对比,ESP的语言包括了三方面的特征:

其一、如果说EGP的语言重在存同,那么ESP则是求异。EGP的语言关注语言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普遍性;而ESP的求异则体现了特定行业间语言存在着的差异。

其二、特定的ESP内部除了内部的求异,也存在着内部的存同。如果说EGP的存同认为学科间的语言形式是互通的,那么ESP在借鉴其世界观之后,同样也发现特定学科内部的语言形式具备一定程度的互通性。因此,特定领域的ESP内部便出现了上文所述的共核EAP词汇、特定群体的需求分析以及EAP内部通用的论文体裁等等。

其三、ESP语言中的求异与存同并非与EGP南辕北辙,非此即彼。ESP和EGP的不同是在各个层面上不规则地相互渗透。如,话语社团和言语社团的相互渗透;再如,ESP借鉴EGP的共核研究方法后生成的EAP共核词汇等等。双方在方法上存在着相互的借鉴。

6.  结语   

自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开始引入ESP课程以来,ESP已在国内走过了30余年。与ESP相关问题的研究相比,关于ESP的语言本体研究相对薄弱。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改革呼声高涨,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如何参考国外的ESP研究成果,如何平衡语言本体的研究及语言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何开展EGP和ESP的教学,都值得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