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网络舆情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任重而道远
网络舆情作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者了解公共问题和社会舆论的窗口,对网络舆情的监测成为社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网络舆情的分析报告也成为制定现实管理制度和策略不可或缺的依据。基于以上所分析的网络舆情的独特个性,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及数据分析一定要慎重、科学,切忌随波逐流。管理部门只有对舆情出现的源头、发展、走向做全面科学的汇总分析,才能发挥网络舆情监测的作用。要想提高网络舆情与现实民意的一致性,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增强“守门人”的作用
“所谓守门人,显然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②增强“守门人”的作用有两层意思。一是增强网络“守门人”的作用。网民们可以自由发言,很多言论是没有经过“守门人”审核的。只有增强了“守门人”的作用,才能较为有效地筛选出积极、健康、具有舆论引导力的意见和言论。二是增强媒体“守门人”的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对公开发表的新闻和言论要严格审核。审核,不但要审核报道事件的真假,还要审核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2015年12月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十年半”的舆论事件就是最好的教训。虽然是真实事件,但由于媒体报道措辞不当,且报道者过多采用了被告方的言论,导致舆论走向出现了大逆转。若不是有专业知识的网民发表对该判决的详细分析,恐怕仅网络舆论就会成为处理此事的司法部门不可承受之重。
还需要指出的是,网络信息发布中的“守门人”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相比有一定差别。传统媒体信息发布是从媒体内部发出,依靠媒体自身把关即可。而网络信息发布则是人人皆可为之,因此仅仅依靠网站或者论坛的“守门”是远远不够的。信息发布者人人都应为信息把关人,这才是对网络信息有效把关的唯一方法,需要网民的共同努力。
2、严格执行网络实名制
继续严格推行网络注册后台实名制。网络实名制的推行,表面上看是限制了网民的自由,实则是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自由。“网络实名制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可以以法律形式来保障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③网络实名制,对真正的理性发言者是一种保护,对造谣生事者则是可畏的利剑。现在,不少网民的网络注册不仅在后台使用真实姓名,在前台昵称也是使用的自己的真实姓名,如发展比较成熟的微博、微信,不仅方便自己的同事朋友识别,更是对自己言论负责的表现。尤其是微信,提供了同事之间交流生活的平台,增进了人际关系。网络实名制使网民们看到了更有责任的言论,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息的准确度,使人与人的联系建立在更方便安全的基础之上,从而更有利于网民之间的交流和表达。法律是一种外部约束机制,强制规范人们的行动,使用网络实名制,可以追究造谣生事者的法律责任,从某种程度来说,用法律的形式实现网络上的人人平等也是社会的进步。
3、网民们要进行自我约束
想让网络舆情更真实地反映现实民意,网民们的自身努力才是根本之道。如前面所提到的,网络上的信息发布者都要成为信息“守门人”,不要让网络成为藏污纳垢的所在。若人人都可以多一份责任心,就会少一些诸如某某“被去世”的消息。网民们要珍惜在网上发言的机会,在每一次表达意见之前多多思考,做出自己的观点表达,发出理性的声音;对其他人的网络言论,要学会辨别分析,切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切勿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的工具。网络水军对网民们来说并不陌生,网络水军的言论都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人为操纵的,普通网民要多多辨识,不要成为网络水军的无心帮手。总之,网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多思慎讲,对自己网上的言论、行为负责。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