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国内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作者:王磊、陈庆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05-04人气:3003

    随着积极心理学兴起,幸福这个话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E)的研究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在中国特有的教育体制下,国内兴起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并且初具成果。文章试图对国内学习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在Wilson之后,经过了四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逐渐深入。我国自景淑华和张积家(1997)研究之后,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身确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个体对情感(积极情感或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性评价和体验。此外,学者们还认同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实证研究[1]

    学习主观幸福感(Learning SWB)作为主观幸福感的一个特殊领域。目前国内研究大都认为学习主观幸福感是指学生在学习前、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之后所体验到的一种偷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根据主观幸福感的维度划分,学习主观幸福感也通常分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两个方面。认知是学习者对自己目前学习状态的一种认识,是涉及理智的;情感是学习者对自己目前学习状态的一种情绪体验,是涉及感情的。学习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方面既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整体满意度,也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中某些具体方面的满意度,如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努力程度等等。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方面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前者包括快乐、振奋、欣喜、自豪、满足;消极情感包括厌烦、压抑、羞愧、悲伤、焦虑、担优等[2]

2.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的检索、分析发现,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幸福感研究相对较多,但不同学者对其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在总体学习幸福感方面,宋灵青、付丽丽、马颖等研究表明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在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3~5]。而甘雄和邢静的研究表明学习幸福感水平总体普遍较低[6~8]。对于高中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认识较一致,蒋华香和余涵的研究都表明高中生的总体水平较低,学习压力较大,学习中感受到的负性情绪较多[9~10]

    对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年级和学校等方面的差异也存在着分歧。甘雄[6~7]、邢静[7]和马颖[4]等人发现男女生学习主观幸福不同,而付丽丽[5]研究结果则相反。在年级差异方面,甘雄[6~7]、邢静[8]、付丽丽[5]和马颖则一致认为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高,总体主观幸福感逐年下降。在学校方面,宋灵青[3]等人研究表明非重点学校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低于重点学校。甘雄[6~7]、邢静[8]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付丽丽[4]的研究结果则相反。并且甘雄[6~7]研究发现在学习主观幸福感与独生与非独生、住校与走读、城镇与农村之间均有关系。蒋华香[9]和余涵[10]一致认为,高中生学习幸福感与学校类型没有关系。

3.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测量

    目前对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一般是使用问卷和访谈,多从影响因素入手。马颖[4]、朱建荣[11]、宋灵青[3]等认为学习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为学习体验、学业成就、社会压力。陈洪岩针对学习三个阶段的特点设定了学习意愿、学习热情和学习体验三个维度[12]。张艳琴[13]和甘雄[6~7]则认为是学习体验、现有成绩感受、环境激励和希望学习成绩 4 个维度。余涵认为学习主观幸福感包括学习成绩、学习价值、学习积极体验和学习消极体验四个维度[10]。在此基础上,陈洪岩、付丽丽等人在构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包含了社会支持的影响。陈洪岩认为还包括教师关注、同学关系[12],付丽丽等人认为还包括同伴关系、家长支持[5]。邢静以李秉德提出的教学活动七要素为维度,即教学要素、教学环境、教师、学生自身、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反馈、教学方法对学习幸福的影响[8]

4.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支持

    马颖等认为社会压力是学习幸福感的内容结构,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幸福感[4]。学生压力主要来自于同学竞争、老师要求和父母期待,当他们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越能形成自身能力的肯定评价和克服社会压力的信心[3,5]在教师方面,陈洪岩研究发现,中学生由于受到“交往动机”和得到老师肯定赞许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感[12]。付丽丽[5]、蒋华香[9]、余涵也得出了相同结论。而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朱建荣的研究表明,在具有亲和力的班主任和积极关心学生生活、维护班级团结的班主任的影响下中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较高[10]在家庭方面,马颖[4]、陈洪岩[12]发现,管教方式对学习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石国兴、杨海荣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对学习幸福感的影响很大,学生家庭经济越好,学习幸福感越高[14~15],付丽丽的研究支持此观点。相反,陈洪岩的调查却表明家庭经济对学习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有学者还对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结构与学习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孩子的学习幸福感越高,正常家庭学生的学习幸福感高于离异家庭的学生[12]。余涵发现家庭氛围对高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家庭氛围的不和谐会影响高中生的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幸福感[10]

(2)个人因素

    马颖等的研究学习体验是直接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子。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不到积极情感,久之,必然厌倦学习。学习体验对学习主观幸福感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是社会压力、现有学习成绩乃至希望学习成绩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4~5]。甘雄[6~7]、付丽丽[5]也发现了相同的结论。陈洪岩[12]、刘儒德[3]研究发现,学习价值观对的学习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宋灵青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3]。此外不同归因方式对学习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13]

5.存在问题与展望

(1)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首先,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探讨分析,难以科学、准确地反映实际状况,而且研究大都采用横向测量,虽可以了解中学生在特定时段学习幸福感的特征,但无法揭示其发展的连续性。其次,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比较权威的中学生学习幸福感测量工具,大都采用一些自编问卷进行测量,而且问卷的维度差异较大,使用范围狭窄,仍需要进一步的修订。

(2)研究重心的失衡性

    目前对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在主观幸福感的理论视角下展开的,强调感性与快乐,偏重于享乐主义幸福观,缺乏理性主义幸福观视角下与之相关的幸福感理论的探讨;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对情感成分的分析较多,认知成分涉及较少。另外,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探究主要还停留在以人口学变量为主的客观因素方面,对于主观因素尤其是深层次的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在综合考虑学习幸福感的相关理论的同时,应加强对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内部因素的研究,注重考察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机制。

(3)具体学科研究的缺乏

    对于具体学科的学习幸福感研究缺乏,同时在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指导下对具体学科教学的研究缺乏。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一个整体性的研究,要想将研究结果运用于具体学科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具体学科学习幸福感的研究,同时加强学习幸福感在实践中的运用,做到切实的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满足感。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文学教育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