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美的旋律中成长―论幼儿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作用-教育论文
音乐是人类智能的“催化剂”。音乐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意境和形象及音乐创造中自由联想的特点,有利于人的创造思维的展开和创造热情的激发,它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历史上有许多伟人都曾得益于音乐,他们或从音乐中获得欢乐和力量,或从音乐中得到启发和灵感,或从音乐中找到理想和目标……具体到孩子来说,他们能从听听唱唱、敲敲打打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温馨;能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开阔思路,积极思维,热情创造;音乐还能剌激右脑,使之与左脑保持平衡与协调,减轻左脑的疲劳程度,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还能影响孩子的性格,明朗、轻快的音乐能使胆小怯懦的孩子变得热情开朗,优美、柔和的乐曲能让火爆性格的孩子变得恬静、文雅。音乐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声音是生活中人们用以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声调有触动人的感情的特殊作用。而音乐是用有组织的声音,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用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抒发、激励、表达人的感情的特长。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通过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并且使幼儿体会到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其次,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恰恰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必须遵守规则。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个性发展《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尽管目前许多幼儿园在音乐教材、教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音乐教育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模式,片面强调技能技巧的观念难以改变。即使是在幼儿主动感受、表现音乐的活动中,教师的主观行为依然起支配作用,幼儿的所感、所想、所为常常并非源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而是教师思想与意志的巧妙强加。幼儿虽然唱得动听、跳得优美,却不会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应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方式表达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从中体验出音乐教育是愉悦的本质。1、幼儿有表现的欲望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任何活动中都能不断在表现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动作体现出来。我们在平时的歌曲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幼儿在刚学新歌时,甚至在听教师范唱时,就跃跃欲试了,他们不时地手舞足蹈,这都反映了幼儿在感受的同时有表现和创造的欲望。2、让幼儿自由表现音乐幼儿可以为高兴而唱、为欢乐而舞。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怀着愉悦的心情、自由地、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启发引导,不断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但教师不可有太多的暗示与强求。
四、幼儿音乐教育的三大益处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艺术学博士、钢琴演奏家茅为蕙曾经说过:“如果当年不是父母坚持要我学琴,也许我会继续拍电影,做一名电影演员。成年后的我很感谢父母为我选择的音乐之路,仿佛给心灵打开了一扇美妙的门。现在国内许多幼儿都有条件接受音乐教育,这是非常幸运的,不管他们以后是否从事此专业,都将终生受益。”
幼儿从小接受音乐教育、受到音乐薰陶至少有三大益处:第一,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也许孩子将来不会从事与音乐相关的职业,但学过音乐的孩子一般能听得懂音乐、会欣赏音乐,而欣赏音乐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享受过程。第二,学音乐的这批孩子成长起来,对提高我们整个国民的文化素养会起到很大作用。国外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快,而文化相对滞后,当他们看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这种观念就会改变。第三,对于培育音乐演出市场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国内的高雅音乐市场并不景气,主要原因是能听得懂的观众还不多,一个从小就接受音乐教育的人,将来一定是这个市场的关注者和消费者。
五、“音乐的表情特征”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有力手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以声传情,以声动情,通过听者的听觉唤起内心的情绪反应。借助声音去形成情感意象。正是由于音乐的声音审美特征,必然会派生出它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一表情特征。音乐是表现型的艺术,是主情的艺术。黑格尔认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心情”。其实,只要我们留心便能够发现,音乐往往是与大自然及人类生活规律相关。它是用音乐这一手段间接的通过情绪传感的特殊方式表达人心底最真挚的情感。因此音乐往往被称为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最主要的是人们可以随着音乐所造就的意境,去任意发挥思想意识各异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也就是说可以跟随音乐产生自由的联想,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感受中去理解音乐而不必拘泥于作曲家的意图。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表现了安溢、详和宁静的氛围,似是月夜中的月亮忽明忽暗的穿梭。这些都是欣赏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或听者并不知道这个标题,也没有产生这样的情绪,而是在听的过程中打上了别的思想意识的印记。可见同一个音乐可产生不同的情绪、意境。所以音乐使人动情之处就是激发人的某种情绪,提供欣赏者可以自由联想的无比广阔的天地。音乐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人的心灵、情操始终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儿童刚刚开始感知世界,识别美丑,他们的思想境界虽不可能达到象音乐所表现的那样深远、丰富,但通过音乐教育却可以使他们逐渐地理解它,体会它,可使幼儿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开阔视野、丰富深化情感,与此同时形象思维的能力也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音乐是有表情的,人们可以随之任意想象,从而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认为“乐也者,郁于中而泄足于外者也”,他把音乐看成是内心情感的渲泄和外化。日本教育学家井深胜曾给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们放了一段很美的抒情乐曲,然后让孩子们随音乐展开想象,有的孩子说“我好象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一头水牛,一个小男孩骑在牛背上吹笛子”,当手风琴欢快的乐段出现时又说“小白兔在挑水,小猴在骑小车。”简单的孩子语言,道出了他们对音乐的简单理解和想象。在西方,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的多,以乐调传达感情力量浸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力、感受力是有极大的潜力的,经常让孩子去感受音乐,通过音乐
的表情特征启迪美化心灵,不但可以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亦可培养他们良好的修养。所以,充分利用音乐的表情性审美特征是达到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个人的心灵、情操的优美、高尚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前进的希望,利用音乐的审美特征让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对于提高幼儿音乐素质,使他们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具有着十分深远重要的意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