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技法面面观-文学论文

作者: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陈云新来源:原创日期:2012-02-24人气:1343

 一、巧取文题,用眼传神。
人最能表情达意的工具就是眼睛,所以鲁迅先生说,画人就要画眼睛。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有人将其比喻成眼睛,一篇文章最初进入读者视野的就是文章的题目。文题,或表明写作对象,或交代行文线索,或具有象征意义,或者提出观点,这是它的基本作用。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因而拟一个提掣全文、传神动人的标题是十分重要的,直接体现了写作者的智慧与匠心。
下面列举几种巧取文题的技巧:
1、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形象化。使读者对作者要论述的观点和阐述的道理有一个形象生动地的认识。
如2001年全国高考统一卷“诚信”话题,考生就将“诚信”这个抽象的概念比喻成具体的事物可以拍卖:《拍卖诚信》。
此外,诸如《提篮春光看妈妈》、《让奉献之树长青》、《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毅力,挡住诱惑的强堤》、《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必须跨过这道坎》、《送你一支康乃馨》、等都很好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命题。
2、引用语句。
引用人们熟悉的语句,既容易让人们理解,又使人感到你善于积累知识,文题富于文采。
如,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用“横看成岭侧成峰”为题,就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
这类作文同样较多:《草色遥看近却无》、《落红不是无情物》、《你让我感动》、《退一步海阔天空》。
3、演绎语句。
就是将一些俗语、成语、歌名、剧名、歌词、广告、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蜕变演绎后可做标题。如《诚信顶天,善良立地》,将诚信与善良作为顶天立地之本,《离开诚信的日子》(化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名)。
4、反弹琵琶。
运用反弹琵琶大的技法,提出一个与常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列举一个与众不同的现象,使读者看到文题后产生求异思维,这是作文创新的一个体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时正面无从下手,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异向思维”,来个反弹琵琶,焕然一新。
例如以“竞争”为话题:对待敌人,应该“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可是,往往没有对手,没有敌人,自己也就变得懒散而缺乏进取精神,是敌人催你进取、快速成长,可拟出《感谢你——我的敌人》。
其他的文题,如《孙悟空下岗记》、《爱我,别把我搂得太紧》、《失败者的魅力》、《感谢压力》、《美丽的疼痛》等都值得参考。
5、运用符号。
运用数字符号将几个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使读者对文章要论述的问题一目了然。
例如:“勤劳”话题——《“勤劳×高科技=致富”》;“诚信”的话题——《诚实+信用=财富》、《7—1=0》以特殊的等式为题,暗示了“诚信”这一个背囊的重要性,去掉了“诚信”,其他的“美貌、金钱、荣誉”等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团结”话题——《1+1>2》;“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6、凸显主题。
凸显主题就是将文章的主题在文章的标题中清晰地显现出来,让读者对你要论述的问题或所持观点一目了然。从而既避免了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又使写作很快入题,一挥而就。
 如《一步一生》、《万象人生,坚守自我》、《生活需要七色阳光》等等。
二、精彩开头,先声夺人。
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尤其是考场作文。因为老师在规定时间内要评阅许多篇文章,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一般都是大致浏览一遍。但是起码一点,首先看的便是第一段。所以临考写作时一定要写好开头段,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让老师不由自主的随着你的思路走。
1、开门见山。
文章开门见山,就让读者第一时间知道你要论述或者说明的问题是什么。不至于出现让人读了半天才感到冰山一角,甚至不知所云。若写议论文,把观点摆在开头,让评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要说什么。在考场特定环境中,把论点放在开头,有利于文章顺利展开,也有利于自己稳定思路,避免东拉西扯,不着要领。
如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运用排比、比喻。
开头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富于文采,给人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感受。
  “爱心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把爱心带给他人》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待人和善》
3、引用语句。
在开头引用名人名言、歌名、剧名、歌词、广告语等,使读者感受到你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关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似水年华》
4、设置悬念。
我们看一些侦破片,常常一开头呈现出的是犯罪现场,同时,被害人是谁,为什么被害,凶手是谁等一系列疑问在脑海中出现,令观众惊心动魄,这种手法就叫构成“悬念”。写记叙文的时候,不妨从绷紧读者心弦或激起他们疑问之处着笔,从而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开头就形成艺术魅力。 
(1)、运用设问构成悬念。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妈妈劈头就问:“那支羚羊哪儿去啦?”语气生硬,什么“羚羊”,妈妈问这干什么?这样,一下抓住读者,带出了故事。
  (2)、运用倒叙构成悬念。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开头这样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当读者读到此处,不禁要问:作者的父亲肯定有许多方面令作者不能忘怀,为何单单不忘他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读者造成很强的悬念,吸引读者到文中去找答案。
总的来说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
三、行文巧妙,构思独特。
文学作品是艺术,要艺术的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在行文构思时应当注重技巧,才能吸引批改老师目光,从而赢得高分。
1、采用小标题结构。
采用小标题结构既可以使自己要论述的问题条理化,又使文章篇幅紧凑,结构严谨。不会出现脱离主题。
例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人物评论“话题,有位考生在《“杂家”曹操》一文中分别以“诗人”、 “明君”、“军事家”为小标题将全文分三个部分论述,从而将曹操的人物形象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2、制造波澜。
在行文过程中,设置制造波澜,给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受,在一个个悬念中层层推进,最后才使读者心中悬着的巨石落地。
如《驿路梨花》一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三设悬念。首见“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花树林边”,“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一设悬念。见到“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 我们”视他为主人,抢着感谢。老人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 由此二设悬念;接着,老人讲述梨花姑娘的事,“ 我们”和老人见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哈尼小姑娘,感谢她盖了这间小茅屋。小姑娘指出“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这见间小屋呢? 由此三设悬念。文章就是这样“设悬念——误会——带出新悬念——再误会——再带出新悬念”,最后亮出底细,真相大白。这一系列悬念、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采用寓言童话的形式。
采用寓言童话的笔调,把动植物拟人化,让它们来看待世界的真、善、美,从而达到作者向人们阐述道理目的。
例如,2003年全国卷I“感情生疏与和对事物的认知” 话题作文中,一考生在《狼的辩护词》一文中讲述了森林法官审理狼吃羊羔的案件,处处折射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较强的劝喻意味,表现出考生的创造智慧和创新精神。文章的构思新颖,主题深刻,她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借狼之口对人类破坏自然和生态平衡的种种恶习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四、结尾含蓄,耐人寻味。
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头是一篇文章良好的开端,那么一个好的结尾就是一台精彩表演的最后压台。它不但承担着交代文章内容的发展结果、完整结构的任务,同时还要千方百计的画龙点睛,为进一步强化主题服务,因而好的结尾应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雄健有力且言有尽而意无穷。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好的结尾能使文章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令阅卷老师流连忘返,好的结尾还能给人以文章结构严谨,一气呵成之感。
      1.启发性结尾 。
这种结尾是作者在完成文章内容之后,从不同的侧面启发读者反思上面的故事,品味蕴涵于其中的道理,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思考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彭淑端的《为学》中的结尾:“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用反诘的形式,启发读者在“蜀鄙二僧”的故事中领悟“立志勤学”的道理;再如鲁迅的《故乡》的结尾: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描绘性结尾。
这种结尾主要通过对某种景物的具体描绘来制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浓烈气氛,让读者借助这种氛围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如鲁迅的《药》的结尾: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背后“哑――”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  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地飞走了。 ”
这种阴森的、凄凉的描绘所构成的浓烈悲剧气氛,与文章的主题构成了高度的和谐,耐人寻味。
3.呼应性结尾。
这种结尾的主要特征在于:篇末的收尾和文章的开篇构成呼应式统一,通过角度的变换,内容的扩充,感情的抒发等手法进一步深化主题。如李心田《永不忘记》的结尾: 
         “王翔考了477分,火车把他载往科技大学。潘老师拿着王翔送给她的那幅画像,她心底又 涌起那中特殊的感情:有爱,有怜,还有敬。同时她有加上一点:老师的责任。”
        结尾的“王翔考了477分,火车把他载往科技大学”,与文章的开头“王翔要上大学了。他考试的成绩是477分,被科技大学选去了”形成了和谐的照应。而结尾还告诉读者,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得有一股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还得有人间的真情,这就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