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先秦道家社会理想及其实现

作者:施青希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1-11人气:2693

一、道家的历史起源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25章)

二、老子的“小国寡民”

  通观《老子》一书,其理想社会的模式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为而治的社会控制原则

“无为而治”的产生是效法天道的结果,亦是老子所处时代的历史必然。无为不是一种现成的结果,而是一种方式或途径,即以“不为”的方式去为,是一种“无为之为”,“不治之治”。道家不可能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远离政治,放任自流,其实他们是最大的治者,只不过是以无为的方式而为。

2、“抱朴守真”的社会道德风尚

“抱”即为持守,“真”与“朴”同义。“守”与“抱”意同。“抱朴守真”为持守朴质无华的本真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强调尊重万物的本性,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否定了任何超自然力量的主宰,在于保持自然本真、淡泊名利的心态和提升平和安宁、自由自得的境界。但是,它的消极性也是明显的,它过分强调了客观性和顺从自然的一面,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损余补缺”的平均主义

老子的社会思想,他以“天之道”来与“人之道”作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他要求人类社会也应当改变这种现象,效法自然界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以奉天下”,体现了他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际平等的观念。

三、 庄子的“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

庄子在其著作《马蹄篇》、《天运》中对其“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都作了描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静虚无为”的社会控制原则

《庄子》继承了《老子》“无为”的治世主张,亦认为治理社会应顺应自然,因为天道自然无为。

  庄子的思考更进一步,他说,我们对于世间是不必斤斤计较,事事认真的,世人既不必为失败而惋惜痛苦,也不必为胜利而沾沾自喜,较真是没有意义的。庄子学派已经从精神上化解了烦恼人生,到了这个境界,就个人方面来讲,人们对“道”回归只有一步之遥了。 

2、“至亲至仁”的理想人伦关系

《天运》中记载了大宰荡向庄子请教关于仁教的问题。

他认为最高境界的仁就是没有亲。用恭敬的态度来行孝容易,以爱的本心来行孝困难;用爱的本心来行孝容易,用虚静淡泊的态度对待双亲困难;虚静淡泊地对待双亲容易,使双亲也能虚静淡泊地对待自己困难;一并虚静淡泊地对待天下之人容易,使天下之人能一并忘却自我困难。

  庄子在孔子的“仁”的基础发展为以“道”为核心的伦理体系, 提倡更高标准的“大仁”、“大义”、“至仁”、“至亲”、“至礼”、“至孝”。 

3、“共利”、“共给”的社会财富论

“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庄子·天地》)。庄子怀有一颗炽热激动的心,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一直努力奋斗着。 

四、先秦道家理想社会的实现方式

1、无为而治

道家的“无为政治”是针对有为政治带来的人性异化和社会恶果而提出的。

道家无为政治要求为政者自然无为,对万物和臣民不加干扰,让他们顺其自然而生长和发展。道家看到了“民”在治世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将人民对政权的反应方式作为区分治世模式优劣的标准:“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因此,为政者应尽量避免让百姓产生这种“不畏威”的心态,即“轻死”的心态。

     2、致虚守静。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至虚”是指 “无事”“好静”,亦即要求为政者清净无事,政令保持相对稳定,减少劳民伤财之事,不烦扰百姓。 

为政者无论治身还是治国,均亦清心寡欲,他们希望君王将感官欲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3、贵柔不争

即是指君王顺物之性、因人之情而制定和实施其为政纲领和法令政策,不以其主观意志而强作妄为,如此才能做到“我无为而民自化”(《道德经》57章)。并认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政者“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29章),所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4、绝仁弃义,绝圣弃智

仁义贤智等是人性的异化,社会的各种仁义制度、道德规范,乃至人的智慧,都是人的淳朴本性的丧失和自我异化的产物。可以说“有仁义,大道废:有大伪,智慧出;有孝慈,六亲不和;有忠臣,国家昏乱。”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