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红网工程”为抓手,加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冀娟 陈兵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2-19人气:1104

为了不断提升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工作,2012年2月13日,团中央下发了《2012年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要求共青团学校工作要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学校共青团“红网工程”为重点,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和创新思想引领工作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开展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网络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引领的能力和水平。“红网工程”作为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对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虚拟性,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产生的网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匿名性特征,“9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中重要的行为主体,外在表现为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网络行为,内在则表现为当代“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新特点,直接体现“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喜欢批判且具有社会责任感

 “90后”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自信敏感、个性张扬,更加认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90后”大学生表现得批判精神十足,但是在网络生活中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规范,部分“90后”大学生容易对某一关注事件批判过度,形成“网络暴力”或者塑就部分“90后”大学生悲观失望的社会态度。

(二)依赖网络但容易接受新思想

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5.13亿中国网民中,20—29岁的网民占29.8%,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30.2%。”统计数据表明:当代“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90后”大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对网络产生过分依赖。但是由于“90后”思想较为开放、好奇心强等认知因素的作用,“90后”大学生容易在网络依赖的过程中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三)网络不当行为不断涌现

部分“90后”大学生的网络不当行为是由于网络生活的特征和大学生追求刺激的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行为主体可以随意的宣泄和表达自己情感而摆脱了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网络不当行为的产生。网络不当行为不断涌现有碍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高校“红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2012年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要求学校共青团系统要积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及时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积极抢占工作新阵地和制高点,大力实施共青团“红网工程”,把共青团“红网工程”作为深化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抓手与方式创新,以此作为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要求的有效贯彻与具体落实。当前,高校“红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90后”大学生变得更理性、更务实,他们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个性色彩,但另一方面,网络又深刻影响着其思想和行为。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90后”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产生多样性的影响,如何运用崭新的教育载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二)“红网工程”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网工程”作为高校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不具备的突出优点。其一,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其二,能够较大幅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红网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当今时代是改革的时代,是各类价值观念交互碰撞的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江泽民指出:“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而高校的“红网工程”建设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恩格斯说“就个别人而言,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红网工程”的开放包容性、互动灵活性、直观形象性和生动趣味性等特征能够有效的激发“90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9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红网工程”开放互动的强大功能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以“红网工程”为抓手,加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07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同时,《2012年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要求“红网工程”建设要根据校园生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联合学生关注度、参与度较高的媒体,打造贴近学生的时尚品牌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渗透和强化正面思想引导。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软硬件优势,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核心目标,以主题鲜明的网络文化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共青团“红网工程”,使互联网成为思想引领的新媒体、组织动员的新途径、服务学生的新工具、开展工作的新平台,实现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工作格局。

结合郑州大学“红网建设”工程的经验,笔者认为,以“红网工程”为抓手,加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切实加强“青”字号网络阵地建设,以快速高效的通讯网络覆盖青年

切实加强“青”字号网络阵地建设,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面覆盖是做好网络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青”字号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校团委要发挥其主导主用,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工、全校联网、扁平高效”的原则,建立了以门户网站、电子邮件、校信通、博客、QQ、手机媒介为载体、以校团委为枢纽、以各基层团委为分支、以各班级团支部为骨干节点的信息联络体系,实现对“90后”团员青年的全面覆盖。

其一,以“青”字号网站为基础,夯实共青团网络阵地。

其二,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共青团的网络“组织存在”。

其三,以共青团QQ群、飞信群为载体,全面激活基层工作。

其四,以“电子团员证”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团建信息化建设,实现共青团组织管理创新和共青团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

(二)深入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以主题鲜明的网络教育活动吸引青年

活动载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主体鲜明的网络教育活动吸引青年。近年来,郑州大学校团委以“郑州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为统揽,开展了主体鲜明的网络教育活动。如:网络文明与青少年教育座谈会、校园flash设计大赛、“缤纷网络展风采,梦想启航E时代”网络风采展示活动、网络歌手大赛、网络征文大赛、“聚焦希望——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设计大赛、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法在我心中”网上知识竞赛、“知荣明耻”公益作品设计大赛、电脑装机大赛、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等,参与人数近20万余人。

(三)全面把握青年多样化的网络文化需求,以丰富高雅的网络文化活动服务青年

网络活动已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信息获取、人际交流,还是学习娱乐、意愿表达,广大“90后”青年学生越来越习惯网络的形式。青年多样化的网络文化需求,校团委要积极利用网络阵地,以丰富高雅的网络文化活动服务青年。

(四)大力实施绿色网络行动和未成年人网脉工程,以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青年

“90后”大学生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其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欠缺,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呈现出萎靡不振,丧失自我的状态,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校团委作为“红网建设”工程的主体,要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大力实施了“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和“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开展“网络美德排行榜”、“最受青年喜爱的绿色网站”评选、“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大型签名等活动,建设互联网内容导航平台,积极探索创建青年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的新途径。

(五)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以及时全面的网络服务维护青年

校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在全校各级学生会建立网络信息中心。为各班级团支部配备网络委员,选拔出一批“政治可靠、思想健康、行为端正、技术过硬”的网络人才组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员、网络策划员、网络技术员等完善的网络工作者队伍,并聘请专业教师做他们的顾问,定期对他们进行网络相关知识培训,及时解答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证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已经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新资源、新阵地、新抓手,今将更加重视“红网工程”的建设、组织、应用和管理,进一步以快速高效的通讯网络覆盖青年、以主题鲜明的网络教育活动吸引青年、以丰富高雅的网络文化活动服务青年、以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青年和以及时全面的网络服务维护青年,努力使“红网工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青年学生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红网工程”作为新时期团组织服务、教育、组织、引导、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和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要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以“红网工程”服务青年、服务团建的新模式,不断开创“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