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研究-科技论文
作者: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系—张丽萍来源:原创日期:2012-04-09人气:1894
陕西省地热资源规模大、储备多,有着优厚的地热资源条件。近几年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了显著的成效。
一、地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目前地热能的利用发展很快,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却才始于20世纪中期。地热能的利用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不同温度的地热资源利用的范围如下:
1、200〜400”之间的地热资源可用于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等;
2、150〜200。〇可用于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工业热加工等;
3、100〜150”可用于供暖,制冷,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等;
4、50〜100”1可用于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工业干燥等;
5、20〜50”1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等
如果地热资源的温度足够高,利用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发电。这样,既可供给公共电网,也可为当地的工业加工提供动力。
二、地热能利用在以下四方面起重要作用
1、用于发电
发电是陕西省地热利用的最重要的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可首先应用于发电。地热发电有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种方式。
〔1〕蒸汽型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这种方式很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有限,且大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难度大,所以发展受到限制。
(之)热水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是目前地热发电的主要方式。地热水则从热交换器回灌到地层。这种系统多适用于含盐量大、腐蚀性强和不凝结气体含量高的地热资源。
地热发电的前景是研究如何开发储量大的干热岩资源。其关键技术是能否将深井打入干热岩层中。
2、地热供暖
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这种资源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效益高,
因此受到重视。陕西省地热地处秦岭山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为我省地热供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经。
3、地热务农
地热在陕西省农业中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阔。利用地热水养鱼,在一定水温下可加速鱼的育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建造温室,种菜和养花等;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等。将地热能用于农业在陕西省日益广泛,各地还利用地热大力发展养殖业。
4、旅游疗养
温泉旅游是最古老的休闲度假方式之一,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温泉旅游仍是目前主要的度假旅游主题之一。温泉对早期的皮肤病、高血压、痛风、风湿病、动脉硬化、心肌炎、关节炎、肌劳损等均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在我省充分发展温泉疗养行业是大有可为的。同时可以依托温泉,发掘地方特色,突显生态特点,将地热的开发提升到以温泉为主题的层面,一个多功能全天候的温泉旅游大省。
三、地热能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开发的几点建议
针对地热能开发的问题及地热利用的现状提出陕西省地热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1、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地热资源的统一管理
编制开发利用与保护办法,合理配置地热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开采,分层分质利用。注重地热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合理开发以降低尾水排放温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开展地热流体动态监测工作,加强地热尾水回灌率,有助于减少地面的沉积并可对热田补充水源;对废水及排出气体进行及时处理,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在井口要安装能抗腐蚀的消声器。必须注意经常除垢。
2、大力引进先进开发技术。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消耗的指导思想,把开发地热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地热开采利用的技术研究工作,将地热资源精心打造成最适合陕西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构建新型管理机制
设立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经费,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明确农民投资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投入资本的积极性,通过制定很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能源项目建设。
4、全力以赴创建“陕西地热城”。
从现在开始,积极发展陕西地热资源的优势,加快实施地热开发与养生保健、足疗等产业一体化,推出新项目,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条件、历史文化,提高我省地热产业的知名度。
5、建设陕西省示范亮点工程。借鉴外地地热开发先进经验,选择一批亮点工程,带动整个省的地热开发。
6、围绕国家及省部下达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以及满足农民对农村可再生能源科技产品的需求,积极兴办行业协会、技术服务站、能源技术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不断拓展产业化发展空间,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化服务网络,为推动农村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7、合理开采,有效保护,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地热资源是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同时又是有限的资源,其补给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总之,我省的地热资源丰富,虽然高热资源不多,地区局限性比较大,但是,地热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工作已经走上正规。在未来的几十年,地热资源将会被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造福人类。
一、地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目前地热能的利用发展很快,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却才始于20世纪中期。地热能的利用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不同温度的地热资源利用的范围如下:
1、200〜400”之间的地热资源可用于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等;
2、150〜200。〇可用于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工业热加工等;
3、100〜150”可用于供暖,制冷,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等;
4、50〜100”1可用于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工业干燥等;
5、20〜50”1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等
如果地热资源的温度足够高,利用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发电。这样,既可供给公共电网,也可为当地的工业加工提供动力。
二、地热能利用在以下四方面起重要作用
1、用于发电
发电是陕西省地热利用的最重要的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可首先应用于发电。地热发电有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种方式。
〔1〕蒸汽型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这种方式很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有限,且大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难度大,所以发展受到限制。
(之)热水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是目前地热发电的主要方式。地热水则从热交换器回灌到地层。这种系统多适用于含盐量大、腐蚀性强和不凝结气体含量高的地热资源。
地热发电的前景是研究如何开发储量大的干热岩资源。其关键技术是能否将深井打入干热岩层中。
2、地热供暖
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这种资源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效益高,
因此受到重视。陕西省地热地处秦岭山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为我省地热供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经。
3、地热务农
地热在陕西省农业中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阔。利用地热水养鱼,在一定水温下可加速鱼的育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建造温室,种菜和养花等;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等。将地热能用于农业在陕西省日益广泛,各地还利用地热大力发展养殖业。
4、旅游疗养
温泉旅游是最古老的休闲度假方式之一,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温泉旅游仍是目前主要的度假旅游主题之一。温泉对早期的皮肤病、高血压、痛风、风湿病、动脉硬化、心肌炎、关节炎、肌劳损等均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在我省充分发展温泉疗养行业是大有可为的。同时可以依托温泉,发掘地方特色,突显生态特点,将地热的开发提升到以温泉为主题的层面,一个多功能全天候的温泉旅游大省。
三、地热能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开发的几点建议
针对地热能开发的问题及地热利用的现状提出陕西省地热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1、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地热资源的统一管理
编制开发利用与保护办法,合理配置地热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开采,分层分质利用。注重地热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合理开发以降低尾水排放温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开展地热流体动态监测工作,加强地热尾水回灌率,有助于减少地面的沉积并可对热田补充水源;对废水及排出气体进行及时处理,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在井口要安装能抗腐蚀的消声器。必须注意经常除垢。
2、大力引进先进开发技术。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消耗的指导思想,把开发地热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地热开采利用的技术研究工作,将地热资源精心打造成最适合陕西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构建新型管理机制
设立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经费,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明确农民投资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投入资本的积极性,通过制定很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能源项目建设。
4、全力以赴创建“陕西地热城”。
从现在开始,积极发展陕西地热资源的优势,加快实施地热开发与养生保健、足疗等产业一体化,推出新项目,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条件、历史文化,提高我省地热产业的知名度。
5、建设陕西省示范亮点工程。借鉴外地地热开发先进经验,选择一批亮点工程,带动整个省的地热开发。
6、围绕国家及省部下达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以及满足农民对农村可再生能源科技产品的需求,积极兴办行业协会、技术服务站、能源技术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不断拓展产业化发展空间,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化服务网络,为推动农村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7、合理开采,有效保护,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地热资源是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同时又是有限的资源,其补给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总之,我省的地热资源丰富,虽然高热资源不多,地区局限性比较大,但是,地热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工作已经走上正规。在未来的几十年,地热资源将会被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造福人类。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