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精彩的“电影语言”-语言论文
作者:谢妙婉来源:原创日期:2012-07-05人气:939
如果说,上组画面是“以静写动”的话,那么下面的这一幻想“镜头”便是“以动写静”了。
“马儿沌沌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莺莺深情的眼睛——化入——幻觉):画面上,马儿正缓慢地行,四周一片静寂。马车轮子“咕扎咕扎”的声响,更衬托出这种静的氛围。这时,如果“镜头”拉近的话,必是崔莺莺噙泪的一双眼睛……忽一声“我走了,保重!”带走了一腔相思,万种挂念。于是,作者又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遥望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一个表情凄婉,形神惆怅的莺莺望郎的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一种“念去去千里烟波……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调沁透了“观众”的心怀。
这一组幻觉镜头,因“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之情而生,是莺莺脑中的“别前梦”,相当于电影手法上的“化入幻景”,生动而真切地把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剖析出来,在人物刻画上,的确是“化情于象”之妙笔。
紧接着,画面化出,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
一段描写之后,作者又运用了象征意义蒙太奇手法:一边是“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一边是“酒席上斜签(斜着身子)著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这种黄叶纷飞,枯草遍地的景象与斜身而坐,形容憔悴的形象相衬,可谓人景相映,静中见情,这种表现手法在现代电影中屡见不鲜。
通读全折,感觉“电影蒙太奇手法”贯串其间。有人物细节的“电影特写”:“阁泪汪汪不敢垂”,“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有往事的“回忆镜头”(化入):“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摧”;有影片视觉艺术上的“联感”:“暖溶溶玉醅(美酒),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有画面人物情态的对照:“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最为精彩的,是这一折的结尾——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这一段,“镜头”缓慢地移动着,依次出现在眼前的是: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这一组“镜头”,感染给你的是一种淡淡的离绪,凄怨的情思,令人不禁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说这是一段神妙的极为精彩的“电影语言”,我想不算过分。尤其是最后一句,那一声“马嘶”,冲破了画面上的沉寂,却又衬托出那种“两相无语两相忧”的动人心肠的“默静”,与《天净沙·秋思》相比,这一笔堪称神来之笔,现代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会不会是从这些诗文中得到启发而总结出来的?
再看结尾——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短短几句,一远景镜头;群山、夕阳。一画外音:泪随江水去,愁逐白云飞。这满腔的离情别意,就算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车儿,又如何能载得起……由此,我认为可以给该剧定个结尾——画面定格:夕阳、群山、走远了的马车儿。(画外音)
综观《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我认为,该折之所以备受称赞,除了情景交融,辞句精美外,艺术上“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马儿沌沌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莺莺深情的眼睛——化入——幻觉):画面上,马儿正缓慢地行,四周一片静寂。马车轮子“咕扎咕扎”的声响,更衬托出这种静的氛围。这时,如果“镜头”拉近的话,必是崔莺莺噙泪的一双眼睛……忽一声“我走了,保重!”带走了一腔相思,万种挂念。于是,作者又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遥望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一个表情凄婉,形神惆怅的莺莺望郎的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一种“念去去千里烟波……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调沁透了“观众”的心怀。
这一组幻觉镜头,因“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之情而生,是莺莺脑中的“别前梦”,相当于电影手法上的“化入幻景”,生动而真切地把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剖析出来,在人物刻画上,的确是“化情于象”之妙笔。
紧接着,画面化出,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
一段描写之后,作者又运用了象征意义蒙太奇手法:一边是“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一边是“酒席上斜签(斜着身子)著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这种黄叶纷飞,枯草遍地的景象与斜身而坐,形容憔悴的形象相衬,可谓人景相映,静中见情,这种表现手法在现代电影中屡见不鲜。
通读全折,感觉“电影蒙太奇手法”贯串其间。有人物细节的“电影特写”:“阁泪汪汪不敢垂”,“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有往事的“回忆镜头”(化入):“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摧”;有影片视觉艺术上的“联感”:“暖溶溶玉醅(美酒),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有画面人物情态的对照:“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最为精彩的,是这一折的结尾——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这一段,“镜头”缓慢地移动着,依次出现在眼前的是: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这一组“镜头”,感染给你的是一种淡淡的离绪,凄怨的情思,令人不禁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说这是一段神妙的极为精彩的“电影语言”,我想不算过分。尤其是最后一句,那一声“马嘶”,冲破了画面上的沉寂,却又衬托出那种“两相无语两相忧”的动人心肠的“默静”,与《天净沙·秋思》相比,这一笔堪称神来之笔,现代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会不会是从这些诗文中得到启发而总结出来的?
再看结尾——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短短几句,一远景镜头;群山、夕阳。一画外音:泪随江水去,愁逐白云飞。这满腔的离情别意,就算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车儿,又如何能载得起……由此,我认为可以给该剧定个结尾——画面定格:夕阳、群山、走远了的马车儿。(画外音)
综观《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我认为,该折之所以备受称赞,除了情景交融,辞句精美外,艺术上“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