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地理试题中隐含信息的挖掘-试题研究论文发表
江苏高考地理测试能力要求学生会“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具体来说,显性信息包括试题提供的地理事物、区域、数据、图名图例等,隐含信息是指根据显性信息经过挖掘而获得的地理信息,或试题中没有直接给出,但学生应具备的比较基础的地理信息。快速、全面、准确挖掘试题中的隐含信息是顺利答题、正确答题的基础和保证。下面以2011年苏州市高三模拟考试试题为例,谈谈地理试题中隐含信息的挖掘。
1、获取文字信息
文字是隐含信息的重要载体。许多信息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这就要求考生对文字信息进行认真反复的阅读,找出关键词,挖掘出解题所需的隐含信息。
例1:(2011年苏州市二模21、22题)据统计,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2.5%。图12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流向变化情况。据图回答21——22题。
21. 2009年,农民工主要流向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沿海地区
22. 针对材料反映的现象,东部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A.降低生活成本 B.加快产业升级
C. 改善投资环境 D.提高农民工待遇
答案:21. AD 22.BD
解析:本题组的得分率,尤其21题很低。笔者任教班级共有29人,其中15人选BC,1人选CD,13人正确。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忽视了题干中的“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2.5%”和“图12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流向变化情况”文字信息,只重视读图12了,错误的将图理解为“农民工总数的变化”了。只要找出并抓住“东部地区”、“62.5%”和“流向变化”等关键词,就能挖掘出解题所需的隐含信息,进而正确答题。
2、关注数据信息
例2:(2011年苏州市一模30.D题)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图20) 材料二:甲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联图(图21)
(1)材料2中①表示 ,② 表示 ;受盛行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向 (方向)扩展。
(2)图中乙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造成的直接结果是 。
答案:(1)土地荒漠化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西南 (2)雨林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变暖、洪水频发等
解析:本题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如下表:
类型 |
显性信息 |
隐含信息 |
经度、 纬度 |
甲位于10°N到15°N之间,15°E到20°E之间 |
非洲的经度范围是17°W到51°E,纬度范围是35°S到37°N;甲、乙位于非洲;甲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甲地的盛行风为东北信风或东北风;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
乙位于0°到10°N之间,10°E到15°E之间 | ||
数据 |
甲地年降水量大于200毫米,且小于400毫米 |
甲地的植被为草原或荒漠草原 |
乙地年降水量大于4000毫米 |
乙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雨林破坏 | |
文字 |
单纯追求农畜产品产量 |
若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② 表示“过度开垦”;若单纯追求“畜”产品产量,② 表示“过度放牧” |
通过对题目中的经纬度的度数、年降水量的大小等数据的判读和推理,可以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气候类型、存在的环境问题等隐含信息,解题思路也逐渐清晰明朗,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炼图像信息
2011年苏州市一模试卷中共有21幅图,二模试卷中共有26幅图,有些图像中隐含信息非常丰富。在解题中要充分提炼图像信息,并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例3:(2011年苏州市二模9、10题)图6为某三角洲上的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1月输送到泥沙少于7月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10. 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 C 10.D
解析:题干中有“某三角洲”“河面的平均宽度”等显性信息,图6中有“36°S”、“与1月比较,7月河面的平均宽度较宽” 、“甲乙之间的河道宽度小于丙丁之间的河道宽度”等显性信息。可挖掘出如下隐含信息:与1月比较,7月该河上游及附近地区降水较多,水量较大,搬运能力较强,输送泥沙较多;水循环较活跃。 从“某三角洲”、“36°S”可以挖掘出“7月为当地冬季 ,1月为当地夏季”、“该地位于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的隐含信息,所以第9题的答案为C。对于第10题,从图6中可以挖掘出“甲丁位于河流的凸岸,乙丙位于河流的凹岸”的隐含信息。由于凸岸以堆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排除B、C选项。根据“甲乙之间的河道宽度小于丙丁之间的河道宽度”,可以推出“与甲处相比,丁处水流流速较小,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堆积作用较显著”。同时,在丙、丁两岸中,流水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向丙岸。综合得出正确答案为D。本题组中隐含信息较多,只有深入挖掘,逐步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促成图图转换
例4:(2011年苏州市一模19题)图 8 中图甲和图乙是同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 19题。
19.有关此时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Q地大于M地 B.自转线速度Q地小于M地
C.M地的白昼长度为14小时 D.Q地位于M地的西北方向
答案:BC
解析:可将原图转换为下图。本题先将学生感到陌生的图转换为熟悉的图,由局部图补为全部图,将两幅图合并到一幅图中,然后提取隐含信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结合上图可知:正午太阳高度Q地小于M地,Q地位于M地的东北方向。如果考生不能成功的进行图图转换,挖掘出上述隐性信息,得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5、分析表格信息
在表格分析题中,表格通常有较多的行数、列数。要仔细分析表格信息,明确从哪一行、哪一列中才能提取关键信息,然后经过简单计算、对比分析、逻辑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例5:(2011年苏州市二模8题删减)马斯达尔位于西亚国家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24°N,54°E)的郊外。表1为马斯达尔(1977——2007年)的气候资料。回答第8题。
月份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均温℃ |
18.8 |
19.6 |
22.6 |
26.4 |
30.4 |
32.3 |
33.8 |
34.0 |
32.2 |
28.8 |
24.5 |
20.8 |
平均降水量mm |
7.0 |
21.2 |
14.5 |
6.1 |
1.3 |
0 |
微量 |
1.5 |
0 |
微量 |
0.3 |
5.2 |
8.下列关于马斯达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2月季风带来降水 B.属于地中海气候
C.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D.8月受东南信风影响
答案:C
解析:表1共有3行13列,根据气候类型的判读步骤:首先“确定半球”,可以从第2行“均温”中的第2列和第8列对比中得出:1月月均温低于7月月均温,推出马斯达尔位于北半球,这与题干中阿布扎比的经纬度相吻合。再次“以温定带”,从第2行第2列提取“1月月均温为18.8℃”的关键信息,挖掘出“最冷月月均温大于15℃”的隐含信息,判断出该地位于热带。最后“以水定型”,从第3行所有列提取“每月降水量”的具体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挖掘出“年降水量<200mm”的隐含信息,判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进而排除A、B、D。
只要重视隐含信息的挖掘,关注文字、数据、图像、表格信息,找到切入点、突破口,善于挖掘,全面挖掘,慧眼识题,隐含信息终将原形毕露,无处藏身。对于挖掘地理试题中隐含信息,只有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训练指导,未雨绸缪;在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中重视归纳总结,亡羊补牢;才能确保在高考中得心应手,胜券在握。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