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之普及教育-教育论文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是同步发展的,普及教育是现代工业的产物。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普通民众无权接受教育。作为主要面向工农群众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现代学校的产生是分两条路线进行的:一轨是自上而下地发展,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另一轨是自下而上地发展,由小学(及职业学校)到中学(及职业学校),并延至今天的短期大学。前一轨是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教育系统,针对少数贵族子弟;而后一轨则是群众性的现代教育系统,面向大多数劳动人民子女。这就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双轨学制。为解决贫民子女和工人子弟的教育问题,17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以培养和训练雇佣劳动者为目的的“作业学校”、“主日学校”、“贫民学校”。虽然双轨制因其历史局限性,但在产生之初,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为劳动人民子女打开了文化教育之门,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工业革命产生了普及教育的强烈要求,机器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初步读写算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知识,推动了以劳动人民子女为教育对象的小学教育的发展。欧美诸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相继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世纪后半叶,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据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强制性和免费性都普及了初等教育。
1763年腓特烈大帝颁布《地方学校通则》,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上学,直到学生在宗教、阅读、写作和基础算术上达到规定的标准为止。该法使普鲁士的人们开始习惯于义务教育,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1833年,法国颁布《基佐法》普及初等教育,1881年和1882年《费里法案》确立了国民教育的义务性、免费性和世俗化。为使儿童免于过重的体力劳动,19世纪英国颁布系列《工厂法》规定义务就学。1846年《工厂法》规定:14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受初等教育,否则不能进入工厂做工,进一步明确“工人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且是劳动条件之一。”马克思这样评价《工厂法》的意义:“尽管工厂法的教育条款整个说来是微不足道的,但还是把初等教育宣布为劳动的强制性条件。这一条款的成就第一次证明了智育和体育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可能性。”
职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普及,而且也成为普及中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着手恢复或重建本国的教育制度时都将扩大教育规模和普及中等教育作为主要目标,同时还加强对退伍军人的职业培训,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而单靠升学导向的传统中学难以实现这个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成为普及中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英国《1944年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互不衔接的双轨学制,保障了20年代就产生的“人人都能接受中等教育”这一理想在战后的实现,改变了过去文法中学一统中等教育天下的局面。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社区学院中职业教育的比重超过一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职业教育在推进教育民主,使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有的最基本权利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都成为普及教育的中坚力量。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