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语文论文
作者:刘方则来源:原创日期:2012-09-20人气:936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敞开心扉,彼此接纳与分享,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才能形成一种民主的体验的教学生态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宽松环境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很好地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在语文教材里,课文的作者正是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就了一篇篇脍炙人口、千古流芳的名篇佳作。如大诗人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叹,杜甫诗中对祖国大好河山一草一木的描写……这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象积累的原型。在课堂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永远也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课文的作者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阅历体验、文学修养都不一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语文教学中,就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搭桥铺路,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学作品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因此,在学习老舍的散文名篇《想北平》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去领悟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把自己的家园之思和老舍的家园之思联系在一起,把与文本的对话,变成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脑海里便如同电影镜头一样,出现一幅活生生的画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再造想象。
三、激活文字,创设形象,丰富学生体验
语文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书,学会对大量信息地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激活文字、创设形象,加深理解和体验,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其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思想意蕴,足以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
如欣赏郁达夫的《江南的冬天》第三自然段:“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怎样赏析这段文字呢?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作者写的是江南的冬天,为什么会说“渐入中年,又爱上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作者是在赞美秋天吗?作者为什么又说“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作者显然是在拿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相比较,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顺着作者的思绪,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冬天,在江南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有一种说不出的悠闲……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贴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优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江南冬天“明朗”的韵味。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脱颖而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因此,在学习老舍的散文名篇《想北平》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去领悟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把自己的家园之思和老舍的家园之思联系在一起,把与文本的对话,变成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脑海里便如同电影镜头一样,出现一幅活生生的画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再造想象。
三、激活文字,创设形象,丰富学生体验
语文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书,学会对大量信息地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激活文字、创设形象,加深理解和体验,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其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思想意蕴,足以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
如欣赏郁达夫的《江南的冬天》第三自然段:“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怎样赏析这段文字呢?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作者写的是江南的冬天,为什么会说“渐入中年,又爱上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作者是在赞美秋天吗?作者为什么又说“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作者显然是在拿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相比较,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顺着作者的思绪,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冬天,在江南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有一种说不出的悠闲……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贴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优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江南冬天“明朗”的韵味。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脱颖而出。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