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生态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10-28人气:1175
摘要:按照生态教育学的理论,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学生和教学文本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和要素。教学就其本身来说就是要实现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以此为指导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思想,在教学过程加大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互通、共同成长的最佳场所。

关键词:生态;初中语文;生态课堂

一、基于生态理论的语文课堂概述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研究内容的学科。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被英国科学家坦斯利提出之后,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快,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已经被人们用到了人文学科之中。现在我们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外界环境组成的整体,而生态学的精髓是实现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和谐发展。

今天,“生态”已经成为了一个再时尚不过的词语了,原生态旅游、原生态唱法、原生态食品……似乎原生态无所不入。面对这一系列的“原生态”,笔者在想: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是不是也需要返璞归真创建原生态的课堂呢?如果是的话,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原生态”的呢?笔者以为,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说,要实现“原生态”就要剔除一切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作为教学的最终任务,而不是培养一个个的垃圾知识的容器和考试分数的奴隶;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原生态”就是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唱响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主旋律;就教学方法来说,“原生态”就是要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目不转睛地听的局面,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之中掌握语文的基础与关键。

由上述内容可见,生态的语文课堂就是以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的观点作为指导,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语文教学,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如此说来,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加大对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互通、共同成长的最佳场所。可以说在这种课堂之上,处处洋溢的是生命的光辉和和谐的生态之美。

二、生态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分析

与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相比,生态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从教学内容上看,生态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不再仅仅将目光放在“双基”之上。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我们注重的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其基本技能。这无疑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我们也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如果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让其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而从理论上来说,对学生而言,只有对其今后的发展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才是真正的用的,这对我们的教学来说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因此,我们的生态课堂就应该在关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其人格、态度的培养。在我们看来,一个个的学生个体不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整体,我们应该以完整的时空观为指导,为其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

2.从课堂结构和学习方式上来看,自主、合作、探究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之中,我们课堂教学的统一模式为“授——受”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可概括为听讲——记忆——再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之下,完全没有一点儿自主性。而在生态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之上,我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来看,致力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合作、交流成了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对比看来,我们不再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再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而是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获取知识。

3.从教学的构成要素上看,学生和文本被放在了与教师同等的主体地位上。按照生态理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学生和文本。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被学生当成是权威的标准答案,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怀疑,学生只能全盘接受教师的讲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会对学生学习的心灵健康和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伤害;而权威答案也会使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不同人对同一文本的理解极有可能存在着差异。构建生态化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力促教学的三个主体之间实现平等的对话,注重课堂教学之中生成性的学习内容。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挑战:(1)教师应该放弃自己是课堂教学主宰者的观念,而应该成为平等的首席;(2)应该放弃自己是知识传授者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人格的培育者;(3)实现课堂教学由单方面传递向多方对话的转变。

三、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中,生态文明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体现出社会的发展趋势来。从这方面来看,以往单一的课堂模式、机械的课程设置和僵硬的评价方法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

2.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实现语文课堂的生态化。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经过教师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变得生机勃勃了。但是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我们往往将系统、鲜活的文章肢解为字、词、句、段和逻辑修辞,分门别类的训练依然在大行其道,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中形成了极强的解词、造句、分析、改错能力,但却无法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对优美的篇章做出简单的鉴赏,更说不上对学生进行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将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硬生生地变成了一个个的试题,大大缩小了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之中个性的体现,学生完全被淹没在无边无涯的题海之中,语文教学成了出题、做题的地方。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但没有得到提高,还妨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由此可见,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到了不彻底改革不行的程度了。

3.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加大对学生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的关注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容推卸的责任。毫无疑问,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但是与其它的工具不同的是,语言之中还体现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感知方式和思想,反映出了人们对世界的态度。正如维特根其坦所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是人类生命的一种体现,学习语言是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相伴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鞭之中收纳了大量的精典的文学作品,这其中鲜明地表现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之中生命状态的关心、对社会当中人们的不同的心态的思考,进而得出了对人生、社会的感悟。由此可见,语言本身就充满着对人性生成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学的视点放到生命的本原,真正地将其视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个体来对待,从生命的本原来审视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将教学的宗旨定位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同出一辙的。不仅如此,就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语文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四、生态化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初中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努力将课堂转变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的舞台,将课堂秘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构建生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呢?

1.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动起来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进行感情投资。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只有教学方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精神需要之时才会变得高效。就学科性质来说,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强化人文意识,在教学上做到有情之人,让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实行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让学生乐于动起来

(1)注意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做到让学生“心动”。所谓的“心动”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索的欲望。笔者以为,想使学生心动就必须注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精选课堂教学导语,让导入敲开学生的心门,做到使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

(2)注意情景创设,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发地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究,主动地与其他人合作和交流,使学生做到“动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开始于问题和惊讶。”只有恰当地进行问题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入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而对求知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人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秘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学生在对问题不断地探究过程中,就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学生和求知欲和好奇心也会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通过探究主动地来完成知识的建构的,这就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做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而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

(3)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阅读与写作之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与根本,而写作可以让阅读获得扩展与升华。如果我们将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起来,必然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4)加大对朗读和口语训练的重视程度,让学生的嘴动起来。由于中考之中不考察学生的朗读能力,所以不少教师将本来用于安排学生朗读的时间用来进行课文讲解分析或作业答疑。但是实际上,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种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心理研究也表明,在人的学习过程中,参与的器官越多其学习效率越高。而朗读正是一种眼、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不仅会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促进其语言的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人格和精神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学内容的文本意识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之上,让学生亲历了对作品的感知、探索和积累的过程,这恰恰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的。

3.加强学法指导力度,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动

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一辈子受用。”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所谓的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否定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比我们在课堂之上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桥梁”,交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钥匙”。对这一点来说,叶圣陶老先生说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自己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为学生学生指点迷津、铺设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平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J].文学教育,2007(05).

[2]谢振波.教学中的生态教育探讨[J].生物学教学,1990(03).

[3]吴本庆、周君.生态课堂 “三面镜子”伴左右[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4]周士勤.“生态课堂”的基本涵义、特征及认识[J].教育科学论坛,2007(01).

[5]陈燕.追寻绿色生态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8(1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