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幼儿教师的培养策略-教育论文
一、遴选策略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师资非常有限,幼儿入园难的问题非常普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陈凌孚2011年3月9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做过题为“立足国家民族未来,加快振兴学前教育”的发言,发言中提出“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入园比例不到40%,有一大半以上的适龄儿童被关在学前教育机构之外,特别是西部省份,个别地区幼儿入园率甚至不足5%。‘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西部地区历来是我国较为边远落后的地区,而农村学校、幼儿园大多地处西部。入园难的首要原因就是师资不足。近几年正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更突显了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但由于区域经济差异,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师资质量强,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幼儿师资不仅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师资质量上也相对较差。
我们可以通过拓宽农村幼儿教师来源、合理规范幼儿教师年龄结构来遴选幼儿教师。
目前,全国每年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师范学校或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这部分应届毕业生如果相对集中在中心幼儿园也不能完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果能够鼓励这部分中师及中师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不仅拓宽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来源,为农村幼儿园带来新鲜活力,而且还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农村幼儿教师年龄结构普遍不合理,年龄偏大是主要原因。年龄偏大,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不太容易接受,太年轻又经验不足,对于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都不利于幼教事业发展。针对目前实际,农村幼儿园45岁以上的教师应该考虑退养,45岁以上教师比例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这样,有利于新老教师的更替。年青教师应在有经验教师的带领和帮助下,逐步提高;实习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任务真正熟悉后才能上岗任教,这是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年龄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培训策略
加强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多数资料显示,农村幼儿教师一般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培训。他们只是进行了短暂的专业培训,虽然取得了资格证书,但专业素养、技能还与专业幼儿教师有较大差距。由于缺乏从事幼教事业的专职教师,严重制约了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这些教师学历水平多以初中、中专或职高为主,加上农村幼儿园教育经费有限,使得他们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也少,更谈不上随时接受继续教育补充专业知识了。目前,农村文化还是相对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少,教师们也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加之部分老师年纪很大,不会也不知道怎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因此,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自己仅有的幼教知识去教育孩子,根本谈不上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长此以往,我国农村幼教事业将难以发展。
强教必先强师,而常态化的培训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渠道。对此,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投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加强职后常态化培训,为农村幼儿教师开设幼教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只有通过常态化的培训,使参培教师掌握教育新理念,才能促进教师知识更新,提高专业化水平,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以适应幼儿教育的新形势。
三、减负策略
要减轻幼儿教师工作负担,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幼儿教师以良好的工作情绪和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农村幼儿园大多设在偏僻的山村,生活和交通都十分不便,工作环境相当艰苦。一个幼儿教师往往是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教师、保育员,还是炊事员,而且还要面对众多的幼儿。加之许多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幼儿教师既要开展教学活动,还要随时注意幼儿们的安全。事事都要操心,亲力亲为,劳动强度可谓非常大。这种过大的班级规模和过低的师生比,使农村幼儿教师整天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中。
幼儿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餐、饮、睡、便与安全,又要负责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规范的教育与指导;既要不停说话,又要不停地走动;既要眼观六路,又要耳听八方;既要考虑班级内部环境的创设,又要及时处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在工作时,身体各部位既要不停运转,精神上又要高度紧张。长此以往,幼儿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这种情况又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的健康成长。
对此,上级部门应更多关注与关心幼儿教师的现状,适当提高师生比,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教师进入教师队伍,以降低当前师生比严重不协调的局面,从而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强度。这种关注会有利于为教师创设更好的工作环境,消除他们对教育工作的倦怠,让幼儿教师队伍更稳定。
四、酬薪策略
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保证幼儿教师退养问题,让其无后顾之忧,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幼儿教育中去。
由于大多数幼儿教师是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小学教师转岗为主的聘用教师,所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据资料显示,“新疆地区工资最高,600元以上的教师占1/3。在陕西和甘肃,工资超过600元的仅各有1人,其余教师均不足400元,月收入在200元以下者达到了28.3%。可见,大多数教师收入不足以养活自己,其生存与生活状况堪忧”。这样看来,这些地区幼儿教师一月的工资甚至还达不到一个农民的月收入,而且大多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而养老和医保问题又是当前民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农村幼儿教师在岗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退休后的养老问题,使得幼儿老师们很难摆脱后顾之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以至于一些幼师毕业的学生宁愿去小学任教,也不愿从事农村的幼教工作。
工资待遇差是农村幼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靠工资吃饭的农村幼儿教师,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如果待遇问题不解决,如何让人安心踏实工作。只有物质基础有了保障,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地从事这份职业。上级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应适当考虑增加对农村幼儿园的财政拨款,拓宽资金来源,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建设。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教师更应率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的缴纳可以采取个人支付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缴纳的比例根据工作年限确定,具体发放应根据幼儿教师的从业年限、贡献大小来界定,从而合理确定个人应缴纳的数额比例。农村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我国大多数家庭孩子的任务,如能将农村幼儿教师的退养问题给予解决,使其安心、踏实地工作,这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的治本之举。
五、关爱策略
要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关爱幼儿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工作氛围。
前些年,学前教育未被正式纳入基础教育范畴,很多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将幼儿送入幼儿园和服务站等学前教育机构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能有一个安置孩子的地方和有一个能照看孩子的人。幼儿教师理所当然就承担起了阿姨和保姆的角色。直到目前为止,仍有较多的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家长和社会的不认同,人为地将幼儿教师和小学、初中教师分成了不同等级,使得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保姆和教师中间,不太认同幼儿教师的教师身份,极大地伤害了幼儿教师的自尊心,影响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正是这种不被认同的教师身份,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使得幼儿教师老龄化和结构断层较为严重。一些年富力强、教学业务成熟的中青年教师不堪负重,纷纷离开幼教岗位,剩下一些安于现状的老教师和刚出校门的毕业分配生在幼儿园“坐守”。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既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又不利于通过传、帮来培养青年教师。
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使教师产生愉悦的体验,从而减轻工作压力,激发其爱园敬业的热情。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幼儿家长和社会应多了解幼儿教育、多了解农村幼儿教育,给予农村幼儿教师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爱,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社会层面上,要通过营造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增强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感。
文章来源于《教育探索》杂志2012年第6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