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方略探究
作者:郭小磊来源:原创日期:2013-03-28人气:691
1.严格把关,建立职业准入制度
高校辅导员要严格职业准入标准,科学选拔。在具体操作上,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纳入正常的学校人事管理系列,建立健全辅导员选拔制度,坚持高标准选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选拔拥护党的领导、思想作风正派、热爱学生管理工作、有志于探讨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的年轻人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最终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2.科学分析,明确定位工作职责
组织科学的职业规划,明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任职资格体系,有利于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下的工作职责。主要的工作任务有:第一,组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规范大学生行为准则。如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档案材料、奖贷困补等工作;第三,学生班级建设。主要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社团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学风班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科学的分析,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有利于建设一支高效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3.统筹规划,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整体性的思考和规划,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作保障。第一,建立长效机制。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构建人事机制,实行“双轨”制职务晋升原则: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可以和教师一样考评各级教师职务;在管理职务上,可以设立非领导职务职员岗位,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考核结果,晋升正、副科级处级非领导职务职员;第二,健全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加大在职务聘任、津贴发放等中的权重,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4.提升素质,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培训工作是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型辅导员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按照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制定实施专门的辅导员培养计划和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有计划地按照职业化标准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不断完善辅导员自身的素质结构和辅导员队伍结构,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高校要积极推行“专、提、派、转”的工作体制;鼓励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骨干向专家化、职业化发展;根据本人条件及志愿、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定向培养,具备条件者逐步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有科研教学潜质的辅导员,可以输送到教学科研岗位。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