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钢琴教育发展的整体分析和思考——艺术教育

作者:常丽文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5人气:2341
 钢琴进入中国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活动和钢琴教育则是20世纪上半叶才真正开始的,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音乐和钢琴教育。中西混合风格的钢琴音乐文化不仅展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更印证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历史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至今天,中国钢琴教育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一、人才培养体系要更加完善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门就开始了钢琴教育体系的建设,到今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已然成为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钢琴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基本上由三类组成:各大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和职业类院校。可以说这三类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前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需要,新时期,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一方面,要继续进行“专”的培养,即各类高校要继续明晰自己的培养目标,如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继续进行高、精、尖的培养,师范类院校更加突出自身的师范性特征,综合类院校开设更加多元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钢琴技能。各类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明晰,将是整个中国钢琴事业发展的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要注意“博”的培养,当今社会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趋势,需要更多的一专多能人才。所以注重“专”的同时,还要注重“博”,钢琴演奏技术再精湛,而对钢琴演奏之外的有关事宜一无所知,也是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高校在钢琴人才培养中,也要注意学生多种技能的培养,这不但是学生就业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钢琴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师资队伍建设要更加合理
改革开放之后,一大批教师又重新回到了教育战线,开始了他们教育事业的又一春天,他们勤耕不辍,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钢琴教学思想,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这一代人目前都已经到了花甲和古稀之年,而他们的学生目前正是中国钢琴教育的中坚力量。当前高校教学中的主力军,还是青年教师,他们学得了更为全面的钢琴演奏技能和教育思想,同时善于吸收和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和信息,能够有效地和教学相结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为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年轻的活力。在一些音乐院校,很多老教师还担任着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其敬业的精神令人钦佩,在继续发光发热的同时,应当注意教育的传承,从单纯的教学中走出来,重点向自己的学生和年轻的教师们传达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这对于钢琴教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也能为前后不同时期钢琴教学的比较提供丰富的资料。中年教师要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担任一些领导职务的中年教师,要对本校的钢琴教育进行长远的规划,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为高质量的钢琴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年轻教师一方面要向老教师虚心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形成老中青三代人和谐共存、教学相长的师资建设局面。
三、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要更为突出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增多,很多钢琴学习者都走出了国门,到钢琴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去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上世纪80年代,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演奏家如李坚、孔祥东、许斐平、杜宁武等纷纷在世界一些重要的比赛上取得了好成绩,让中国钢琴走上了世界的舞台。90年代之后,中国青年钢琴演奏者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像陈萨、李云迪、郎朗等都在世界舞台上有着很高的人气,而且多数演奏者,他们最初师从的都是中国教师,这就说明中国钢琴教育是较为完善和科学的,而且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能够在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钢琴文化的同时,和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相结合,使之既符合钢琴演奏和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富含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中国演奏家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获得认可,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气质,在演奏的时候能够给作品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且常有神来之笔,让世界观众对一些经典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新时期,要注重对优秀钢琴人才,尤其是顶尖的钢琴演奏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要培养出能够让世界认可的中国钢琴大师,就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这个母体环境,要引导学生树立一种中西融合的意识,形成一种正确的民族艺术观念。其次要多举办一些钢琴比赛和钢琴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借机发现一些好的苗子,予以重点培养。最后是要注意因材施教。钢琴演奏有着很强的体验性特征,每一个演奏者的秉性、性格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们身上所具有的这种个性因素,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鲜明的演奏个性。
四、中国钢琴作品要更受重视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第一批钢琴作品问世,此后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中国钢琴作品经过了短暂的曲折之后,如今已经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很多作品还在国际舞台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钢琴教育中大力推广中国钢琴作品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等。钢琴是一件外来的乐器,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既然是一件外来乐器,那么演奏外国作品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且外国音乐作品历史悠久,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时间短,艺术水准低。在这种片面的观念下,中国钢琴作品被选用的几率较小,甚至在一些学生看来,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是一件很“土”的事情,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不被重视。从教师到学生,鲜有人去主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更不用说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活动开展,中国钢琴作品几乎被遗忘在了角落中。
所以,一方面要树立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正确认识,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不仅仅是对演奏技术的丰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责任感的体现。另一方面,要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内容予以深刻把握,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事实证明,唯有在不断教育中,作品才能够一代代流传下去,作品本身也才会因为不同人的理解而获得新的内涵和意义,中国钢琴作品的生命才能真正延续。我们坚信伴随着中国钢琴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国钢琴作品能够盛行,在国际钢琴教育中像使用巴赫、车尔尼的钢琴教材一样使用中国钢琴风格的教材,也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所在。
五、钢琴业余教育要更加规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钢琴也逐渐在普通人民群众中普及开来,甚至一度出现了学琴热,这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之后,孩子们通过对钢琴的学习,能够进行各种良好的审美体验,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智力开发。90年代,国家开始推行钢琴考级制度,通过制定统一的考级标准和教材,对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很多学生因为考级制度的确立而受益终身,同时也有很多具有音乐天赋和才能的孩子被发现,很多年轻的钢琴家在世界大赛中频频获奖,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同时,透过钢琴业余教育繁荣景象,我们也能清晰认识到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调整和处理,否则就会影响其健康顺利的发展。首先是要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音乐美感体验。长期以来,钢琴业余教育偏向于技术训练,由此带来的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等使得孩子们学琴的兴趣和主动性消失殆尽,音乐美感的陶冶无从谈起,孩子几乎成为了练琴的工具。所以要尽快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融欣赏、趣味和学习为一体,多让孩子感受音乐、体味音乐,让他们真正爱上钢琴。其次是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要知道教师的治学态度直接关系到当下的教学效果,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学生一生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只是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因此,钢琴教育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需要引起每一个钢琴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真正意识到钢琴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钢琴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钢琴教师,除了予以继承和发扬之外,同时也要注意对这项事业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总体来说,新时期,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我们鼓足勇气,扬长补短,为其更好更快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注: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YS010)
参考文献:
[1]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
[2]童道锦,孙明珠.钢琴艺术研究(中)[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魏廷格.魏廷格音乐文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张晓红.钢琴家齐尔品对中国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5(1).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