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刍议高中美术鉴赏课授课特点——艺术教育

作者:吴浩然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8人气:868
 一、美术鉴赏课的特异性
鉴赏美术作品是需要多种知识、能力和情感参与的活动,做好鉴赏工作不但能增加对中外历史、地域风情、社会生活等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经典的形象能够引起心灵的震撼,提升个人情感体验和艺术修养。笔者常对学生讲:这是一个能让人知道美丑的学科,能使人高尚起来,能唤起我们心底的同情和感动。自从山东省高考增加基本能力学科以来,美术学科的教学就远离了学科的特点,背离了审美的原则。每周教研会上强调的是习题的训练,对应试技巧的点拨,对固有常识的记忆,对考点的落实……教案上要体现出讲练结合,导学案上要体现出高考考点,备课会上要有重点尖子生的倾斜措施,总结会上必有量化排名,这固然是升学压力下必要的措施,但这样一来美术学科的审美特点又何在呢?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艺术鉴赏课与其他人文类学科、科学类科目共同承担着学生身心成长的重任。人类不能没有想象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目标,科学只是达到理想生活的手段。在这里并非是贬低科学类学科的重要性,但艺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价值一直被忽视,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尤其是在满眼浮华、实用主义横流的当代,躁动、功利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教育,影响到了年轻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流行艺术中的无聊呻吟、白话歌词、艳俗的泛滥甚至赤裸的挑逗,正改变着一些人对艺术的观念。娱乐不等于艺术,发泄不同于创作,我们需要用艺术来抵制低俗,用高雅来净化心灵,用经典的作品打动心弦,用优美的形象触动灵魂。
把基本能力纳入高考科目的初衷应该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分量,但如今艺术鉴赏课早已被应试化了,我们呼吁让艺术教育回归学科本体。
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鉴赏课的情景是开放的,评价是多元的。要引导学生拒绝套话和程式化,要鼓励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的怀疑意识。相对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类学科,美术鉴赏更强调学习者个人观点的表达。同时也强调通过学习过程获得与他人交流、合作心态与经验的积累。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言,加以引导。在没有更多结论性观点限制的前提下,适时肯定学生对习惯性定论的质疑。提高学生通过对“习惯”的反思而锻炼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哪怕是偏颇的),在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建立他们交往的经验和自信,这就远大于美术课程自身的知识范围。要指导学生做一个懂得独立思考的人,因此高中美术课程和美术教师的独特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有关专家已经注意到本学科存在的不足,在近年来的各级教研、观摩和优质课活动中正努力摒弃应试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推广模块教学等措施,在关注学生成长,身心发展方面做了颇有成效的尝试。呼吁广大美术教师使美术鉴赏课回归专业本体,突出其学科特点,真正让学生受益于艺术课程的改革。
三、少些形式主义,突出教师自身特点
每次美术教学改革表现在课堂上都会有一些极端现象出现,光怪陆离的手段层出不穷,稍有新意的环节几天就千人一面,味同嚼蜡,甚至背离了改革的初衷。提倡多媒体教学时,一堂课下来,视频音响画面让人啧啧称道,赞叹不已,唯独教师本人的特质和课程的主题一片茫然;提倡教师个人才艺的时候,教师舞文弄墨,丹青翻飞,本课的教学目标早已抛到脑后;提倡学生合作探究的时候,凡课必分组,分组必上台,却不明白这种活动想要让我们有什么收获。曾几何时,形式取代了主题,出新替代了常识。
笔者认为一节成功的鉴赏课首先应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好的手段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目的明确后,任何的推陈出新、大胆尝试才有了方向、有了标准,才不至于牵强附会,本末倒置。充分地备课尤为重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如何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寻求切入点,多加联系,才会使他们明白艺术本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才可以让学生自己打开通向艺术殿堂的大门。提倡发挥教师自身特长,做一个有个人魅力的教师。
四、让学生保持艺术的天真
我们小时候都爱捏小泥人、小鸭子等,人人无师自通,画太阳、房子等都是很生动的形象。但长大了后却不再捏泥巴和画画了,是我们真的不会了?笔者认为是人们缺乏了感知艺术的心,丧失了天真的创造力。
美术创作有时与童趣真的很近,其最纯粹的精神所在还是生活。来自于生活中最原始的创作,往往最感人,最生动。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去大胆尝试,表现传达,才能体现出美术课的价值。每件作业都是件艺术品,哪怕它没有深度,缺乏条理,技巧生涩,手法笨拙,但只要它是真诚的,就是生动的。
美术鉴赏课需要我们引领着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我们都向往艺术,艺术可以带给我们真切的灵魂触动,艺术教育可以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净化。无论我们懂得多少艺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内心总存在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勾起我们儿时简单的快乐,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美术 [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